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前685~643年在位),
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
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人物生平
惊险即位
齐桓公本名小白,是
齐僖公与卫姬之子,深得齐僖公宠爱。小白母亲早逝,少时得到
鲍叔牙、
宾须无、
隰朋等人的辅佐。
齐僖公去世后,
齐襄公即位。在位时期,齐国政治混乱。
管仲、
召忽保护
公子纠逃到
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
莒国。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
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
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
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管仲改革
齐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山东
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
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我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齐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之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整顿朝政、厉行改革。这次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具体措施包括:
这一时期,齐桓公起用了一批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桓管五杰”。齐桓公任命
隰朋为
大行人,主管外交;任命
王子城父为
大司马,主管军事;任命
宁戚为大
司田,主管农业;任命宾须无为
大司理,主管司法;任命
东郭牙为
大谏,主管谏议。五人都听命于管仲,而鲍叔牙为大夫,甘居管仲之下。齐国一时人才称盛,都全力推行管仲的改革措施。
桓公始霸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春,齐国再次进攻鲁国。
鲁庄公采纳了
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计谋,在长勺(今山东
曲阜北)击败了齐军,是为
长勺之战。夏,齐宋联军攻鲁,驻扎在郎(曲阜近郊),结果鲁军率先击败宋军,齐军也就撤退了。
齐桓公早年逃亡时经过了
谭国(一作
郯国),但谭国待桓公不好,所以齐桓公在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冬出兵灭掉谭国,谭国君主逃向
莒国。
齐桓公三年(前683年),齐桓公前往鲁国,迎娶周王室的
共姬。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春,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
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升高。会盟前齐桓公曾邀
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
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桓公攻打
鲁国,鲁国战败,
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桓公应允,并与鲁在柯地(今山东
阳谷东)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
曹沫拔出宝剑,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上的
汶阳之田。齐桓公答应曹沫的要求。
事后齐桓公想不归还土地并杀掉曹沫。管仲劝谏说:“不给汶阳之田,只是逞一时之快。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帮我们了。”最后齐桓公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诸侯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齐桓公六年(前680年),参加过“北杏会盟”的
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曹二国一起出兵伐宋。
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
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威望,遂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曹三国合兵伐宋。
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在当年(公元前680年)冬天请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今山东
鄄城北)会盟。各国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七年(前679年)春,齐、宋、陈、卫、郑五国再次在鄄地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齐桓公八年(前678年),齐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这是为了调停郑、宋的矛盾。
齐桓公九年(前677年)春,齐桓公因郑国不朝见齐国,扣押了郑詹。夏季,遂国的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灌醉在遂国戍守的齐军,歼灭了他们。秋季,郑詹从齐国逃到了鲁国。
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春,陈国公子完(即
田完)逃到齐国,齐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齐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并与他一起饮酒作乐。秋,齐桓公派大夫
高傒在防地与鲁庄公盟会。冬,鲁庄公到齐国去献礼,于次年春天回国。
齐桓公十五年(前671年)夏,鲁庄公到齐国来观看祭祀社神,回国后又与齐桓公在谷地碰面。冬,齐桓公与鲁庄公又在扈地盟会。
