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峪
河南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桃花峪,又名僧朗谷,位于河南郑州市荥阳广武镇,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所在地。
得名由来
桃花峪因景而得名。《河阴县志》记载:桃花峪“夹岸多桃林,春三月时,游人为之目眩。”古时桃花峪“桃花如流瀑,阡陌飘红云”的美景可窥一斑。桃花峪为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二、三级交接点,山地与平原衔接处。
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郑州市荥阳广武镇与惠济区交界。
历史文化
桃花峪北临黄河,南眺嵩岳,沟壑纵横。桃花峪又名僧朗谷,晋时的高僧僧朗来到桃花峪,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在这里布道修行,修筑昭成寺,并置果园田庄。清末在此出土文物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被收入《河阴县志·金石考》, 成为研究唐代寺院经济的重要物证。
桃花峪仓西村一带还有秦朝时期的敖仓城遗址,是秦汉之际楚汉争夺的军事要地,并且该城址在运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风景简介
桃花峪旅游区,位于郑州市西北 30 公里 、荥阳市东北 28 公里 的广武镇境内。北濒滔滔黄河,南眺巍巍嵩岳,东接黄河游览区,西连汉霸二王城。景区内沟壑纵横,峪顶相间,地形地貌独特,史迹名胜繁多,为古今文人骚客必游之地,相传上古时期燧人、伏羲、神农氏在此种粮、采药,施化于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这里山河秀丽,历史名胜较多,现存有郑武公陵、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仿卷长城、黄河古渡口、黄河石门、伏羲墓等遗址和景点。其中桃花峪在盛唐时是皇家果园庄,又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知名度不断提高。黄河由此摆脱了山岭束缚,一改中游浊浪滔天之气势,呈现出宽阔平缓、黄波金浪之风采,桃花峪因而成为了游客观赏黄河中、下游不同风貌的最佳位置。
黄河分界
教材考定
早在1933年(民国二十三年)王益厓(王钟麒)编著的《王氏高中本国地理》就以郑州为黄河中下游分界。
邓启东于1947年编著的《新中国教科书高级中学本国地理》以及同年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王毓梅、陈大年、赵廷鉴等编著的《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第三册》均以河南郑州为黄河中下游分界。
1957年出版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将郑州以东为下游,1963年开始使用的教材《初级中学课本(1963年新编)中国地理 上册》采用桃花峪为界,1978年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出现孟津为界的说法,而2013年以来的教材则恢复采用了桃花峪为界的说法。
黄委认定
而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一直将桃花峪作为分界点,早在1954年完成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第一卷 总述)》中已有邙山桃花峪至海口为下游的描述。
1999年10月郑州荥阳市的桃花峪动工筹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界牌,2000年全部竣工。界标高21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玉栏护持,玲珑旋梯连接,预示沿黄人民四季生活蒸蒸日上。界碑南北一线,显示了黄河中下游分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7 16:17
目录
概述
得名由来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