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希高
明代书法家
柴希高,明代书法家。字汝愚,号牛山陕西乌龙铺柴家老庄人,祖籍山西省临县兔坂柴家沟村,后迁居州城。少时体貌魁梧,聪颖过人。最初在本村窑湾书舍随樊先生学习。他勤学好问,才识英敏。后拜张玑(曾任明迪功郎、重庆府经历)为师,学业大进,成为当时名士,于明正德五年(1510)中举。
时京都皇宫五凤楼额因年久字迹剥落,模糊不清,正德皇帝下诏补写。其阁系元朝书法家赵松雪所书,京城名家云集,书法却无有逾赵者,皇帝郁郁不乐。有人推荐柴希高,他挥毫补写,呈请帝阅,龙颜大悦,遂将“五凤楼”3字补起,一时名扬全国,授江苏省常州府通判。任职期间,举贤才,施惠政,为民请命,深得百姓爱戴。但希高深感官场人事舛驰、倾轧之积弊。
嘉靖中(1522~1566)告乞回家葬亲,在墓侧结庐以居。返里后,定居葭州山城,不愿为官,日与旧友张彭山、曹真乡、马应灵登山临水,诗酒往还,结为文社,时人称为“葭州四皓”。希高轻财好义,将为官时积存之金银财物,慷慨分给贫困人家。嘉靖年间,陕北连年兵祸,青壮年大都外逃,官吏横行乡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官府积弊额丁,将逃亡之人补以原额。希高耳闻目睹,深感怜悯,草拟《与郝郡守书》,洋洋千余言,陈述民间疾苦。葭州知州郝桓得书后,回访希高,畅谈后许为代请,但因流弊甚多,积重难返。从此他绝口不言时事,每与朋友往来,介乎山水之间。葭州城定居时,常为新建庙宇书写匾额。留于后世的有关王庙“忠勇冠世”、财神庙“福水善火”、观音阁“观音阁”等。自题其墓表曰:“明柴牛山之墓”。终年79岁。他的后代居住柴家老庄,后来有的迁居柴家畔、柴家岔、乌镇等地。
参考资料
古代人物.陕西地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5 10:5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