齐桓公十六年(前670年),齐桓公将
哀姜嫁给鲁庄公。
齐桓公十八年(前668年),齐桓公联合鲁、宋两国一起攻打徐国。
齐桓公十九年(前667年)春,齐桓公因陈、郑顺服,与鲁、宋、陈、郑四国国君在幽地会盟。冬,齐桓公在
城濮会见鲁庄公。
尊王攘夷
齐桓公为伯主以来,就践行
尊王攘夷的外交方针。所谓“尊王”,就是安定周室,团结华夏诸侯;所谓“攘夷”,则是应对
狄族、
戎夷的侵扰以及楚国的威胁。
齐桓公十九年(前667年)冬,周惠王派遣召伯廖赐命齐桓公,并要求他进攻卫国,因为卫国曾拥立
王子颓做周天子(王
子颓之乱)。齐桓公二十年(前666年)三月,齐桓公发兵击败卫国。替周天子责备卫国,接受了财赂回国。
齐桓公二十二年(前664年)秋,齐国迫使
鄣国投降。冬,因
山戎攻打
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与鲁庄公在鲁国
济水边会盟商议救援事宜,随后齐国发兵攻打山戎。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齐桓公继续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今河北
卢龙、
滦县一带)才回师。
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尽数割予燕国,并叮嘱燕君学习
召公为政,像在
周成王、
周康王时那样给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齐桓公回来后,又亲去鲁国赠送讨伐山戎的战利品。
齐桓公二十四年(前662年),齐桓公为管仲在小谷筑了一座城。同年,齐桓公因楚国进攻郑国的缘故,请求和诸侯会见,并应邀与宋桓公在梁丘先行会见。鲁国派公子
庆父访齐。
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进攻
邢国,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出兵救援。鲁国君位交替时出现动乱先兆,齐桓公在仲孙的劝说下打消了趁火打劫的念头,选择安定鲁国。
齐桓公二十六年(前660年)春,齐桓公迁入了
阳国。秋,鲁闵公被庆父谋害。
鲁僖公被拥立为君后,帮助庆父作乱的
哀姜逃往
邾国,齐桓公逼邾人交出哀姜。冬,狄人攻灭卫国,齐、宋、许等国救援,齐桓公派
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辆、披甲战士三千人守卫卫国新君
卫戴公所在的曹邑。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春,狄人再次攻打邢国,齐、宋、曹三国出兵救邢。夏,三国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山东
聊城西南)。秋,齐桓公命人在夷地诛杀了哀姜,后来应鲁僖公的请求将她送回鲁国安葬。
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春,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经国灭,需要重新建国,便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在黄河南岸的楚丘(今河南
滑县东)重建国都。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秋,因楚国攻打郑国,齐、宋、郑、曹、邾五国在柽地会盟商量攻打救援郑国的事情。
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秋,因靠近楚国的江、黄两国投效齐国,齐、宋、江、黄四国在贯地会盟。寺人貂(
竖刁)在多鱼泄露了军事机密。
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秋,齐桓公约集宋、江、黄三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伐楚救郑。同年,齐桓公和
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齐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大发雷霆,将蔡姬送了回去。
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齐桓公便兴兵讨伐蔡国。
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两者相持不下,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
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
召陵之盟”。会后,齐桓公还两次率联军讨伐不肯为联军提供后勤支持的陈国。
齐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
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便欲废郑立带。为此,齐桓公约集鲁、宋、陈、卫、许、曹六国国君在首止(今河南
睢县东)与王太子郑会盟,支持王太子郑。
齐桓公三十二年(前654年),因
郑文公在周惠王游说下不参加首止之盟,齐桓公率齐、鲁、宋、郑、卫、曹六国联军伐郑,因楚国救郑而退兵。
齐桓公三十三年(前653年)春,齐桓公再次伐郑,迫使郑国屈服。夏,齐、鲁、宋、陈、郑五国在宁母会盟。冬,周惠王驾崩,王太子郑秘不发丧,请求齐国帮助自己即位。
齐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春,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郑等国在洮(今山东鄄城东南)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
周襄王。
葵丘之会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齐桓公与周公和鲁、宋、卫、郑、许、曹六国国君在
古葵丘(今河南
考城县附近)会盟。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派
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周襄王允许齐桓公不拜,齐桓公在管仲的规劝下坚持下拜,接受了赏赐。
《
孟子·告子下》记载了齐桓公“
葵丘会盟”盟辞的“五禁”条款:“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买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这“五禁”条款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巅峰。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秋,齐桓公再次在葵丘召开会盟,
