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在博士毕业论文《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略论假丑恶的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学术专著。归属丛书“京师道德教育论丛”,丛书主编是
山东师大的
戚万学教授。
林海亮(1978-),广东高州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教科研专家库成员,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负责人,内江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和比较教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厅级课题及项目四项、校级课题及项目六项。参加省部级项目四项。在《
教育发展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学报》、《
教育科学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
正面教育论》(独立专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大学危机管理》(合作专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合作专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三部。
当前教育者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他们把正面教育等同于真善美教育。在片面理解的正面教育原则下,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努力使教育“无菌化”,积极排斥假丑恶,消极回避假丑恶,另一方面又漠视校园内的假丑恶,消极对待社会假丑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导致了教育实践中困境重重。教育者之所以片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根源在于他们片面理解教育、片面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片面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辩证关系。“正面教育原则”中的“正面”主要是指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的正面导向以及的正面性,而就教育内容而言,正面教育应该包括真善美和假丑恶。假丑恶在学生发展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假丑恶的教育意义在于:假丑恶教育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道德情感的能力,坚定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帮助学生把道德认知转换为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避免灌输。因此,假丑恶教育与真善美教育都是正面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实施正面教育,教育者应该在教育中坚持真善美导向、正视假丑恶的存在、宽容学生的假丑恶、将假丑恶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时,教育者在利用假丑恶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谨慎选择假丑恶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方法,坚持真善美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和抵制假丑恶。
《正面教育论》以讨论学校教育中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应有之义为主旨,试图论证假丑恶的正面教育意义,以为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困境探寻出路。作者以人的生物环境为喻,倡导一种将人置于“有菌”的自然环境下的教育,通过“有菌”状态的刺激而形成人的免疫力,这是十分有价值的学校教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