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自庄
北京市昌平区境内村庄
楼自庄,原名楼子庄(民国初年)。当时小学校在奖品、墨盒、铜尺等物品上都刻有“楼子庄小学校”的印迹。而且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关帝庙时,有这样的记载:
交通
昌平58路支线
远郊区县客运线路
红冶-吉利大学-亭吉路口-昌平土城-横桥-横桥东-楼自庄-北庄户-东闸-西坨-东坨-踩河-满井-路庄桥-沙河北大桥-沙河-碧水庄园-定福黄庄-史各庄-朱辛庄-二拨子-回龙观北站-龙花园-城铁龙泽站(共24站)
昌平58路
远郊区县客运线路
乃干屯-亭子庄北站-北小营-吉利大学-亭吉路口-昌平土城-横桥-横桥东-楼自庄-北庄户-东闸-西坨-东坨-踩河-满井-路庄桥-沙河北大桥-沙河-碧水庄园-定福黄庄-史各庄-朱辛庄-二拨子-回龙观北站-龙花园-城铁龙泽站(共26站)
楼自庄的来历是这样的:
在原来村址上,只有牛、王、岑、徐几个姓氏,居住耕作在小屯子里。这里土壤肥沃,又有水源:有从旧县、伝纮屯发源流经村南的南河沿;又有源于百泉庄穿过村中分野大小村的西河套。因此,人口繁衍很快。后来听说,山东连遭灾害,一些灾民随同铸黎铧和打铁的手艺人迁徙到此,户数越来越多,遂在中兴街王德怀(王文友祖父)的门前西边的大槐树旁,建立一座戏楼,楼上有戏台。每年丰收后“谢秋”,春节时欢庆,都在这里唱大戏来庆贺。认为“楼”就能代表这个村。“楼”象征“千秋万代、蒸蒸日上”,“子”却是子孙相传,后继有人。因此,楼子庄——就是这座楼建立后而形成的。至于楼建于何年又是经谁修建的,就无从查考啦。但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生活场景槐
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女婿都听戏,你的女婿还不来。
骑小驴,拿小鞭,穿套鞋,漏脚尖。
打小伞,光屁眼儿,好他好不顺眼儿。
仍有槐树底下的称呼。而且戏台前有南大门,后有北大门之称,为外地客商提供食宿方便条件有羊店、后店、烧饼店铺、杂面铺。以及油盐店的东广聚,卖杂货的小铺。手工业也随之发展有皮袄房,有手饰楼,这些都在戏台的周围和附近,想当初唱戏时这村上挺丰富的。
看来,这的确是楼子庄村名来历的正确说法啦!
另外,为了更正,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需要再重申一下:
为使村里多出些文化人,按说法就叫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经村委会商议,在村东头建立一座文昌阁,第二层便是窥星楼。因为建文昌阁是光绪三十四年(1875年),而且同时在村西头建一个影壁,小村小河套上建一座石桥。前者为保住风水,后者为了来往通畅,其实是为大小村及西头人们心态平衡吧。小桥边刻有“光绪三十四年建”的字样。在《光绪昌平州志》127页里就有楼子庄的记载,而这都是在建文昌阁之前,因此,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至于楼子庄为什么改楼自庄,有这样的说法:
民国初年,村里王正文小铺的小伙计被杀;刘二(刘沛林)卖鸦片被砍;王文秀用烟炮劫道。在平西府被枪击毙;牛记二秃子绑票被捕。村子里连续出现逆事即是出了娄子,认为这与“娄子庄”村的“娄子”有关,后来改名为楼自庄。这已是1942年左右的事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06:13
目录
概述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