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斗科栗属植物
栗,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植物,茎枝较粗,呈圆柱形;表面深绿色,有细纵纹和小绒毛;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呈椭圆形,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花朵较小,淡黄色,花冠较大,柱头黄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
栽培历史
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
乔木,高15-2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深纵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幼枝被灰褐色绒毛。冬芽短,长约5毫米,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5.5-7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常一侧偏斜而不对称,新生叶的基部常狭楔尖且两侧对称,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厘米,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著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连刺直径4-6.5厘米,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成熟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外壁,疏时则外壁可见,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厘米,宽1.8-3.5厘米,深褐色,顶端被绒毛。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在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少数省区外广布南北各地,在广东止于广州近郊,在广西止于平果县,在云南东南部则越过河口向南至越南沙坝地区。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米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栗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湿润的地区,属于阳性树种,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较高,喜砂质土壤。
栗在中国的垂直分布最低在海拔不足50米的沿海平原,如山东郯城、江苏新沂等地;最高可达2800米。垂直分布因气候带和地形不同而有差异,在中国河北多分布于100-300米的山沟地;河南一般在900米以下的河谷平地和丘陵山地;湖北多分布于1000米左右的山坡地;福建多分布在500-1200米之间;四川汉源分布在1500米以上,云南分布在2500米以上。
生长习性
对于生长情况良好的栗,其寿命可以达到300年,花期在每年的4-6月,果期在8-10月。
栗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果树,而且因其雌花比雄花分化时期晚、分化日数短、分化速度慢等特点,雌花分化所处的营养条件远不如雄花分化期优越,因此雌花分化的数量远远比雄花少。根据有关栗花芽分化的研究,栗雄花花芽生理分化期是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而雌花分化是在次年3月前后在雄花序的基部分化的,在新梢生长期间进行,所以雄花序的花芽分化期常常可达10个月以上,而雌花序的分化期却仅仅2-3个月。
生产中常常看到的结果枝往往是生长粗壮的中长枝,而纤细枝则极少能分化雌花。这种现象明显的表现出:栗雌花显著偏少的原因是由于雌花分化时,正好处于上年贮藏营养已被用于大量雄花的分化以及春后新梢的生长发育阶段,因而一般贮藏营养并不充足的生长偏弱的枝梢不能分化成雌花,根据中国湖北省果茶所的研究,栗雌花偏少的内在原因与土壤中的磷素偏少有很大关系。
栗的雄花和雌花的开花期不同,雄花比雌花早8-10天开放,栗花期可持续30天之久。栗雌花从柱头分叉到展开保持新鲜,柱头上绒毛分泌粘液大约有半个月,这是授粉的最佳时期。栗花粉的传播主要是靠风、昆虫,也可辅助传粉。栗存在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通常异花授粉结果比自花授粉好,也有的表现为自花授粉不孕。
