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
葵阳镇的榜山自然村坐落在海拔830米的
葵山山脚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将近五个世纪的漫长日子里,唐、庞、肖三姓的邻里和睦共济,同住一个村、同行一条路、同烧一山柴、同饮一泉水。
简介
兴业县葵阳镇的榜山自然村坐落在海拔830米(2014年GPS测定)的葵山山脚下,榜山是一座古老文明并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自然村,从明代弘治年间建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全村总人口约为2850人,其中常住人口2280人,外出干部及其子女家属定居在外的有570人。,在将近五个世纪的漫长日子里,唐、庞、肖三姓的邻里和睦共济,同住一个村、同行一条路、同烧一山柴、同饮一泉水。
如今该村有2850多人,其中唐姓人口占全村90%以上。这村有六多,即人口多、富裕户多、读书人多、古宅多、祠堂多、荔枝多。在中国3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中,榜山村出过2个进士。据《兴业县志》记载,该村民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大专学生就有110多人,县团级以上的GB也有17人之多。
景观
榜山村的古宅都是顺着山岭的坡度而建,鳞次栉比,分7排,每排四五座,每座分上下厅,也有一厅和三厅的。这些明末清初的建筑许多是内墙用泥砖叠起,外墙用青砖包住,青瓦盖顶,四角用石灰浆围栏,高度五六十厘米不等。大部分的围栏都刻画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些房屋的屋顶的四个屋角还系上“铜铃”。至于厅堂、室内的投料、装饰虽然陈旧,但是从雕像、布局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出当年的富丽堂皇。
坐落在村中央,建造于乾隆年间的唐廷椒户的一厅两房的古宅是最具代表性了。该建筑坐北向南,大门口的门框是用四方石墩垫着。入口的小厅的两面墙是青砖砌起,高5米多,屋顶用“三合土”筑起80厘米高的高围栏并雕上飞龙猛虎、龙凤呈祥。步落天井,迎面而来是闪闪发光的两面墙壁镶满了青色和白色的琉璃瓷条,白色的墙叫天福金钱,青色的墙叫青龙金钱。踏上厅堂,仰望,用木板雕成的大帷幕帐横挂在厅堂的半空,长8米、宽2.5米的幕帐气势雄伟。厅堂两侧靠近格皮处,用木圆柱连成梯形结构。连接石圆墩的大圆柱镶嵌着长2.5米、宽1米多的这块木板上雕刻有精美图案,其中官晋爵,设置得像宫殿,十几个文武官员神态各异;而积善堂中,穿着古装的20多个人物在打扫庭院,浓浓的勤劳气氛使人看了浮想联翩。左右两个房室的两付门扇均雕刻有各种花草树木。窗扇则是一群白鹤飞临青松,蜂蝶则在花丛中采蜜。走进这间古色古香的门第就如置身于宫殿,流连忘返。这间古老的民宅距今已有300多年,用完好无缺来形容并不过分。谈起这些,屋主老人感触地说:“我家子孙都决心保护好它。前些年湛江市一商贾愿出巨资要买走这些雕梁画栋,我都一口谢绝了……”
该村的民居排列井然有序,每条巷口都有6米宽,通风、通气、阳光足、便交通。从这些建筑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在建筑上有很深的造诣。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庙堂,大都存放有家谱和祖先的牌位等。如该村唐姓的唐氏祖祠,其门口的对联是:百岁蒸尝地,千秋宦贤门。
兵马第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这座
建筑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门联是:戎马功高先宗第,世代贤智后嗣门。该祠的建设布局有大厅、中厅各一间,读书、练武厅各1间、住室4间,凉亭一座,花鱼池两个。据传该村武进士唐维舟曾在这里练武。1945年桂东南抗日革命起义前的抗日自卫军司令员李云蒿就迁移到这里进行了地下革命活动。建国后成为村里少年儿童读书的地方,村民俗称榜山小学。这座具有历史、政治意义的名居都建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还雕刻有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的木板来遮檐。大门口右旁挂着自治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到榜山村参观不去兵马第是个最大的遗憾!”大凡到该村旅游的人们如是说。
500多年来,该村以纪念祖先,相继建起了进士祠、宗子祠、文华祠、汝修祠、鸣熙祠、维舟祠、侗朴公祠等13个。这些古色古香的祠堂受到了全村群众的爱护和瞻仰。这些古建筑仍保护得完好无缺。该村老人唐殿纪感慨地说:“几十年来,群众去祭祀发现有漏水、墙壁有裂痕或地上有脏乱东西,人们都主动去捡修、清理,爱护村里的古建筑,成了村民一种自觉的行动。”
这位于葵山脚下,距村两公里的大泉口唐氏祠堂,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它是一座现代的仿古建筑,耗资210万元。这是一幢上档次、上规模的唐氏宗祠,三层面积900平方米,经过两年半的施工,于2009年11月竣工。