晋献公拒绝参加。会后,因晋国发生君位交替的内乱,齐国兴师讨伐晋国,到了高梁,派
隰朋率军和秦军会合,共同拥立
晋惠公后返回。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后十分骄横,自诩“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想要封祭
泰山、禅祭
梁父。管仲极力劝阻,齐桓公不听从;管仲于是介绍封禅之礼要等远方各种奇珍异物具备才能举行,齐桓公才作罢。
齐桓公三十六年(前650年),齐桓公率齐、许联军讨伐北戎。
齐桓公三十七年(前649年),齐桓公与鲁僖公在阳谷会见。同年王子带引戎人伐周,攻入王城。
齐桓公三十八年(前648年)春,诸侯在卫国的楚丘建筑外城,来防备狄人的进犯。夏,周襄王讨伐王子带。秋,王子带逃亡到齐国。冬,齐桓公派遣管仲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派隰朋让戎人和晋国讲和。
齐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春,齐桓公派遣
仲孙湫到成周聘问,想送回王子带,没有成功。夏,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国君在咸地(今河南
濮阳东南)会见,商量帮
杞国抵御淮夷以及安定周王室的事宜。秋,诸侯派兵防守成周以备戎人进犯,齐桓公也派仲孙湫领兵前去。同年,晋公子重耳(
晋文公)流亡到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他。
齐桓公四十年(前646年),诸侯在缘陵筑城,把杞国都城迁去。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春,楚国进攻徐国。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在牡丘结盟,重温葵丘的盟约,随后进兵驻扎在匡,诸侯大夫率兵一起救援徐国。齐、曹二国还进攻
厉国来救援徐国。
昏庸晚年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继去世。
管仲重病时,齐桓公询问管仲谁可以代他为相。管仲认为相比于刚直的
鲍叔牙,仁厚的
隰朋更适合继任国相。齐桓公又问管仲对
易牙、
竖刁、
开方的看法,管仲认为易牙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竖刁阉割自己来讨好君主,开方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都不合人情,难以亲近,劝齐桓公驱逐这三人。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听管仲的话让隰朋接任国相,但十个月后隰朋也去世了。齐桓公驱逐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结果
食不甘味,又召回重用他们,三人因而专权。(其中开方存疑,见人物争议目录。)
齐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春,在宋国上空坠落五块陨石,六只鹢鸟后退着飞过宋国国都,周内史
叔兴顺应
宋襄公心意预言第二年齐国将有动乱。夏季,齐国进攻厉国,没有得胜,救援了徐国而后回国。秋,周襄王把戎人造成的祸难告诉齐国,齐桓公调集诸侯的军队到成周去防守。冬,齐桓公与鲁、宋、陈、卫、郑、许、邢、曹八国国君在淮地会盟,商量救援
鄫国免被淮夷所侵、以及向东方用兵的事。各国替鄫国筑城,服劳役的人困乏,有人夜里登上小山头喊叫说:“齐国发生动乱!”诸侯没有等到筑完城就各自回国了。
同年(前644年),晋公子
重耳(晋文公)流亡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之女嫁给重耳为妻。
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春,齐、徐联军攻打英氏,以报复楚国。夏,齐桓公因
鲁僖公擅自灭亡
项国,拘留了鲁僖公,秋季经
声姜调解将鲁僖公放回。
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冬,齐桓公重病。当初,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分别叫王姬、徐嬴、
蔡姬,她们都没有生下儿子。齐桓公好色,有很多宠爱的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位,
长卫姬,生的
公子无亏(亦作无诡、武孟);
少卫姬,生的公子元(
齐惠公);郑姬,生的公子昭(
齐孝公);葛嬴,生的公子潘(
齐昭公);密姬,生的公子商人(
齐懿公);宋华子,生的
公子雍。齐桓公和管仲曾把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立为太子。
易牙受到
长卫姬的宠幸,又通过宦者竖刁送给齐桓公厚礼,所以也受到齐桓公宠幸,齐桓公答应易牙立公子无亏为太子。管仲死后,五位公子都要求立为太子,各率党羽争位。
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十月初七乙亥日,齐桓公去世。五公子率党羽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易牙进宫,与
竖刁借助宫内宠臣杀死诸大夫,立公子无亏为齐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国。因为动乱的缘故,以致宫中无人,也没人敢去把齐桓公装殓入棺,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十二月十四乙亥日,齐君无亏才把齐桓公收殓。
齐孝公元年(前642年)春,宋襄公率宋、曹、卫、邾四国联军伐齐,来帮助太子昭回国即位。齐人诛杀了齐君无亏,待联军击败四公子和鲁、狄的军队后,立太子昭为君,是为齐孝公。同年八月,将齐桓公安葬。
为政举措
政治
行政区划
齐桓公在位时,为集权中央、推行法制,建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叁其国面伍其鄙”、即三分国都,五分
鄙野。他把国都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军士乡,其中工商各三乡,不服兵役;军士乡十五个,由齐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在国都内,把国政分为三项,确立三官的制度。官吏中立出
三宰,即三卿,使掌管群臣;工匠立三族,市井立出三乡;设立三虞的官职,专掌川泽水产;设立
三衡的官职,管理山林的有关事务。
野鄙的行政区划则是:郊外五家为轨,轨设一长;六轨为邑,每邑设一
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
卒帅;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
乡帅;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
