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桓公,即
齐桓公,为
春秋五霸之首。伐,征讨,讨伐。
孤竹,商周时诸侯国名,国君墨胎氏,在今河北省
卢龙县;其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
原文
管仲、
隰朋从桓公伐
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
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管仲、隰( 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
齐桓公的大臣。
伐:攻打。
反:通“返”,返回。
得道:找到道路。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洞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圣人:古代指有智慧的人。
过:过失。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
管仲和
隰朋跟随
齐桓公出征
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
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
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找到了水源。
习题
1.“乃掘之”中的“乃” 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
管仲之圣而
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
老马、蚂蚁学习。
3.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什么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
答案:
1. B 2.B
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导的作用。
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历史典故
察蚁识水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有一年,山戎令支国发兵攻打它的邻国——燕国。燕国抵当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救。于是
齐桓公率兵讨伐
山戎。当大军行至爪村
伏龙山(今龙山)一带驻扎时,山戎令支国将
濡水(
滦河)截断了,造成伏龙山周围20多里无水。齐国军队无水喝,齐桓公只得叫士兵凿山找水,结果未能找到泉水。齐桓公的谋臣公孙
隰朋向齐桓公进言说:“臣听说蚂蚁找有水的地方筑穴居住,应当找蚁穴处掘水。”齐桓公按公孙隰朋的主意让士兵在伏龙山的北面搜寻蚁穴,结果又未找到水源。公孙隰朋说:“蚂蚁冬天找暖和的阳坡居住,夏天才凉快的背阴坡居住。冬季,蚂蚁一定在山的阳坡居住,不能乱掘。”军士按他说的,果真在伏龙山的阳坡山腰处找到蚁穴,掘到泉水。
齐桓公称赞说:“隰朋可称得上是圣人了!”因此,将该泉称为圣泉,伏龙山也改龙泉山,后来又简称龙山。为饮水思源,使甘泉永存,后人砌石为井,名为龙泉井,古井尚存,泉水清洌如初。
齐桓公征伐了山戎后,进兵征伐
孤竹时,又有
老马识途的故事。为此,后来有人作了一首诗:
老马识途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
齐桓公刜令支,大败
山戎,令支山戎首领逃往
孤竹,与孤竹山戎首领密谋,令城中兵民隐匿山谷,搞了我国最早的“
空城计”。齐军果真中计,误入“
旱海”。“旱海”又谓“迷谷”,乃
沙碛之地,一望无水草,十分荒凉,又遇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东西南北茫然不辨,齐桓公大惊曰:“如此绝境,如何得出?”
上卿管仲进言:“臣闻老马识途,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依其言,择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化险为夷。《
永平府志》载:“迷谷在府城(今
卢龙县城)
滦河西20里。”志中所指就是现今的迁安市南部与
滦县北部接壤的地域,两县(市)交界处还有一村庄称“迷谷”,据传是齐军误入“
旱海”之入口处,可以确信是“老马识途”典故原出之地。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
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
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
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
山戎。燕国的君主
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
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
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候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
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
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
管仲猛然想起
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
老马识途,不如挑选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军走出迷谷,打败了
孤竹国,答里呵和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也就被灭了。胜利之后,齐桓公对
燕庄公说;“
山戎、
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
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注:迷谷村隶属滦县
油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