栗在正常条件下坐果率较高,但也存在着落果现象。主要有2次:一次是7月下旬之前的前期落果,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所致。第二次是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后期落果,主要由于授粉不良、机械损伤、病虫危害等因素引起。栗果实的生育期因品种不同而长短不一,约需4-5个月,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初苞形成至8月中下旬为前期,主要是总苞的增大及其干物质的积累,此期约积累总苞内干物质含量的70%和全部的蛋白质,从外观上可见幼苞体积迅速增大。8月下旬至成熟期,主要是干物质积累的重点转向果实和种子,总苞增大减缓或停止,果实迅速积累淀粉,糖类物质的总量不断增加。在成熟时总苞和果皮的营养物质部分也转向果实,成熟前10天坚果内含物的充实才近于完成,由此可见前期总苞和果皮的营养积累是后期坚果充实的基础,应注意前期供应足够的水肥,否则对产量影响很大。
栗为深根性树种,细根发达,分布很广。栗根系的分布与土壤的疏松状况及通气性关系密切,在粘重板结的土壤上,根系多集中分布在40-60厘米以内的深度,呈水平分布。这是因为栗根系对土壤中氧气含量需要较高。栗除深根性外共生菌根是栗根的另一个明显特性,这种共生菌根主要位于栗幼嫩根上,菌根的形成可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扩大吸收面积,同时还可以分解土壤中难以分解的养分,当土壤含水量达到萎蔫系数时,菌根还能吸收水分,增强树体抗旱能力及适应性。
繁殖方法
栗的枝条不易生根,扦插压条均难繁殖,在生产上其繁殖方式主要有实生繁殖(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实生繁殖是传统的繁殖方法,在生产上应用很广,栗实生苗可直接栽植、培育,成熟期树体高大,主干挺直,有木材利用价值。但嫁接繁殖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在长期应用实生繁殖的栗产区正向嫁接繁殖发展。
实木苗繁殖
栗种选择
板栗种子应在树体健壮、成熟期一致、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盛果期单株上选留。在栗苞转黄、多数呈现开裂时进行采种,采种不宜过早。挑选大小均匀、充实、饱满、整齐、无碰伤、无病虫害的坚果作种子。
栗种贮藏
板栗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采集后若立即播种,即便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也不能萌发。板栗种子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秋季采种后气温还较高,采收的板栗种子需在自然条件下“发汗”2~3天,然后进行贮藏。贮藏多为冷藏,贮藏温度一般在0~4℃,湿度保持恒定,栗种脱水后就会失去生命力。
栗种催芽处理
12月初,将栗种放入清水中,一般需浸泡1~3天。捞出后与湿沙按1∶3~5的比例混合。选择背阴高燥不积水处,挖深、宽各60~100厘米的沟,长度视种子的多少而定,沟底先铺5~10厘米的湿河沙,然后将与洁净的湿河沙混合均匀的种子放入沟内,距地面10厘米处用河沙覆盖呈屋脊状,每隔1米竖1个草把用于通气,上面用草垫盖好。层积期间要注意检查温度、湿度,防止霉烂、过干或过早发芽。春季有1/3~1/2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春播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苗圃在整地后作畦,按照40厘米间距开5厘米深的沟,将催芽的种子间隔10厘米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
苗期管理
板栗种子播后10~15天即可出土,管理措施主要是在雨季到来的6月底前,注意防旱,一般要在4—6月根据降水情况浇水2~3次,浇水前追施氮磷钾复合肥。8—9月控制水肥,遇秋旱时还应适当浇水。及时进行幼苗的病虫害防治,尤其苗期要防治金龟子等虫害
嫁接苗繁育
接穗准备
休眠期采集品种纯正母树上芽体饱满的1年生发育枝或结果母枝,将枝条剪成8~10厘米长。将石蜡放入铁锅、罐头筒、洗脸盆等容器内,然后加热至熔化,控制石蜡温度在90~95℃。将剪好的接穗段在蜡中速蘸。蜡温低于90℃,接穗上蜡层厚,嫁接中蜡层易脱落,起不到保湿的作用;蜡温过高、蘸蜡时间长易烫伤接穗,造成成活率低。将蜡封的接穗放地窖或冷库存放。