县帅和县牧;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和属正;全国共有五属。即建立正、牧、下(县帅)、乡帅、卒帅、邑司上下统属的官僚机构,以统治全国,各级官吏保治一方。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为加强对全国居民的控制,齐桓公还在
管仲建议下实行“
四民分业定居”的措施,按照人口的地域和职业结构,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居其职所。这一举措意图使各社会集团的人集中居住、只在本集团中交流学习,从而达到世代承袭其业、稳定社会的效果。
选官制度
齐桓公非常重视选拔人才。齐国最早改造
世卿世禄制,在鄙野设立五属,每年正月由五属大夫向齐桓公报告政绩,推举贤能;如果埋没压制人才,则处以“蔽贤”、“蔽能”罪。为了打破钻营谋私的请谒之风,齐国建立起系统的选官制度,即三选书伐制,开通了地方贤士
庶人参政的道路;在三选中,特别注意来自社会下层的贤能者。此外,齐桓公还通过设置庭燎之礼、派遣游士到外国招揽、亲自登门拜访等途径招揽贤才。管仲还设立喷室之议,听取国人意见。
齐国的选官制和考诠制,对培植选拔人才,使其政策保持连续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使改革的政令“下令如流水,令顺民心”。
经济
土地改革
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开展均地分力、地租分成、
相地而衰征三大土地改革,对土地的分配和赋税制度进行了全方位调整。
所谓“均地分力”,就是将
井田制变革为
授田制,将原来
井田制中的
公田直接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赋税制度也随之变化,原来农民负担的公田
劳役地租被
实物地租取代。齐桓公采用“案田而税”、“与之分货”的形式,依据土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征收比例计算租税额,向民众征收
田税。为了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齐桓公和管仲还推行“相地而衰征”以及相年景而衰征的政策,就是根据土地好坏的不同、丰年歉年的差异,征收不同比例的赋税。这三大改革,有力推动了齐国向
封建地主制转型。
盐铁专卖
管仲认为,征收
人口税或者实行山泽专利都会损害民心,因此,不如通过盐铁专卖变相征税。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不征收人口税,而是对民众生产的
盐斤和铁制品进行
统购统销、经官府中转加价卖出,将实物税隐形于盐价、铁价之中。齐国还将盐以四十倍的价格出口外国,牟取暴利。
调控物价
齐桓公沿袭齐国由国家铸币的历史传统,设“
轻重九府”,即九种掌财政货币的官,以货币斗争作为国家平抑物价、调节供求的手段。国家在丰年粮贱时,以货币收购粮食;而在凶年荒岁时,以平价抛售粮食。对于布帛等货物,也采取类似措施。这样通过货币的投放与回笼来调节商品市场的价格,一方面可以防止奸商囤积居奇,另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
文化
齐桓公推行
九惠之教,保障鳏寡孤独、残疾穷困的下层人民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用德、义、礼去教导人民。所谓德,就是实行德政,包括开辟田宅、兴修水利道路、轻赋薄罚、救急济穷等措施。义的内容以慈惠、节用、赡养亲戚、防备饥馑为主。礼的内容落实在贫富有度、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上。德、义、礼三者都是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用礼制引导人民上下相亲、贵贱相和、团结内部、思危备乱。
军事
军备制度
齐桓公强调
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这样国都的十五个军士乡分设三军,便有了三万常备军,分别由齐桓公、
国子、
高子三人统领。齐桓公还在鄙野同样设轨,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规定“武政听属,文政听乡”。以每邑出一甲士计算,五属又可组织一万五千人的甲兵。
这样军队组织便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提高。同时齐桓公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听到声音就可辨别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解决军队的武器,齐桓公规定犯罪了可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犀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用皮盾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用铜铁赎罪。这样便减缓了军队装备不足的问题。
对外战争
齐桓公在位时,为确立霸权、平定各国内乱、抵御戎狄夷蛮等目的,多次发起军事行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长勺之战、
齐攻山戎救燕之战、南征荆楚(
召陵之盟)等。除此之外,他还借机扩张齐国的势力范围,吞并小国。《左传》记载齐桓公曾灭亡
谭国、
遂国,《国语·齐语》称齐桓公攻打“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荀子·仲尼》称齐桓公“并国三十五”。
外交
齐桓公奉行尊王攘夷的外交方针,友爱诸侯。其主要外交举措包括: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
公子小白,
管仲辅佐
公子纠。为支持公子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
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老马识途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管仲、
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
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
风马牛不相及
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齐国征伐
楚国,楚国派人对齐军说:“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牧马和牛,牝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买鹿之谋
