台枣铁路(Taierzhuang-Zaozhuang Railway),是中国山东省境内台儿庄至枣庄已废弃的铁路,位于现枣庄市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境内,是由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为运煤而建。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枣庄地处山东南部,明清时期属峄县管辖,这里煤炭质优量丰,《兖州府志》曾载:自元代始,枣庄周边的
齐村就有居民用土法采煤。
光绪一年(1875年),光绪皇帝收到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保贞的奏折,建议开采枣庄煤矿。光绪皇帝同意。
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在派山东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与当地富商和地主合资兴办“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其总部设在天津,管理层设在枣庄,是为中兴公司的前身。
光绪六年(1880年),戴华藻邀请张莲芬合作,张莲芬出任中兴矿局第一任总经理。但由于发生透水事故,1896年1月被山东巡抚
李秉衡以“山东历办矿务并无成效”为由停办矿局。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瓜分中国。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胶澳租界条约》与《山东煤矿章程》,取得了山东境内铁路修筑权及其沿线30公里内的矿山开采权。而枣庄煤田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德国人对枣庄煤田曾一年几次派人来枣庄购买煤地。张莲芬担心枣庄煤炭被德国掠夺,紧急召集股东会议,并上奏朝廷请求复开枣庄煤田,维护矿权。且与原峄县矿局的部分股东商定,由直隶矿务督办
张翼出面,请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裕禄选派可靠之人前往枣庄查勘筹办煤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月,裕禄派张莲芬赴枣庄查勘。2月20日,张莲芬成立“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公司”。
枣庄传统煤炭运输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水路,即将枣庄的煤炭运往台儿庄码头,再改以装船,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江淮一带;另一条是铁路,即通过临(临城,即
薛城)枣支线、津浦铁路运煤到津浦沿线各城市和长江下游。水路运输占有明显优势,一是运费成本低廉,二是运载能力大。早在光绪年间,中兴公司在台儿庄运河沿岸建设煤炭专用码头。中兴公司每年通过水路运销煤炭达10万吨左右。但从枣庄到台儿庄只有一条公路,仅凭借每天100多辆的牛车运输煤炭于枣台之间,从台儿庄码头装船经过十几天才到
清江浦,水陆辗转全程需一个多月才能到达上海,效率低下,与中兴公司每天的产量极不匹配;而“洋煤”用轮船运销上海,一周即达。用原始的运输工具和“洋人”现代化的车船竞争,交通运输的劣势使中兴公司煤炭营销业绩大受限制,“煤质虽佳,销运不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6月,张莲芬陈述了修筑枣台铁路的计划,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允准”的朱批,但由于资金建设不足,随即搁置。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张莲芬曾禀报山东巡抚和商部,请求拨借公款或准借德款,均未批准。
光绪三十年(1904年)5月,张莲芬只得通过股东大会,拟好添招华股章程,招集筑路资金。后经众股东竭力筹招,共集现银40余万两。由于这些资金并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张莲芬采取招标办法,与德商瑞记、礼和两洋行签订了购置器料的商借商还合同。
此后,张莲芬聘请中国铁路工程师张拜庚对枣台铁路进行路基勘测。同时,张莲芬禀请山东巡抚批准委任平阴知县姚光浚负责办理勘测路线、丈购地亩事宜;委任直隶候补知府沈宝贤负责办理勘估土道、集夫挑筑以及开山采石、购储物料等各项事宜就绪后,张莲芬再次上报清政府,候准开工。
曲折建设
然而,台枣铁路建设工程遇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刁难和挟制。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张莲芬多方筹措资金时,德国公使照会清政府,捏造有比利时人在枣庄勘查,欲购路矿影响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以示抗议。张莲芬严词驳回了德使的所谓抗议。德国公使趁筑路资金困难之时,令其控制下的胶济铁路公司,向中兴矿局投资100万两主持建路事宜,遭到张莲芬和中兴矿局管理层的谢绝。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兴矿局禀请修建铁路时,