一般合适的嫁接时期应该是在砧木芽萌动或开始萌动而没有展叶时进行,这时气温升高,树液流动,形成层活动树皮易剥离,嫁接成活率最高。如果嫁接过早,温度低,愈伤组织形成受响,从嫁接到成活的时间拉长。在这期间,如遇大风干旱、连续阴雨等不良气候或机械损伤等,都影响成活率。如果嫁接时期过晚,到砧木展叶以后嫁接,这时气温高、愈合快,成活率也高,但是砧木在展叶时已消耗大量营养,嫁接成活后生长量降低,生长期也短,往往容易引起树势衰弱,甚至到冬季即死因此,春季嫁接在砧木芽萌动到萌发时为最适宜,各地都可以掌握这个原则。
嫁接时间
春季萌芽期,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嫁接。
嫁接方法
一般采用劈接法、剪腹接法。在接穗下端削2个长约3厘米、平直对称、有芽的一侧稍厚的楔形削面,粗壮的接穗要适当长一些,切面要平,角度要合适。在实生苗木基部5~10厘米处选择光滑顺直处截断,从中间向下劈1个深3~4厘米的劈口,将接穗厚面向外、薄面向内插入砧木劈口,形成层对齐,削面外露0.5厘米左右。用塑料绑条将劈口、削面、剪口绑紧。
除萌蘗:嫁接后十几天砧木即发生萌蘗,必须除掉,以保证根系输送的营养供接穗生长。除萌蘖工作一般要进行3-4次,等到接穗旺盛生长后,萌蘗就很少了。对于高接换种来说,如多头高接全部或大部成活,则应把萌蘗全部除去;如有一部分头没有接活,则需要适当留些砧木萌蘗,以便下一年再补接。
松捆绑及绑支棍:一般接后1个月,新梢生长到约30厘米时,就要把捆绑接穗和伤口的塑料条松开,而后再较松的绑上,以利接口的生长。与此同时,要绑支棍。支棍长要超过1米,一头一根,下部一定要固定,上部新梢绑在棍上。随着新梢的生长,要绑缚3-4道,才能确保不受风害。腹接成活的新梢,可绑在砧木上,也需绑3-4道。
摘心:当新梢长到约50厘米时,即要进行摘心,以后连续摘心1-2次,可促进副梢生长,多长侧枝使树冠圆满紧凑,有些副梢顶端芽充实饱满,第二年可以结果。
栽培技术
种前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好的品种是抗旱丰产栽培的关键。根据栽培的目的和地理环境的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板栗品种非常重要。在选用品种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板栗中空率较高,选用果实大、饱满,表皮有光泽,没有虫、蛾卵的板栗品种;(2)选择树势旺盛,花序丰富,群花簇簇的板栗品种;(3)应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板栗品种。
繁殖方式:板栗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嫁接繁殖。种子繁殖适用于自然环境中种植的板栗树,而嫁接繁殖适用于人工种植的板栗树。种植板栗的时候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或者接穗,并在适宜的季节繁殖。
育苗:育苗时应选择优质的种子,并在育苗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同时,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和施肥,以保证苗木的健壮生长。
土壤管理:板栗喜欢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选择栽培地点时,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含水量适中的地段。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和骨粉,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和磷、钾等元素。因此栽植前要进行土地整治和施肥。
栽培过程
块地准备:选择土地平坦、排水良好的区域,除去杂草和石块,通过犁耕、翻耕、松土等方式达到耕层松软,使土层深度达到40厘米,保持透气性,施入若干有机肥料。
栽培方式:板栗树繁殖多采用嫁接方法。
种植密度:板栗的种植密度根据栽培方式不同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条根栽植的板栗的行距为3~4米,株距为2~3米;孤根栽植的板栗的行距为5~6米,株距为2~3米。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是丰产的关键,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重施肥。板栗对营养需求较多,尤其是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每年应配施适量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选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进行施肥。在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期间,可采用地埋肥、沟畦肥、叶面施肥等多种方式施肥。板栗树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春季施肥是为了满足板栗树生长期的养分需求,秋季施肥是为板栗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储备。