相传齐桓公和管仲善于使用
经济战的手段打击敌国。齐桓公下令高价收购
鲁国的绨布,于是鲁国民众都荒废农事转而织布,十三个月后齐国停止收购绨布,断绝和鲁国的经济往来,于是鲁国陷入饥荒,民众都投奔齐国,齐国不战而胜。齐桓公又下令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于是楚国民众都荒废农事去养鹿,待楚人都去养鹿后齐国停止收购生鹿,断绝和楚国的经济往来,于是楚人也因为饥荒投奔齐国,齐国不战而胜。齐桓公还曾经用同样手段,假意高价收购
莒国的柴薪、
代国的狐白皮和
衡山国的兵器,都取得了类似的成效。
庭燎招士
齐桓公
求贤若渴,在大庭中燃起火炬招揽贤才,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齐桓公戏谑地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齐桓公深感有理,便礼遇来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好服紫衣
齐桓公喜欢穿紫衣服,全国的人就都穿紫衣服。在那时,五匹素布还抵不上一匹紫布。齐桓公为此事担忧,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衣服,紫衣服特别贵,全国百姓喜欢穿紫衣服,日甚一日,不能停止,我对此怎么办?”管仲说:“君王想要制止这种状况,为何不尝试着自己不去穿紫衣服呢?您就对近侍说:‘我特别厌恶紫衣服的气味。’如果在这个时候近侍中恰巧有穿紫衣服进见的人,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厌恶紫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吧。”在这一天,君主的侍从官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二天,国都中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
喜形于色
齐桓公盟会诸侯,
卫国人来晚了。齐桓公上朝时与管仲谋划攻打卫国。退朝以后进入内室,卫姬望见君主,下堂拜了两拜,为卫国君主请罪。齐桓公问她缘由,卫姬回答说:“我望见您进来的时候,迈着大步,怒气冲冲,有攻打别国的意思。见到我就变了脸色,这表明是要攻打卫国啊。”第二天齐桓公上朝,向管仲作揖请他进来。管仲说:“您不攻打卫国了吧?”齐桓公问:“仲父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说:“您升朝时作揖很恭敬,见到我面有愧色,我因此知道的。”桓公说:“好。仲父治理宫外的事情,夫人治理宫内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终究不会被诸侯们耻笑了。”桓公用以掩盖自己意图的办法是不说话,现在管子却凭着容貌声音、夫人却凭着走路气质察觉到了。桓公虽然不说话,他的意图就像黑夜点燃烛火一样看得清楚明白。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
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齐桓公奇怪其中原因,管仲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人。”齐桓公说:“那天服役的人有拿着木杵来向上张望的,我料想大概就是这个人吧!”于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得替代。过了一会儿,
东郭牙来了。管仲说:“这人一定是那个把消息传出去的有了。”于是就派礼宾官员领他上来,管仲和他分宾主在台阶上站定。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你吧?”东郭牙回答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为什么要传播攻打莒国的消息呢?”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干揣测,我是私下里揣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根据什么揣测出来的?”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神色:面露喜悦之色,这是欣赏钟鼓等乐器时的神色,面带清冷安静之色,这是居丧时的神色,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那天我望见您在台上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就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张开了,没有闭上,这表明您所说的是‘莒’。您举起胳膊指点,被指的正是莒国。我私下考虑,诸侯当中不肯归服齐国的,大概只有莒国了吧,因此我就传播了攻打莒国的消息。”
人际关系
人物争议
死因争议
《
左传》《
史记》均记载,是齐桓公先病逝,然后
易牙、
竖刁才发动政变立
公子无亏为君的。但《
管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则称,
管仲去世前曾让齐桓公驱逐
易牙、
竖刁、
开方,齐桓公没有听从;最后三人在齐桓公重病时封闭宫中门户,禁止宫人传递饮食,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开方辨疑
据《管子》《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记载,齐桓公晚年宠信三位奸臣——易牙、竖刁和公子
开方(一名启方),其中公子开方是卫国太子,却离开父母在齐国做官十五年,并在齐桓公重病时与易牙、竖刁一起作乱。但据
清华简《
系年》记载,齐桓公三十六年(前650年)公子开方因内乱投奔齐国,齐桓公三十七年(前649年)
卫戴公去世,齐桓公便立公子开方为卫国国君,是为
卫文公,此后卫文公便在卫国当国君,并未回到齐国,也未作乱。两处记载相互矛盾。
于春燕、
何有祖引《贾谊书》考证,卫文公原名辟疆、启疆,与启方同义,后来改名为毁,与《史记》中的卫文公毁相照应。《史记》还记载卫文公毁曾经奔齐,与公子开方经历一致。也就是说,公子开方就是卫文公,应当以清华简《系年》的记载为准。
后世纪念
陵墓
《
史记正义》引《
括地志》说,齐桓公的陵墓在
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又名鼎足山、牛首垌。晋
永嘉末年,有人盗掘陵墓,先挖穿了版墙,然后遇到了水银池,有汞蒸气无法进入。过了几天此人就牵着狗进入,盗得几十箔蚕房,和数不胜数的珍珠衫、玉匣、丝绸、兵器。因为齐桓公使用
人殉,墓中殉葬者的骸骨一片狼藉。
史料索引
《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
东周列国志》第十五回至第三十二回有齐桓公的事迹。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