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翅果
椴树科柄翅果属植物
柄翅果(Burretiodendron esquirolii (H. Lév.) Rehder),渐危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又名心叶砚木。落叶大乔木,高20余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区海拔200至1100米阔叶林中。为喜暖树种,幼树可耐一定阴湿,对土壤适应性广。在郁闭大的林冠下,更新良好。5月开花,9至10月果熟。 由于乱砍滥伐,现仅散见于次生林中,以柄翅果占优势的天然林已很难找到。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0米;嫩枝被灰褐色星状柔毛。
叶纸质,稍偏斜,椭圆形,阔椭圆形或阔倒卵圆形,长9-14厘米,宽6-9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不等侧心形,上面有星状柔毛,暗晦,下面密被灰褐色星状柔毛,基出脉5条,四条侧脉均有第二次支脉4-5条,边缘有小齿突;叶柄长2-4厘米。
聚伞花序约与叶柄等长,有花3朵,苞片2片,卵形,长7毫米,被毛,早落。雄花:具柄,直径2厘米;萼片长圆形,长1厘米,宽4毫米,外面被星状柔毛,内面基部有胀起腺点,长约为萼片的1/3;花瓣阔倒卵形,长1.1厘米,宽7毫米,基部有柄,长3-4毫米,先端近截头状;雄蕊约30枚,长7毫米,基部稍连生,花药长2毫米。
果序有具翅蒴果1-2个,果序柄长约1厘米;果柄比果序柄略短,无节,均被星状毛;蒴果椭圆形,长3.5-4厘米,有5条薄翅,基部圆形,有长3-4毫米的子房柄;种子长倒卵形,长约1厘米。
生长环境
柄翅果为喜暖树种。分布区南、北盘江一带河谷深切,焚风效应明显,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温为20.9℃,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雨季只有4个月,干湿季明显;在北盘江以东,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柄翅果仅见于红水河上游及步柳河等背风的干热河谷。由于高原屏障,冬季南下寒潮影响较弱,虽可出现极短暂的低温和霜冻,尚不见寒害。
根系发达。具在较强的穿透能力,一些植株常生长于岩石上或石缝中,耐旱、瘠薄能力较强。垂直分布海拔200-700米之间,在云南可达1100米,主要受水热条件制约,多分布在河谷两岸,地势峻峭的浅切割低山峡谷的山腹中下部。
柄翅果为弱阳性树种,幼时能耐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红色石灰土、红褐土、砖红壤性土均能生长。常与青檀 Pteroceltis tartarinowii Maxim.、粗糠柴 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Arg.、香须树 Albizzia odoratissima (L.f.) Benth.、木棉 Bombax malabaricum DC.等混生,有时可成为小面积的局部优势种。
柄翅果在天然林中,常是林分的上层林木,在疏林中,林内幼树较多,与其他植物组成较大群落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罗甸羊里,柄翅果常与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白腊树(Fraxinus chinensis)、来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楝树(Melia azedara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杭子梢(Campylotropis sp.)、假烟叶树(Solanum verbasaefolium)等种类组成林分。
繁殖方法
9-10月果熟时即时采摘,将蒴果在通风干燥地荫干,不宜暴晒或堆沤,随采随播或用湿砂贮藏。如干藏种子短时间内完全丧失发芽能力。
柄翅果尚未进行大量引种试验。种子育苗繁殖方法。当果实由绿色变为褐色时即可采摘,将其在通风干燥处荫干,不宜爆晒或堆沤,宜随采随播或湿砂贮藏,若干藏则在短期内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适于秋播。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坚重,强度高,耐磨,是特种工业用材,沿江主要乔木树种。
药用价值
翅果油胶囊是从中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稀的二级保护的古生物树种——翅果油树的籽中利用科学的方法榨取的翅果油制成的口服胶囊。
翅果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它不但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大量的微量元素,还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C和E。其中,VE的含量尤为突出,为1558.1%,是花生米的70倍,豆制品的83倍,奶粉的370倍。是中华猕猴桃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如此高的含量在植物界实属罕见,在此之前尚未发现。经临床实验。人们经常食用,可软化血管,可降血脂血压,可降低胆固醇、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还可以美容。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保护价值
柄翅果是中国西部南亚热带滇黔桂接壤地区的特有种,有科研价值。又是沿江两岸、陡峭山地的主要乔木树种,对防止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
建议分别划保护区和水源林,加强保护。建议将贵州望谟县的渡邑保存较好的柄翅果天然林划为保护区,将罗甸县红水河沿岸划为水源林。广西、云南产区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保护。据野外调查及样地资料分析,该种分布总面积约48公顷,总株数 ,总蓄积量约102.31m,其资源量濒于枯竭,种群数量相当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柄翅果资源的过度砍伐利用,为此,在分布区应加强对现存母树的保护,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促进柄翅果的天然恢复是重要措施,此外,也应利用柄翅果适应性强的特性,在分布区人工栽培繁殖、保护扩大其资源
保护现状
濒危原因
金平县和个旧市红河流域保护区外50多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柄翅果濒临死亡。
保护措施
建议将贵州望漠县的渡邑保存较好的柄翅果天然林划为保护区,将罗甸县红水河沿岸划为水源林。广西、云南产区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地理分布
产于云南东南部、贵州罗甸、册亨至广西红水河。
参考资料
柄翅果.植物智.
柄翅果.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柄翅果.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5: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