春季施肥:
(1)基肥施用:春季施肥的基肥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施肥时,首先要将肥料均匀撒在树干周围的土壤表面,然后用锄头轻轻松土,使肥料与土壤更好地混合。
(2)追肥施用:春季施肥的追肥一般在板栗树萌芽期进行。追肥时,应先将肥料均匀分布在树冠周围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水灌溉,以使肥料更好地渗透到根系区域
秋季施肥:
(1)基肥施用:秋季施肥的基肥一般在板栗树落叶期进行。采用条状沟、环状沟、放射沟方式。施肥时,应使肥料与土壤更好地混合,以有机肥为主。树势肥力中等、结果较多的树,亩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500千克,硫基复合肥2千克/株。
(2)追肥施用:秋季施肥应将肥料均匀分布在树冠周围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水灌溉,以使肥料更好地渗透到根系区域。
浇水管理:板栗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板栗需供水充足,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补水。一般来说,浇水的原则是宁少勿多,少浇勤浇,注意防止积水。浇水的最佳时间是在早晨和晚上,以保证水分能充分渗透到土壤中。
修剪管理:一般情况下,一年修剪2~3次,去除病死枝、交叉枝和过密的枝条。
初果期板栗树新梢生长不稳定,部分新梢旺长,应把夏季摘心与冬季修剪相结合。摘心是在果前梢长出之后,留3~5个芽摘心,有2次新梢的留20厘米再次摘心,形成2~3个健壮分枝。冬季修剪抑制树冠中央直立枝和大枝主轴的生长优势,制约其生长过旺,平衡树势。同一结果母枝数量较多、势力差异较大时,对势力较强的短截,过弱的去除,保留中庸母枝。
在盛果期运用修剪方法,调节结果母枝的留量,实现高产、稳产、优质并要回缩顶端枝,控制结果部位外移和树冠过度扩展。
结果母枝留量:一般树冠投影每平方米6~10个,大粒品种宜少留,小粒品种适当多留。
结果枝组的培养和处理:对壮枝进行重截并结合夏季摘心,培养枝组,或缩剪辅养枝培养枝组。对于密挤重叠的枝组进行控制改造,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经回缩或疏除的枝组,剪口萌发的新枝,可再次利用培养成结果枝组,不能使其徒长形成树上长树的现象。
密挤枝疏剪。对多年生的三杈枝、内生枝、交叉枝、过弱细枝要进行疏枝处理,以保证枝间有足够的空隙,每隔75厘米留1个中型枝组。否则树冠郁闭导致结果部位外移。
采用集中与分散的修剪方法:即在树势旺时,多留结果母枝,每个2年生枝上留3~4个结果母枝,以分散养分,在树势较弱时少留结果母枝留1~2个以集中养分。
板栗树的长势衰退时,要重剪更新,以恢复树势,延长结果年限[2]。对于树势极度衰弱的植株,全树大枝回缩1/2左右,刺激隐芽萌发形成新树冠,恢复结果。对于树势衰弱程度轻的进行回缩修剪,一般回缩至大枝长度的2/3处,更新后2~3年内可按嫁接幼树的修剪方法进行操作。
病虫防治
病害
黑斑病是板栗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黑点,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黑色斑块,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枯死。
防治措施:采用药剂防治,推荐使用福美双等高效广谱杀菌剂,可喷洒于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栗锈病也是板栗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近成熟时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克菌唑等药剂,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虫害
