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渠站(Ciqu Zhɑn),位于中国北京市
通州区境内,由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共同运营,是
北京地铁亦庄线和
北京地铁17号线的换乘车站。
历史沿革
2009年11月24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委员会发布《轨道交通亦庄线、大兴线和9号线的车站名称规划方案》公示书,该站公示站名为“次渠站”。
2010年12月30日,次渠站随北京地铁亦庄线的开通而投用运营。
2017年4月19日,次渠站17号线站层开工建设。
2020年7月13日,次渠站17号线站层主体结构通过验收。
2021年12月31日,次渠站接入北京地铁17号线。
交通区位
车站位置
次渠站位于中国北京市通州区潞西路与东小路交汇处,亦庄线站层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布置,17号线站层呈东南至西北走向布置。车站南侧有次渠嘉园,北侧有次北路、东小路、
北京市通州区月河学校,东侧有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西侧有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
进出设置
据2022年8月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官网显示,次渠站开放5个出入口,具体信息如下所示:
相邻车站
据2022年8月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官网显示,次渠站各线路相邻车站及站间距信息如下所示: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次渠站17号线站层设计定位“科创未来”,车站通过明确的分区设计手法,形成直观、清晰的车站流线关系,创造高认知、可记忆的车站空间。车站站厅LED灯带延伸交错,墙壁布满“十字星”装饰,站台座椅设计成白色树干造型。
次渠站亦庄线站层结构总长度为227.15米,标准段总宽度为20.7米,有效站台中心处轨面埋深10.313米,站台面绝对标高为11.363米,轨面绝对标高为10.313米,相对标高为1.050米,地面绝对标高为24.939米,相对标高为13.576米,顶板覆土为2.976米;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
次渠站17号线站层底板埋深为25.2米。
整体布局
次渠站亦庄线站层为地下二层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结构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间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站厅层与站台层通过1部扶梯(楼梯)和1部直梯相连。
次渠站17号线站层为地下三层三跨框架结构+中间单层暗挖结构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间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站厅层与站台层通过4部扶梯(楼梯)和1部直梯相连。
次渠站亦庄线站层与17号线站层呈“十字形”分布,两站层的换乘方式为站厅换乘,需从站台层上至两线共用站厅层进行换乘。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2年8月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官网显示,次渠站各线路首末班车时刻如下所示:
设备设施
据2022年8月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官网显示,次渠站各站层设施分布信息如下所示:
截至2021年12月,次渠站在站台层设有母婴室,内设婴儿护理台、洗手池、烘手器等设施,同时配有卷纸、洗手液等清洁用品。还设有智能照明系统,可调节哺乳模式、哄睡模式、全亮模式。
截至2021年12月,次渠站综合信息标识采用LCD屏幕,并增加PIS屏幕展示动态资讯,同时在重点位置安装电子标志标识,使乘客能够获取更及时、更精准的出行信息。
截至2021年12月,次渠站站台轨旁设有LED电子屏媒体,多块屏幕可以实现联动播放,可以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态画面,乘客在站台候车过程中,即可看到更多元的资讯,丰富乘客碎片化出行时间。
交通换乘
据2022年8月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官网显示,次渠站公交换乘信息如下所示:
建设成果
1.次渠站17号线站层毗邻既有亦庄线站层,地理位置敏感,雨季极易造成基坑坍塌。
2.次渠站17号线站层施工包含了明挖、暗挖工法,涉及多个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包括2个特级风险,尤其是新建17号线站层与既有亦庄线站层十字换乘,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承压水下粉细砂层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非降水暗挖隧道施工风险高,技术难度大,施工期间既有线沉降不能超过3毫米,上浮不能超过2毫米。
文化特色
次渠站疑由“寺渠”谐音得名。次渠站位于通州区西部,据《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次渠“元代已成村。迁徙民至该地,在沟渠旁定居建村,因渠中茨藜丛生,荷花(又称芙蕖)茂盛,故曾名茨蕖庄;1913年改成次渠村;1949年简称今名。”茨藜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刺梨、茨梨、木梨子,多生长在农田中及沟渠畔。有学者考证,认为次渠与茨藜无关,本称“寺渠”,其得名与该村曾有过的寺院有关。历史上,次渠村西部有一座古刹,旧名法华寺,寺旁有一条河流,故紧邻的村落被称为“寺渠”,后谐音为“次渠”。车站因此得名为“次渠站”。
截至2022年4月,次渠站17号线站层艺术作品名为《万象更新》,作品力求在人流匆匆且嘈杂的站台空间中,通过光与树的呼应,营造出一处安静空灵的静谧空间,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截至2022年4月,次渠站17号线站层艺术作品名为《承光载忆》,作品以生命树为载体,表达人们运用“智能芯片”将生命中美好的记忆碎片以数据的形式整合、梳理、留存。“记忆”在人的大脑里留下印记,就如同阳光透过树叶留下斑驳的痕迹。生命树的艺术造型寓意着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生命意义新兴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