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安化一中校园内,占地约7000平方米,是清朝至民国时期古建筑群遗存。
历史沿革
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南宋绍兴甲子年迁建城东;明宝祜乙卯年再迁城西;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迁建现址。后经数次翻修。文庙,于1951年,归属安化县属第一中学,大成殿现被一中作为校史陈列室。
武庙,初建于梅城东门外,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知县铙谦率邑士绅移建现址。武庙,于1951年,归属安化县属第一中学。现被一中作为行政办公室。
培英堂,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安化地下党组织、农运会总部设在此,革命烈士谢觉哉同志早年曾在此任教。培英堂,现被安化一中作为后勤办公室。
民国十六年(1927年),成立安化县立公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化县立中学改名为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旧址被安化一中作为教室使用至今。
建筑格局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占地约7000平方米,由文庙、武庙、培英堂和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旧址组成,保存完好,并且位于一处,为完整建筑群落,此现象为湖南省内孤例。
主要建筑
文庙
文庙,位于洢水东岸启安。文庙建筑面积约1324平方米,坐西朝东,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东至西为照壁、泮池、棂星门(仅剩柱础)、大成门、天井、佾台、大成殿、崇圣祠,外绕围墙。照壁正中有“瀛州”“龙门”两石刻,泮池长23.7米,宽11米。棂星门两侧有90厘米高的石狮。大成门面阔7间,小青瓦屋面。前为青石铺地的天井,两侧有厢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阔20.2米,进深14.5米,占地约260平方米,三星宝珠压顶,盖琉璃瓦、戗脊饰飞禽走兽,屋角青龙倒衔。屋架为穿枋梁架结合,有青石浮雕柱础。屋面防水结构特殊,先铺小青瓦,再铺大铁瓦,最上为琉璃筒瓦。最后为崇圣祠。
毛泽东于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两次到安化进行农民运动调查和开展革命活动,都住在文庙大成门南厢房,大成门南厢房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毛泽东居住时的情景。
武庙
武庙建筑面积约1238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建筑,大门两侧石鼓上立石狮,拾级而入,左右两厢,大殿前坪正中有一圆形花坛。大殿为抬梁式结构,歇山顶,屋顶盖碧蓝色琉璃瓦,与文庙金碧交辉。
培英堂
培英堂是安化县创建的第一所新学堂。由大门、南北厢房、大殿组成,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大殿为抬梁和穿斗结合形式,小青瓦歇山顶。培英堂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纪念建筑。
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旧址,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原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原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作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驭球;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俞汝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员、曾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获国家特级科技进步奖的梁效中教授,世界羽毛球冠军唐九红等曾就读于这里。
文物遗存
匾额
文庙大殿上悬清康熙二十二年(1757年)颁发的“万世师表”等匾额。
文物价值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演绎了中国从封建时代到民国时期再到现代的教育进化史,体现了从清乾隆时期到清末再到民国时期的这一阶段的建筑特色与风格变化。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安化一中校园内。
交通信息
步行:自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人民政府步行前往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路程约600米,用时约9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2 14: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