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老城区
广东省梅州市的老城区
梅州老城区位于梅城江北,梅州(原名嘉应州)古城自宋朝筑城以来,历经元、明、清,城址不变,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并且分布了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老街街道的命名具有历史文化气息。据有关史料考证,梅州老城区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不少。在老街,比较有名的是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中山路和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仲元路。另外,还有纪念明代修建梅州古城功臣叶文保文保路,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周增路元城路是为纪念北宋谏议大夫刘元城的,在北门城楼还有一座纪念他的“铁汉楼”。凌风路是为纪念南宋末丞相文天祥,并且南门城楼也改称为“凌风楼”。
基本简介
梅州古城自宋朝筑城以来,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分布着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江北老街作为梅州具有代表性、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不少中西合璧的骑楼文化代表。尤其是在中山路和凌风路等街区内,保存了为数众多的中西混合骑楼式客家民居,其中不少建筑是由华人华侨出资兴建。
梅州老城以今仲元路和凌风路为两条东西向的横路,并以南北走向的泰康路、和平路、义化路、元城路—民主路和中山街等五条道路共同构成“两横五纵”的空间格局,旧时的城,分别以东门(今东门塘处)、西门、北门(今梅州岗)和南门(今义化路与凌风路交汇之处)为四界,有衙署、城隍、学宫居于其中,邻水的南城门还接近梅江和江岸码头建筑。古时,这一带所形成的聚居区是城市的繁华之地。
近百年前,民族工商业逐步兴起,这个过程在老街商业建筑特色中呈现出来。因而,这些古建筑深刻反映了客家人具有传奇色彩的迁徙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在老街区,有许多散布在街头巷尾五花八门的老行当,是客家人记忆里浓墨重彩的风情照,也是民间生活最原汁原味的部分。
为保护好这片文化历史街区,梅州市政府制定的《梅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中,就明确划定了重点保护修缮的历史城区范围,即北至广梅三路、梅州大道、公园路、侨新路、岗子上路北侧,南至梅兴路、金利来大街、梅江,西至广梅路,东至东山大道,总面积2.64平方公里。
为保护好这片文化厚重的街区,梅江区近期按照《梅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试点泰康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据了解,有关部门接下来还将对油罗街、中山路、文保路、元城路、仲元路、凌风路和周增路等进行修缮升级,恢复老街区的历史风貌。
根据规划方案,之后店铺的招牌将进行统一设计;并在门窗上添加客家元素,通过增加铺装来提升商业品质;同时还将对街区的行车道、停车位等进行规范。以此形成以商埠文化、骑楼文化、侨乡文化串联的文化景点,街区里的历史文化、风俗、建筑空间形态将得以重现。
相关老街
元城路
为纪念北宋谏议大夫刘元城。他铁面无私,敢于直谏皇帝,因此得罪奸佞,被谪迁梅州,苏东坡称其为“真铁汉”。在梅州期间,倡办教育,开梅州文教之先河,梅州人为纪念他,在北门城楼建“铁汉楼”以崇祀,后又将今仲元西中段至北门的一条街称为“元城路”。
凌风路
为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他曾写下许多诗,其中《咏梅州》集句中有“楼阁凌风迥,孤城隐雾深”,梅州人为纪念他,将梅州南门沿江一条街命名为“凌风路”,因这条街最长,后来又以南门为界,将西向至十字街段称为“凌风西路”;将东向至东桥(梅江桥北端)段称为“凌风东路”。
文保路
为纪念明代建城有功的叶文保。明洪武初,因古梅州城年久失修,坍塌过半,政府为避寇乱,拟倡修城,但无能为力,时叶文保带头捐献巨资,并动员民众协助,终把城墙修复。其中,叶所捐资足可建一半之城墙,深受官府及民众赞赏,被誉为“叶半城”。后人为纪念他,将北门一条街命名为“文保街”。
中山路
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祖籍原属长乐(五华人)忠坝公馆村。后人为纪念他,将今十字街口西平安桥一条街称为“中山路”。
仲元路
为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邓仲元,梅县丙村人,跟随孙中山革命,南征北战,屡立大功,任广东军政府参谋长等职,1922年被反动派暗杀,后人为纪念他,将老县政府门口横街命名为“仲元路”,因此街道较长,后以县政府门口为界,西向至中山路止称为“仲元西路”;东向至泰康路止称为“仲元东路”。
周增路
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周增,字能益,梅县松口人,后人为纪念他,将仲元东路末横街(今梅州市人民医院体检门诊部后面)一段路命名为“周增路”。
重点街区
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重点保护好梅州古城,凌风东西路、金山顶、中山路三片历史街区,西街(红杏坊)、东街(攀桂坊)、福禄岌、约亭顶、璇螺湖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江北老城重点街区可分成二大板块:
第一板块攀桂坊
攀桂坊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即梅城江北东门城墙外至梅江河边、周溪河沿岸的小溪唇、下市角、杨桃墩、张家围、东街、月梅一带,是古时梅江河水运的一个重要码头和人、货集散重地。该区域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先后涌现有进士9名、举人46名以及将军、艺术家、教授、学者一大批,颇具特色、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古民居有“人境庐”、“椿荫堂”、“留馀堂”、“中将第”等,其中黄遵宪书斋500多平方米、荣禄第600多平方米、恩元第1400多平方米等名人故居可用来集中开发利用。
第二板块历史文化街区
梅州历史文化街区东至东山大道,西至广梅路,南至梅兴路、金利来大街,北至广梅三路、梅州大道、公园路、侨新路、岗子上路北侧,面积2.64平方公里,是民国时期商业、人文、客家历史相互融合的骑楼建筑。
特色景点
凌风路风情街位于梅州老城,计划投资20亿元,围绕民国风情、花园街区主题进行风貌整改,打造为风情慢行街区。街区不断向南北民居拓展渗透,以线带面,拉大街区骨架。主要发展文化博览、精品购物、美食餐饮、都市娱乐等产业。吸引梅州当地企业将产品旗舰店、企业博物馆前置到街区,用泛博览的手段集中展示梅州的产业成就,形成兼顾博览、旅游、商务功能的产业街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9 18:43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