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防水
防水材料
柔性防水指在相对于刚性防水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等而言的一种防水材料形态。
定义
柔性防水通过柔性防水材料(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来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使用最广泛的柔性防水材料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建筑防水材料石油沥青油毡起已有 130多年的历史, 现今世界上可供选用的防水卷材产品已划分几个类别: 胎基石油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片材。合成高分子片材中又分为橡胶、塑料两类,又分为均一截面和加筋两类。通常加筋均为内加筋结构以弥补材料抗拉强度不足。材料光滑的表面与水泥为特征的建筑构体表面难于粘接牢固稳定,当含水率高于 9%时使胶粘效果大为降低。在已施工的卷材表面再施工混凝土结构时就更加困难。
为了防水工程结构的稳定,需要防水卷材的表面能够与水泥材料直接粘合,获得便于施工的稳定的防水结构。表面增糙的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此项技术1992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至今已在建筑、水利、化工、环保工程中广泛应用,年应用量在300万平方米以上,获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案例
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性能、有别于其它防水卷材的独特性能,使之成为新一代防水卷材,成为我们SSP公司为建筑防水材料的一新贡献。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于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正式认定为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并确定了应用范围,并在国家标准GB18173.1-2006中针对聚乙烯丙纶类复合防水卷材,加入“复合强度”性能指标。
SBC120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是我们公司独家研制生产的一种结构全新、多用途、综合技术性能良好的防水防渗专用材料。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以其与水泥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直接粘合, 在建筑表面含水率高达50%以上情况下均能施工且能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简便等特点, 克服了其它防水卷材只有在建筑表面含水率小于9%情况下才能施工的缺点,在防水卷材施工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技术基础上,于2005年研制成功性能更强的承载防水卷材及其配套节点型材并投入市场,其粘接强度高达1.40Mpa。
SBC120 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已在各类防水防渗工程中应用18年以上, 应用 5,800多万平方米,15年的质量跟踪证明,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防水性能可靠,应用广泛。
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技术
1.1 产品结构特点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以聚乙烯树脂为主防水层,双表面复合丙纶长丝无纺布作增强层,采用热融直压工艺一次复合成型(低档次的产品则采用二次复合成型工艺)。
主防水层聚乙烯膜采用抗穿刺性能良好的线性低刻度聚乙烯(LLDPE)树脂加工而成,同时加入了辅料以改进卷材主防水层的柔性和粘结性,加入了碳黑、抗氧剂以改进卷材主防水层的抗老化性。
表面增强层采用新型丙纶长丝热轧纺粘无纺布,主要作用为:一是增加芯层(主防水层)的整体抗拉伸强度,使芯层厚度相对减少;二是增加芯层的表面粗糙程度,使芯层起到防护作用;三是提供可粘接的网状空隙结构。
作复合卷材表面增强层的无纺布结构,约40%的厚度与不透水层聚乙烯树脂经热融粘合,保证表面层与不透水层结合牢固;约60%的厚度提供卷材主体层与结构粘合层的粘合,保证粘合剂与不透水层充分粘合,使防水结构切向不透水。
1.2 产品性能特点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选材及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抗渗能力强、抗拉强度高、低温柔性好、线胀系数小、易粘接、摩擦系数大、稳定性好、无毒、变形适应能力强、适应温度范围宽、使用寿命长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聚乙烯、聚丙烯(丙纶)均耐化学稳定、耐腐蚀霉变、耐臭氧,而丙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完全隔绝紫外光条件下,聚乙烯、聚丙烯已证明的寿命大于50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讨论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是指主体防水层达到规定厚度、采用一次复合成型工艺、质量有保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
1.3 产品应用技术特点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应用技术是系统防水技术,综合运用优势材料承担防水系统的分解功能,形成整体性能良好稳定的防水系统。
1.3.1 系统防水结构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护层、上结构粘合层、卷材主体层、下结构粘合层、基层组成。卷材主体层即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由上增强层、不透水层、下增强层组成。
各部分功能特点:
(1)防护层:承担防止机械损伤和紫外光照射、阻滞水流等功能。
(2)上粘合层:承担防护层与卷材主体层的粘接、阻滞渗漏水流的功能(由含聚合物的防水水泥素浆构成)。
(3)卷材主体层:承担阻止水渗透、提供粘接结构层功能,自身具备防止热老化和臭氧老化功能。
(4)下粘合层:承担卷材主体层与基层的粘接、阻滞渗漏水流横向渗流、弥补基层缺陷的功能(由高分子胶粘剂构成)。
(5)基层:承担提供承载基体功能(主要由建筑砌构体或混凝土构体构成)。