还有保存得比较好的侗朴公祠和武德祠也是很有特色的家祠。
侗朴公祠又名大厅,是汝修长子鸣煕的家祠。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块大牌匾,这是明朝永历皇帝赐给鸣煕的诰封匾,此匾长2.5米,宽1.2米,厚0.12米,樟木材质,重达100多公斤,十分罕见,是唐廷槐等三位老人在历次浩劫中冒险藏匿保存下来的。
武德祠是武进士唐维舟的家祠,又名进士祠,是唐维舟中进士后第二年所建,其室内室外都有精美的壁画和灰塑。灰塑是用石灰、桐油混合植物纤维之后雕塑、上色而成,那些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和花鸟虫鱼都栩栩如生,虽历经250多年,仍然闪耀着绚丽的光彩。
榜山村在现代史上遭受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文物的浩劫。1945年的血与火大浩劫十来年后,到了大跃进年代,村里又遭受第二次劫难,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环抱全村的大围墙被无偿拆掉,将全部特制墙砖运到木根圩建葵阳礼堂。这条环村大围墙,周长2545米,高3.5米,宽0.5米,共设有3个大闸门和13个炮楼,目的在于防御盗贼,保护村民安宁。这些闸门和炮楼,按“剑戟森严、三军壮勇、围墙坚固、万载安康”16个字的顺序排列命名。如今围墙已不复存在,仅剩下两处残垣供人们追忆怀古。
第三次劫难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搞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将村里的庙屋、社坛铲除拆掉,甚至武进士唐维舟根据民间传说于乾隆年间在葵山主峰扇殿顶上创建的名胜古迹萧公庙也被摧毁。有幸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村里的庙屋、社坛以及葵山扇殿顶上的萧公庙,获得了重建新生,许多善男信女积极捐资投劳,修建上山的道路,利用庙里积累的功德金购买水泥、红砖、河沙,在萧公庙旁建起了廊寮、砌起了石凳,使人们有个休息的地方;同时还在六樟岭脚原来萧公老爷萧万载诞生的六樟村旧址,仿照葵山顶上的萧公庙建起了另一座萧公庙,方便不能爬山登高的老人朝拜。如今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萧公老爷的诞期,山上山下两座庙宇都各有数以千计的人入庙烧香叩拜,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几百年前的进士弟
唐氏宗祠
飞檐
大门
画栋
屋檐
将军像
文官模范
进士弟门前的半月塘
古代史
榜山村得天独厚,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山水山泉奔流不息,引进村里,成为洁净的天然自来水;流进田间,浇灌出五谷丰登,养育代代村民。早在明清时代,榜山村就出了一批科名仕宦。其中有武进士出身的唐维舟一人,举人出身的唐汝修、唐鸣隆、唐鸣熙、唐钟琛、唐尚修5人。另外还有贡生、监生、附生、廪生、庠生等164人。
榜山唐氏始祖唐秉义及其妻子庞氏,一个享年96,一个享年97,可谓百年偕老。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秉义94岁的时候,皇帝钦赐他们百岁齐眉冠带寿官。后辈都称秉义为百岁祖。
一门鼎盛,功名显赫,唐秉义之子唐汝修,历任浙江崇德、湖南耒阳等县知县,告老还乡后乐善好施,建造西望江大石桥,倾囊赈济饥民,获兴业县“名宦乡贤”之美誉。秉义之孙、汝修长子唐鸣煕,任四川广元县正堂,后升户部主事,诰封中顺大夫(正四品官禄);汝修三子唐鸣勋,任北京北城区司马正指挥(正四品官禄);鸣煕三子唐桥任高州电白县知县,提授监军道,升监军副使,诰授中顺大夫(正四品官禄)。除此之外,教谕、学正、教授、千总、侍卫等七品以上文职武职官员累计有28人之多。
唐秉义的长子唐汝修和孙子唐鸣煕、唐鸣勋等人接连金榜题名,当上了文官武将,于是他们将原来的湴山村的村名,改为榜山村的美名。
进士弟
唐氏宗祠
现代史
榜山代有人才出,民国时期,政界军界的官吏、黄埔军校的军官也有十多人。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更是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有的还成了革命烈士。唐殿桓,又名唐任,字敬中,1926年考入国立上海劳动大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受组织委派回到广西,先后在陆川、兴业、岑溪、南宁等地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发展党组织。他是最早在兴业开展建党活动的中共党员。1938年调任中共南宁市委书记。1940年秋,由于南宁特支委的错误处理,他被害于果德县(今平果县)。1983年1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布给唐敬中平反。
