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
出自《墨子·兼爱中》的内容
楚王好细腰,是出自《墨子·兼爱中》的典故。原文为“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该文讲述了对于位高权重的人物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须谨慎行事,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
原文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注释
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色:面色;脸色。
翻译
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启示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
典故一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像一个原始的故事。《战国策》楚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译文
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所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我又听说,君王好射箭的,那他的臣子都佩戴扳指和臂衣。大王一直没有特别的爱好,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典故二
原文
墨子兼爱(中)篇讲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晋文公好恶衣”和 “越王好勇士”两个故事,强调说明同样的道理。:“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译文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吸一口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黄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其他出处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细腰”的陈述明显地浓缩自《威王篇》或《兼爱篇》。
韩非子·二柄》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轻死。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
《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
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
《后汉书·马廖传》:“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清·李渔《老星家戏改八字·穷皂隶陡发万金》:“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只因刑厅所好在此,一时衙门大小都穿绸着绢起来。”
清·李渔《无声戏》:“末后换了一个青年进士,是扬州人,极喜穿着。凡是各役中,衣帽齐整,模样干净的,就看顾他,见了那褴褛龌龊的,不是骂,就是打。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以上都类同于《墨子·兼爱篇》,已经不再叙述 “楚王好细腰”故事的细节,而是一句话轻轻带过,不愁读者不能理解。可见在写作这些章节时,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无须多费笔墨,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
人物
楚灵王,本名围,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之后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楚灵王偏爱细腰,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男人们的腰。谚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的楚王就是楚灵王。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
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汇总为《墨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22:24
目录
概述
原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