商部提出”转运矿产欲造小枝铁路,应查明相距干线或水口是否在10里以内,与该处地方有无窒碍。”经查无误后,商部又提出:“该公司现拟筑造运煤铁路90余里,按照矿章第22条,程途在10里以外者,应另案禀请。”修造台枣铁路本来是“专折奏陈”清廷,得到“御笔朱批”的,这时却不算数。不过,山东巡抚
杨士骧和北洋大臣
袁世凯帮忙中兴公司,台枣铁路于1906年8月再次禀请审批,当年底又接到朱批“允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台枣铁路动工。同年,中兴公司按照与德商礼和、瑞记两洋行签订的商借商还购货合同,购买建造台枣铁路的90华里钢轨、钢枕及运输50吨煤斗车50辆、火车头3辆、起重车、平板车、客车等全部设备,约有数万吨,由德商船运抵上海交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津浦铁路局已看上中兴公司煤矿的资源,希望从津浦正线上的韩庄筑一支路通往枣庄,以便廉价使用中兴矿局的优质焦煤。可津浦铁路局又拿不出钱来,便想停筑台枣铁路,用其资金来修韩枣铁路。便通过
邮传部以 “此段路线先未经本部批准,现又与官办之津浦干线并行”为由,强迫台枣铁路停工,试图以韩枣铁路取代台枣铁路。
邮传部坚持主张修建韩(庄)枣支线(今
京沪铁路一部分),来取代已经开工的台枣枝路。中兴公司进退两难,一方面,中兴公司煤炭运输遭遇运河枯水期等问题的困扰(运河上游冬季水浅,需另觅小船分装划载),迫切需要接通津浦铁路。另一方面,中兴公司又不得不面临台枣、韩枣枝路之间的取舍。当时韩庄至枣庄一线地段状况差,不适宜修建铁路,远不如台枣段。且中兴煤矿的分销机构多分布在大运河两岸,一旦修建韩枣铁路,煤炭运抵韩庄后还要重新折返到台儿庄方能外运,殊为不便。再加上台枣路已经开工,地基建设80%,铁轨已铺30千米(该线全程41.5千米左右)。
随即双方展开交涉,时任山东盐运使的公司管理者张莲芬专门请假北上天津,私下拜谒津浦铁路督办大臣
吕海寰和山东巡抚
袁树勋。中兴公司提出折衷方案,提出中兴垫款60万银元,修筑津浦路临城站(现
枣庄西站)至枣庄之间的临枣铁路,以完成与津浦铁路的接轨;并向津浦铁路提供价格较为优惠的煤炭,而津浦路局也同意以优惠运价承运该矿煤炭货品。中兴公司以临枣铁路取代韩枣铁路的修建,并借此换取台枣铁路的保全。在此基础上,邮传部排除了内部的分歧,接受了公司的建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号称“峄县八大家”之一的翰林官崔广源联合在京参奏,控告中兴矿局在筑路中“借德款、掣德旗、包外工、掘民墓、割民麦、霸民田”。同年5月,崔广源请旨山东巡抚查办制止。山东巡抚袁树勋虽觉“情节离奇”,仍派候补知县对以上种种苛语“进行密查”,结果发现崔广源等所告各节无一确证,便一一驳回。崔等不服再诉,控告张莲芬“私借德款,擅开路工”以及“原派之员所查不实”等情,山东巡抚只好又派候补道陈增亮“既按所禀各节,破除情面,确查禀复。”经过详细调查,结果与原查无异。
1908年8月,山东巡抚据禀批示:“查铁路为当今要政,中兴矿局拟筑运煤铁路,系为振兴商业,兼利交通而设。该崔等原控各节,既经该道查明,并非原派之员所查失实;此次续控各节,又均查无实据。非该崔等故意抗顽,即属挟嫌妄渎可知。本应彻究,为破坏商业者儆。姑念该县风气未开,该公司拟造铁路事属创建,或不免动滋疑惧,暂以宽免。惟以后不得砌词屡渎,自取讼累。”山东层面批复复工台枣铁路。
后续建设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9月,清廷批准复工兴建台枣铁路。
宣统元年(1909年),台枣铁路全线施工。
宣统二年(1910年)2月,台枣铁路铺轨完毕。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台枣铁路竣工通车。
民国三年(1914年),津浦干线上的临枣铁路建成,与台枣铁路接轨。
后续运营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中兴公司日产原煤已达3000多吨,时值军阀混战,铁路商运不畅。为了便利煤炭出口,中兴公司成立中兴轮船公司并投资建设连云港码头。同时,中兴公司便与陇海铁路局订立合同:一是投资75万元,修筑连云港运煤专用码头;二是为陇海铁路垫资100余万元,修筑台枣铁路的延伸——台(儿庄)赵(墩)铁路支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台赵支线与台枣铁路联轨通车。临枣、台枣、台赵三条铁路全部贯通后,枣庄铁路网形成东接陇海、西连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格局,三条铁路连在一起简称“临赵铁路”。台枣铁路修建其支线台赵铁路。
铁路覆灭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8日,日军战领中兴公司,台儿庄大战后,台枣铁路遭到破坏。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日军为将中兴煤矿经连云港运往日本,修复台枣铁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台枣铁路修复完毕。