1945年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是广西继百色起义之后最大的一次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有政治部负责人、葵阳支队支部书记唐健和一批骨干分子。22岁的地下女共产党员、宣传队员唐宝瑶,18岁的鬰林高中学生、宣传队员唐耀华,在起义战斗中壮烈牺牲。葵阳镇西南面牛窿岭下建立的桂东南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就镌刻着唐宝瑶、唐耀华的名字。
唐敬中的遗骸也迁葬于这个烈士陵园。
唐宝瑶、唐耀华的坟墓也在这个烈士陵园。
兴业县解放之初,成立县人民政府,首批任用干部的时候,唐健、唐廷昆、唐云波、唐旭、唐应封、唐经杨、唐选信等一批文化水平高的革命青年,就走上了科长、区委书记、区长的领导岗位。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唐健,后来还任玉林县副县长、玉林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顾问。长江后浪推前浪,榜山后起之秀的人才亦有不少,有的是厅、处级干部,有的是高学历、高职称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高级记者、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是榜山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些建筑,坐落在村子的中间,有的是两进式,有的是三进式,最富丽堂皇的是唐维舟之父唐尚铉所建造的六进豪宅,从塘塍圩边顺着缓坡次第迭上,直到村顶。
这些房子,外墙是火砖包皮,桁条不出墙外的“封火墙”,青砖青瓦清水墙,房顶和山墙上砌筑翘峨犄角,檐口有吉祥之物的绘画、纹饰或浮雕;室内雕梁画栋,五彩斑斓。除了20多栋特色民居,榜山还有9座较大的宗祠和家祠,其中保存、重建、维修得最好的是唐氏宗祠、侗朴公祠、兵马第、武德祠。
1945年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时,兵马第曾经是指挥部,后来敌人疯狂反扑,包围榜山,炮击榜山,乘虚攻进榜山后便大肆杀人放火,枪杀9名躲藏在家里没有撤离的无辜群众。烧毁的房屋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许多古建筑也不能幸免。著名的六进豪宅被烧成一片废墟,唐氏宗祠被烧成一堆瓦砾。
这是1949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在原址按原样重建落成的唐氏宗祠。唐氏宗祠是榜山唐氏始祖唐秉义的宗祠,系秉义长子汝修于万历年间所建,因宗祠岁月最老,所以后人都习惯称其为老厅。由于年深月久,宗祠日显陈旧,2008年全村唐氏众人又集资进行修葺,使这座两进式的古建筑更显古色古香。现今的老厅之内,既有祖宗牌位,又有木刻匾额、石刻碑文、楹联、赠词,还有百岁祖夫妇及功名卓著的达人画像。碑刻、匾额书写的御赐进士、百岁寿官、中顺大夫、名宦乡贤、监军副使、举人、拔元、北京兵马司正指挥等等,都是榜山村真实的历史荣誉;殿堂还有榜山举人唐汝修自写的对联,清朝三位状元及其他外地高官题写的赠联。所有这些,都记载了榜山村人尊重历史的美德。
走进老厅就像走进一座历史文化的殿堂。
北京北城区兵马司正指挥唐鸣勋的家祠兵马第,是一座花园式的亲水庭院建筑,由厅堂、亭子、花池及廊庑构成,中间的正厅与凉亭相连,凉亭的两边是花圃,花圃的前面是两个荷花池,荷花池水通过暗道与前面的大塘相连,大塘之外,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民国时期,兵马第就作为村里的学校,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的陈岸同志,在
土地革命时期就在此住过一段时间,与榜山的革命同志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兵马第部分建筑被国民党自卫队焚毁,直到1952年才修复,继续成为育人学堂。1981年陈岸亲率区党委慰问团到榜山慰问。1985年3月2日,玉林市在葵阳镇隆重举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40周年纪念大会,玉林市委、市政府行文,把兵马第定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颁发《桂东南起义指挥部旧址》牌匾一块,镶嵌在大门的墙上。
桂东南起义指挥部旧址
葵山
在广西
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的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名叫葵山。海拔830米的葵山,是兴业县的诸山之秀,清朝的时候,葵山的“葵峰夕照”就列为兴业的八景之一,葵山物产丰富,盛产龙眼,荔枝,板栗,榜山生态土蜂蜜,树木林立,四季宜人。
葵山之阳的一条支脉,几经曲折起伏,突然冒出一个小山包,空中鸟瞰,就像一条巨龙从云雾山中奔腾而下,龙头、龙颈、龙身、龙尾,活灵活现。依傍龙头,有一座大村庄,像龙口含着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这村庄就是闻名遐迩的榜山村。
兴业最高峰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