尺蠖:尺蠖是板栗较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年轻树干,对以后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防治措施:推荐使用敌敌畏等有效的杀虫剂喷洒防治,每次喷洒间隔7~10天,连续喷洒2~3次,以保证防治效果。
蚜虫:蚜虫主要危害新梢、嫩叶、蓓蕾和果实,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嫩梢、叶面发黄,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推荐使用苯嗪酯等高效杀虫剂喷洒防治,每次间隔7~10天,连续喷洒2~3次,以保证防治效果。
采摘
板栗接近成熟时采摘,果实成熟后易脱落,故要注意采摘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时候采收,选取成熟度较高、表皮具光泽、无病虫害、果实饱满的板栗采摘,采摘后应尽快分类、分级,稍加处理后包装和销售。
主要价值
药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栗的药用价值:“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可治筋骨断碎、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肿痛瘀血;生嚼涂之,令人肥健。”
以树根或根皮、叶、总苞、花或花序、外果皮、内果皮、种仁入药。中药名:树根或根皮:栗皮。叶:栗叶。总苞:栗毛球。花或花序:栗花。外果皮:栗壳。内果皮:栗荴。种仁:栗子。
根或根皮:甘、淡,平。叶:微甘,平。总苞:微甘、涩,平。花或花序:微苦、涩,平。外果皮:甘、涩,平。内果皮:甘、涩,平。种仁:甘、微咸,平。根或根皮:行气止痛,活血调经。叶: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总苞:清热散结,化痰,止血。花或花序:清热燥湿,止血,散结。外果皮:降逆化痰,清热散结,止血。内果皮:散结下气,养颜。种仁: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
根或根皮:疝气偏坠,牙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叶:百日咳,肺结核,咽喉肿痛,肿毒,漆疮。总苞:丹毒,瘰鬁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花或花序:泄泻,痢疾,带下,便血,瘰鬁,瘿瘤。外果皮:反胃,消渴,咳嗽多痰,百日咳,腮腺炎,瘰鬁,便血。内果皮:骨鲠,瘰鬁,反胃,面有皱纹。种仁: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脚膝酸软,筋骨折伤肿痛,瘰鬁,吐血,衄血,便血。
主要成分:根含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叶含鞣质,如异栗瘿鞣质亭(isochesnatin),栗木鞣质(castanin),异栗瘿鞣质(isochestanin)等;有机酸类,如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等成分。此外,尚含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地衣二醇(orcinol)等成分。外果皮中含有酚类,有机酸,糖,内脂,香豆素,鞣质,甾体和黄酮类成分。种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铁、镁、磷、铜等元素。栗子除富含淀粉外,尚含单糖与双糖、胡罗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
食用
栗种子种仁肥厚、味道好、营养丰富,是秋、冬季节市场上供应最受欢迎的干果。生吃、炒食、磨粉、作馍、酿酒、制醋都好,还可作菜,味道可口。中国山区农民常用它代替粮食。
生态
栗吸附能力强,可有效吸收有害气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经济
栗木的心材黄褐色,边材色稍淡,心边材界限不甚分明。纹理直,结构粗,坚硬,耐水湿,是良好的建筑、造船、制车、作枕木、农具、乐器、家具等的好材料。叶可作蚕饲料。它的雄花、簇苞(也叫棚、簇,即总苞)和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4-13.5%),5千克可提炼烤胶1千克,是制革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价值很高。它的纤维细长,还是造纸的好材料。栗的花序可拧成火绳,栗区农民常用作火源,以节省火柴。
主要品种
