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公办高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简称“桂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是广西唯一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的高校,也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60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桂林新建桂林机械专科学校;4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和桂林技工学校合并,成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学校附设中专部和技工部;11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
1961年6月,根据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局下达的精简下放指示,学校撤销技工部。1962年4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各专科学校停止招收专科学生,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1964年,学校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管理。1966年至1971年期间学校被迫暂停招生。1972年春,学校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桂林无线电学校。1977年,学校参加全国高校、中专校统一招生录取工作。
1980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桂林无线电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隶属四机部,由四机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双重领导,以四机部为主。
1981年1月,四机部确定学院政治级别为地(师)级。8月,学校和六一一厂分别成立党委。8月30日,确定校厂分开建制。1982年12月,附属工厂-电子仪器厂成立。
1983年3月,学院直属于原电子工业部管理。1984年7月,原漓江子弟中学正式移交学院,经桂林市教育局批准,定名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属中学”。7月16日,教育部批准学院列为全国第三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1985年12月,学院与西电联合培养硕士生。
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995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的高校。1995年-1997年,学校各项工作以教学评价为核心,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全力以赴开展迎评促建工作。
2000年,学院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6年3月1日,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列入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2010年3月,花江校区历经7年艰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完成征地2042亩;9月,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发完成征地402亩,校区面积550亩,投入使用的校舍面积约20万平。
2011年编制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同年10月,获批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单位。
2012年12月成立研究生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201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22年6月,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桂电南宁研究院正式成立; 6月15日,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援。
2023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宣布成立元宇宙研究院,此举旨在通过对元宇宙这一国际创新领域的探索,整合统筹校内外科研力量展。
2024年12月13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400余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9人,有国家级人才14人次,省部级人才145人次。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创新团队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入选第一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学校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
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和“TI杯”。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中位列全国44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10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单位,现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现有共建孔子学院1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单位,现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0个、广西应用数学中心1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5个、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4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学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79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以及同等级别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共计7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8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花江校区图书馆、金鸡岭校区图书馆、北海校区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38.65万余册,电子图书200.9万余种,中外文期刊175171种。自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世界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Web of Science、美国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荷兰Elsevier Science期刊全文、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等31个国外电子数据库,知网和万方等47个国内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以及Incopat和Innography两个专利数据库,Dialog国家联机检索平台,形成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本地资源相配套,以电子信息类文献十分丰富为特色,涵盖机械、材料、交通、法律、管理、环境、语言、艺术、数理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
2022年校园网主干出口带宽15.3G,无线网络覆盖花江校区和金鸡岭校区的教学、办公及学生宿舍区;已完成从38个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建设了11大主题数据集、236个数据标准表,重新梳理1.8亿条数据;建设本科教学信息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爱课堂、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外语智慧学习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公寓管理系统、国际学院智慧课堂云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学校校标由两部分构成,左边为学校校徽,右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中英文。
学校校徽为双圆套圆形徽标,由中英文学校名称和图案组成,白底蓝字。内环上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名,下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大写。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蓝色的长方形旗帜,副旗为橙色的长方形旗帜,校名为白色,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正德”意为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要求师生加强道德修养,自强不息,在德行诸方面不断进取。
“厚学”意为崇尚学识,学问渊博,与学校教书育人属性相吻合,既指桂电师生的发展目标—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又点明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通过勤奋学习、点滴积果。
“笃行”要求师生重于行、实于行、立于行,在思想与实践上实现知行统一,倡导广大师生员工坚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并以此做人、做事、做学问。
“致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敢为人先,引领发展。致新是笃行的升华,是博学精思付诸于实践的最高境界。在选择中维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卓越。即发现新知识,追求新境界,创造新事物。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9月15日。
社团建设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截止到2023年,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00余亩。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金鸡路1号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外校际交流本科项目)、信息与通信学院(中外校际交流本科项目)、商学院。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防生学院(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南珠大道9号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响应国家建设北部湾的号召,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在北海市成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高等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2013年,成立了海洋信息工程学院,举办本科层次的教育。2016年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点获批招生。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2017年9月起在北海校区招收东盟国际留学生,旨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推进东盟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银滩大道88号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15:46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