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下属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 1958年改称“柳州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中等医学教育,更名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正式与广西工学院合并筹建广西科技大学,冠名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学校历史
1951年7月11日创办时,校址在今鱼峰区马鞍山脚下,称“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 。招医士专业1个班,学生74名,学制二年。1952年,改为广西省柳州医士学校。1953年至1955年,广西第五医士学校、广西第九医士学校、广西第十医士学校和桂林医士学校先后并入。1953年8月,校址迁到今城中区东台路。
1958年,学校升级办大专,改为柳州医学专科学校,由柳州专区、柳州市领导, 8月,校址迁到窑埠街114号。1959年起,增设中专班。1962年,停办大专班,校名改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属自治区卫生厅领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学校停课,连续6年不招生。
1970年7月,与柳州专区农校、柳州专区师范学校合并,在鹿寨县雒容公社成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由柳州专区领导。1971年底,3所学校各回原处,广西柳州卫生学校恢复。后改属自治区卫生厅领导。1980年11月、1994年8月、2000年5月,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时将原柳州地区人民医院、柳州地区卫生学校归属学校管理。
2013年与广西工学院合并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
1951年7月11日创办“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
广西省柳州医士学校
1952年,改为广西省柳州医士学校。
柳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学校升级为大专,改称柳州医学专科学校,是当时柳州地区最高学府。
广西柳州卫生学校
1962年~2002,校名改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新恢复大专办学。
2012年迁入新校区。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9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3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
秦小云女,汉族,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首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现任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担任广西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西医学” 编委和“华夏医学”编委。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1项,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课题各2项;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
冯丽华,女,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系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
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筹)教务处副处长、柳石校区教务办公室主任。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28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兼任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学(内科护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电教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西医学职业教育研究会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教研会会长、卫生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柳州市教师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5项卫生厅、教育厅的教改科研课题,参与13项;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2项,全国电教协会教学课件一等奖1项、教育厅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临床、教改、科研论文38篇;主编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及校级教改教材1部,参编(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
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2010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7、2009、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柳州市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05年)、柳州市“1+1”民族职业教育之星“优秀导师”(2010年)“柳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6年)等称号。
吴文其,男,教授,临床医学系主任。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我校及附属医院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带头人,皮肤性病学学科带头人。我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负责人; 2009年带领临床实训中心获得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11年带领临床医学专业获得自治区高校急需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和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三项,已经全部结题。现参与省厅级课题研究6项,担任多本教材主编或副主编。2011年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唐荣兰,女,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下乡插队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广西医学院77级医疗系,1983年1月毕业分配来校工作至今。1990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高级讲师,同年确认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1996年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半年,2004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课题研究一年,并受聘为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副导师。现任医学院影像口腔检验系主任,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
任教以来承担了护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检验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医免疫学检验》、《医学遗传学基础》、《临床免疫学》等学科教学
先后主持了城市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电子游戏室的卫生学调查、瓜子细菌污染状况分析、市售调味食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柳州市血清学标志阴性急性肝炎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检测及序列分析,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主持的区卫生厅立项课题1项已经结题, 现正主持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二次,国家级会议四次。《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或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工作者和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称号。
黎卫文,男,1992年7月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2003年获副教授职称。2006年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兼计算机教研室主任。1994年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1999年起同时从事数字校园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实践研究。
多年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校率先实行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入新技术,加强和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2005以来,组织编印校级教材3套,主编并组织教师参编计算机基础规划教材3套共6本。重视教学改革、骨干培养和梯队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上升,曾多次名列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
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先后主讲全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8期,协助和指导校级网络课程建设32门。2003年至今,先后获自治区级、校级、全国一级学会等先进(优秀)个人荣誉奖共13项,获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等奖励证书共21项,社会兼职4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4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4项。
杨燕初,男,分别毕业于广西柳州卫生学校、同济医科大学,2001年参加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继续教育学习。
1975年参加专业技术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病理学教学及临床活检工作;1991年起任病理教研室主任,现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兼病理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柳州市医学会病理学组副主任;柳州市医疗事故鉴定病理学专家。
从事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活检三十余年,较为扎实地掌握了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病理诊断技能。
连续五年年均授课约250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认真备课,悉心指导,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将“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的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紧跟形势发展,改变“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多方面(临床活检、尸体剖验等)收集、整理、制作了实体教学标本,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着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在临床病理活检工作中,主持完成学校附院的临床活检工作和柳州市医疗纠纷剖验鉴定工作,为临床治疗和柳州市卫生行政管理、司法部门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极具参考作用的依据,工作业绩得到柳州市医疗卫生行业的认同。
曾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第一作者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
运用病理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多项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对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其课题《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研究》,该课题经专家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水平”结论。
叶琳,女,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参加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4年。具有教师资格和临床执业医师“双师”证书。中华医学会中医内科分会会员、柳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级“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卫生行业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
先后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中医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学要点提示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均已公开出版。并注重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在省级以上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立项项目5项。
蓝琼丽,女,心理学教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柳石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行,学校心理健康学术带头人,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师,广西心理学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第,1990年曾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承担学校《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心理学教材4部。科研成果曾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和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办学规模
截止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位于广西科技大学柳石校区,校园面积1000余亩,下设办公室、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公共卫生药学系、影像口腔检验系。共有各类科研项目107 项,获省部级奖6项;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个,特色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院为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广西农村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广西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有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名。
附属医院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33年,重建于1975年,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广西全科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和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医院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设病床628张,开放病床528张。现有职工779人,其中卫技人员669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32人。医院有多名广西优秀医学专家、教授、博士、留学回国人员。
医院设有2个门诊部,14个临床病区,设立了神经内、外科,心胸血管内、外科,肿瘤科,口腔医学中心,呼吸内科,骨伤整形外科,妇产科,泌尿内、外科,眼、耳鼻喉科,儿科,内分泌科及肾内科等重点及专业学科。拥有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英国医科达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美国GE16排全身CT、美国GE 数字化X光机及全数字化乳腺机、全兼容全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史托克C型人工心肺机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开展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血管、神经、肿瘤、消化等介入手术、外科、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经皮肾镜、骨关节镜、椎间盘镜及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显微镜下等微创手术、唇腭裂序列治疗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皮瓣整复等高难度手术。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共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卫生厅科技进步奖17项。医院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谐单位”、“全区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 “全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明天计划”、“复明救助工程”和“微笑列车项目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
(词条参见柳州市人民医院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简介.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官网.
教学名师.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2012-11-28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简介.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简介.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3 15:27
目录
概述
学校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