1.3.2 系统防水结构特性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系统的防水结构可满足防水工程设计对防水系统的要求:
(1)结构稳定性:这是依靠卷材表面网状结构与水泥结构直接凝固粘合实现的。
(2)不透水性:这是依靠卷材聚乙烯芯层和横向不透水的稳定粘合界面结构实现的。
(3)耐大气老化:这是依靠聚乙烯、聚丙烯良好的抗氧化、耐臭氧能力,以及与卷材稳定结合、完全隔断紫外光的水泥结构实现的。
(4)机械防护:依靠表面增强层和性能稳定的水泥材料保护层承担。
(5)紫外光防护:由水泥材料保护层承担,施工后的卷材完全隔绝紫外光。
(6)施工可行性:是依靠卷材表面增强层提供的网状空隙结构与水泥材料直接凝固粘合来实现的。防水系统中防水卷材与建筑主体结构的粘接铺贴以及与防护层的粘接采用水泥材料,因此,结构稳定性良好,不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同时施工不要求建筑主体的低含水率
(7)环保可行性:产品无毒、无污染,施工过程中不污染环境。
(8)防水层意外损伤时的渗流阻滞: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应用系统注重结构整体防水效能,而不强调防水卷材本体材料的单独阻止水渗透能力。在整个防水系统中,层层结构起到了渗漏水的阻滞作用;当卷材主体材料意外损伤时,控制卷材主体材料渗漏点的总渗流量使其不形成明水流,从而达到工程防水的总体效果。
1.3.3 拼接技术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拼接采用凝固性粘合剂粘合和热融粘合两种方法,均具有长期物理化学稳定性。
(1)凝固性粘合剂粘合
凝固性粘合剂主要指聚氨酯胶粘剂、高分子改性水泥涂料等。凝固性粘合剂干固后,与卷材表面无纺布铆固粘合。
粘接机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主防水层)表面复合无纺布加糙,在卷材表面形成网状空隙结构,使其具有可粘接性能。当卷材表面无纺布与粘合液接触时,无纺布纤维切向布置使粘合易于浸入,粘合液浸入无纺布网状孔隙,形成机械铆固作用,使卷材与卷材或基层牢牢地粘接在一起。
(2)热融粘合
热融粘合主要指热楔法焊接,粘接效果更佳。
粘接机理:将聚乙烯树脂热融,在压力下透出丙纶或与聚丙烯熔融接合,其粘接强度可靠,可达40N/cm。
1.3.4工程应用优势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在工程中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解决了大部分有机防水卷材不能与水泥材料直接粘合敷设的问题;
(2)没有大部分有机防水卷材产品施工要求建筑基层低含水率(<9%)的局限;
(3)解决了有机防水卷材产品主体防水材料外露使用易受损伤、老化的问题;
(4)无某些防水卷材明火施工、污染环境等问题;
(5)防水系统摆脱了单纯依靠防水材料承担全部防水功能的方法,降低了有机材料消耗和工程费用,提高了防水效果。
2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水系统配套材料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水系统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需要相应的配套材料,包括配套胶粘剂、热软化设备、预定型材料等。
(1)粘合剂粘合施工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粘接特性与系统防水结构决定了粘接材料的选用。
卷材接缝可采用聚氨酯作胶粘剂,主要选择专门配制的对防水卷材溶胀作用的聚醚型或沥青基聚氨酯胶粘剂,保证卷材不变形。
卷材的上下粘合层可采用非再溶性高分子胶粘剂改性水泥材料,即水泥素浆中加入专用胶料。这类材料具有较适宜的初粘力、较好的保水性、非再溶性和溶胀阻水性。高分子胶粘剂的作用是遇水膨胀、阻滞水的渗透、保持水泥素浆的和易性、保持水分以利于粘合层中水泥的水化凝固。
下结构粘合层可采用水泥素浆材料,它可以在含水率大于9%的基层上进接施工。当然,含水率高时,应避免水分蒸发逸出而形成空鼓。上结构粘合层同样可采用水泥素将材料,它可以在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直接涂刷施工,随后进行保护层施工。
(2)热熔粘合施工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热融粘合施工时,应保证聚乙烯膜的熔融接合。主要施工设备有双楔式自动爬行枪、热风焊枪、压出式焊枪等。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柔软程度依其规格有较大不同。较薄的卷材比较柔顺,易于施工敷设,较厚的卷材比较硬挺,敷设前需要采用配套的热软化设备(热风、热辐射),使卷材软化、柔顺,与基层适应。其中热风适宜于曲率较大的折角部位,热辐射适宜于曲率较小的折弯部位。复杂部位的粘接敷设需采用临时固定方法,还可采用配套预定材料和速粘胶固定技术。
其他的配套施工工具还有刮板、搅拌器具、制胶容器、剪刀、割刀、清扫工具、称重工具、腻子刀、毛刷等。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本身的特点,既可在寒冷的东北、西北地区应用,也可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应用。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技术应用领域也较广:屋面、地下、室内、地铁、承载台面、洞库、仓储、蓄水池等工程,均可使用。随着对该类产品特殊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该类材料正在向更广的应用领域进军。例如,通过产品承受交变荷载能力的研究,复合卷材将可在道桥路面防水工程中得到应用;通过对产品负水压剥离性能的研究,复合卷材将可在地下内防水工程中得到应用。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水系统应用在屋面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基层之上;应用在地下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基层迎水侧;应用在室内防潮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基层与饰面层之间;应用在承载面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基层与承载面层之间;应用在地下砌衬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外衬与内衬之间;应用在洞体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内砌衬外侧;应用在坡瓦屋面防水工程中,主要设计在基层与瓦衬层之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1:26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