据估计,全中国栗的品种不下200种,主要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早熟品种
双合大红袍:原产地安徽舒城,乡土品种。树冠开张,枝叶粗大,栽培性状明显,中大型苞,中大型果,每500克约50粒,丰产性中等,9月初成熟。在泰安国家栗圃中最早成熟。
京山红毛早:与青毛早类同,晚熟1周。湖北京山乡土品种。结果母枝较长,树冠较稀疏,大型苞大型果,明栗,美观,每500克约45粒,当地丰产性强,9月上旬成熟。
杨家峪3113:又名燕山早丰。河北迁西实生优株,1974年选出。树姿较直立.丰产性中上,小型苞,小型果,每500克约70粒,明栗,9月初成熟。
宋家早: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65年间自泰安产地选出。实生优株,丰产性中上,球形苞略带椭球形,中型果,褐色明栗,每500克60粒。
处暑红:江浙传统乡上品种。树冠稀疏,枝开张至下垂,枝阳面红色,枝粗芽大.叶薄而宽大,抗药性差,大型苞,大型果,红褐油栗,明亮美观,每500克38-45粒,产地可达33-38粒,着苞稀疏,出实率低,9月上、中旬成熟。
中熟品种
燕红:原名北庄1号。北京昌平产地实生优株,1976年选出。结果母枝灰白色,皮目多而明显,单母枝抽生果枝2-3条,单枝结苞2个,球形苞,苞刺稀,成熟苞呈焦枯状。出实率45%,丰产,每平方米树冠能产坚果500克。中型褐明栗,整齐美观,每500克55粒,9月下旬成熟。果枝萌发力强,修剪时应适当控制母枝留量,山地表现较好。
石丰:原名石现1号。山东海阳县选出。实生优株,结果母枝中长,棕色,阳面微红,叶下垂,刺苞椭圆形,略扁,针刺密而短,出实率42-49%,中型果,每500克55粒,丰产,每平方米树冠能产栗500克,苞、果整齐,坚果红褐色,明栗,9月下旬成熟。
金丰:原名徐家1号。实生优株,1968年山东招远选出。生长蛰强,成雌花容易,强母枝短截后基部芽形成临时性果枝力强,并易出现二次、三次花梢。早产丰产,每平方米树冠能产栗500克。球形苞,苞顶微凸,针刺中密、硬,出实率38-42%,中型果,半明栗。每500克55粒,有大小苞,大小粒现象。9月中旬末成熟。母枝量大,雌花量多,应注意控制留枝量、留苞量,以减少空苞和小果。
海丰:种源为山东莱西,1975年山东海阳县果农选出。枝粗芽大叶厚,栽培性状明显。叶呈船形,叶缘略上卷。枝微红,树体开张而略矮化。丰产,但出实率稍低。坚果红褐,整齐度、商品性状较石丰略差,每500克55粒,每平方米树冠能产栗450克,9月底成熟。
红栗:产山东泰安产区,偶发变异的后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58年发现,1964年选定。生长势强,新梢、幼叶期、刺苞(特别是后期)红色,故得名。结果母枝长,丰产性中上,每平方米树冠能产栗400克。苞球形略带椭圆,中型果,坚果浅褐色,每500克约50粒,9月底成熟。
红光:原名二麻子。产山东莱西,20世纪20年代由当地农民选出并以嫁接繁殖,1967一1971年间扩大并改名。较晚实,丰产性中等,着苞均匀,母枝灰绿色,皮目大而明显,生产较直立,叶下垂,叶背乇茸厚。坚果中大,油亮美观,每平方米树冠产400克。每500克约45-50粒。雄花序白色,迟雌花半月,基本不育,栽培上应注意授粉。苞球形,针刺稀短,出实率45%。
后韩庄20号:又名大叶青。河北迁西1974年选出,实生优株。结果母枝粗壮,叶厚而色深,母枝基部芽自更新能力强。椭圆苞,出实率42%,中型明栗,每500克55-60粒,美观。有光泽,9月下旬成熟。
魁栗:浙江上虞菜食栗地方优良品种。枝叶较挺立,枝粗叶大,刺苞椭圆,针刺中长。大型苞,大型果,每500克约35粒,明栗美观,9月中旬成熟,每千方米树冠可产栗400克。
上光栗:浙江缙云莱食栗地方优良品种。树冠中等开张,较稀疏,叶大而软,大型苞,大型果,每500克可达30粒以下,明栗,9月下旬成熟。
九家种:是苏州洞庭山的乡土品种。树姿不开张,枝条节间短,叶背多毛茸。易生成二次花。苞椭圆而扁,针刺稀短,多“包袱苞”(多籽苞)。中型偏大果,红褐明栗,每500克45-50粒。传说当初誉为“十家要有九家种”而得名。品种改良的种质资源具潜在价值。
晚熟品种
青毛软刺:江苏宜兴太华主栽菜食栗地方优良品种。大果型,棕黄色明栗,坚果少光泽,树姿较开张,叶背毛茸多,枝绿色。10月上旬成熟。较丰产稳产,每平方米树冠少勺能产栗400克。出实率低,约35-38%,每500克坚果产地约为40粒,山东约为55粒。
炮车2号:实生优株,江苏新沂市20世纪70年代自炮车乡选出。中型果,明栗,炒栗型。10月上旬成熟。不耐干旱,宜加强肥水管理,否则树势易衰。
植物文化
古人咏栗颇多名句,如“瘐信云秋林栗更肥,方回云擘黄新栗”“山家蒸栗暖肥也,嫩也,暖也,尽栗之长,非老饕不知”都表达了栗果肉肥美的特性。
参考资料
板栗.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8:33
目录
概述
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