1938年至1945年期间,枣庄人民为了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由煤矿、铁路工人组建的铁道游击队应运而生,该队活跃在临枣、台枣铁路线上。在日军统治下的铁路沿线及其车站,成了抗日武装杀敌的好战场,铁道游击队使台枣铁路沿线经常遭到“破坏”。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为阻止国民党军利用台枣铁路运送兵员进攻解放区,八路军所属的
鲁南军区组织群众将台枣铁路全部拆除,后未再修复。
线路站点
设计参数
台枣铁路有铁桥25座、涵洞有31座。台枣铁路总计造价为213.640万元,一说程费用170万元左右。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沿线车站
台枣铁路设四个车站,分别为枣庄站(现
枣庄东站)、
峄县站、
泥沟站、
台儿庄站。
线路走向
台枣铁路全长41.5千米,加之侧线、支线和岔道等共长50余千米,整体呈南北走向,途经中国山东省,两端连接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两个交通干线。
设备设施
截至1912年,台枣铁路尚有
机车17辆,拥有123辆
煤车,头、二等客车各1辆,三等客车2辆,
守车5辆,
棚车2辆。
运营情况
1912年至1935年,台枣铁路年均运输旅客近10万人,年均货运量16万余吨。
历史文化
线路纪念
1945年秋,台儿庄北站(即台儿庄站,台儿庄曾有两个火车站,南站为原车辐山站)被拆除。1995年,为了重现台儿庄大战历史场景,按照原样在火车站遗址上修复了一座哥特式战房楼,取名为
李宗仁史料馆。1999年4月8日,李宗仁史料馆对外开放。
铁闻轶事
峄县站座落在峄县城南关街,它是以砖、瓦、石灰、石墙结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群;站台上排列着4股铁道相交叉,以供火车调转和停留。峄县火车站工作人员、保卫科人员、铁路巡警、装卸工及搬运工共有百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对峄县地区狂轰滥炸,中兴煤矿为了防止敌机的空袭,在火车站北侧修建了防空洞;并于洞旁边建石楼,楼上设有嘹望台,楼中悬挂一口由青铜铸造的“警钟”。每当敌机空袭时,哨兵即敲响警钟,车站人员便向防空洞转移。
由于鲁南山区的土匪作乱,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于1936年3月坐镇峄县来剿匪“清狱”。韩复榘在峄县火车站召见了地方绅士梁步海、以及台儿庄运河码头的巨商、中兴煤矿董事会董事、火车站站长等各界头面人物。据说, 韩复榘在峄县衙门亲自坐堂审理案件,凡是与“匪”有关的罪犯,他挥手一笑便推出去枪毙;凡是与“匪”无关的其他罪犯,他怒骂一通便喝令滚蛋。所谓清狱,就是对沾染匪味者枪杀,不杀的就释放,监狱不留人。此后,便在民间留下了谚语:“不怕韩复榘暴,就怕韩复榘笑”。同时期,黎元洪与黎重光父子、张学良等都曾视察峄县站。
1938年枣庄沦陷前夕,煤矿地下党组织撤到北山里开展游击战争,不少矿工和学生纷纷随之撤离到北山区,拿起武器,参加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为创建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台儿庄大战时,枣庄煤矿工人为了有力地支援中国军队消灭敌人,主动与津浦、陇海线上的铁路工人及贾汪、烈山煤矿的工人取得联系,成立了破坏队、爆炸队,深入敌人后方扒铁道、割电线、炸桥梁,有效地阻止敌人的增援,切断了敌人的补给。枣庄煤矿工人的爱国抗日举动,多次得到第五战区职工抗日联合会总会的通报表扬。当时山东省职工抗日联合会总会成立时的大会报告中指出:“枣庄矿工游击队,在台儿庄大战中,炸毁敌人南下列车,配合正规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文物保护
2021年,台枣铁路中的铁道游击队旧址(位于现枣庄东站)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2024年10月,台枣铁路铁轨被列入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中兴煤矿公司旧址的核心物项之一。
价值意义
台枣铁路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独资经营的商用铁路,也是山东省第一条商办铁路。因为有了铁路,枣庄成为一个交通重地,煤炭不仅销往大江南北,还通过远洋水运,远销国外。(山东省住房和建设厅 路凯评)
台枣铁路的修通,提高了枣台之间的运输能力,扭转了国产煤与洋煤竞争的被动局面。火车满载着煤炭,直达台儿庄码头,装船南运。不仅运量大增,而且成本也降了下来。原先有枣庄至台儿庄每吨煤炭的运费4元左右,通火车后每吨只需1元,仅此一项,中兴公司获得的利润可达30万元之巨。从此中兴公司开始摆脱落后的土法生产,逐步走上火车运输,机器采煤的近代化道路。(《齐鲁晚报》 评)
台枣铁路连同侧线及矿区岔道计50余千米,其筑路规格和质量可与胶济铁路相媲美,除营运煤焦外兼营地方客货。台枣铁路见证了中兴矿局的荣辱兴衰,遗憾的是其原有建筑历经战争破坏后荡然无存。(枣庄市档案馆 评)
参考资料
百年中兴沧桑路.齐鲁晚报.2019\u5e7410\u670831\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