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武汉大学的二级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School of Urban Design of Wu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图学中心等专业和教学单位于2000年12月合并而成。2003年,学校将工业设计专业调整到城市设计学院,学院因此形成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相辅相成的完备设计体系。依托学校文、史、哲、经、法、管、理、工、农、医、教育等多学科基础,借助学校深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底蕴,学院逐步形成人文化、数字化、国际化和创意产业化的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系、图学与数字技术系、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等五个科研教学单位和党政办公室、本科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等科研教学辅助单位。
学院现有教师115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55人,讲师32人,博导19人;有30多位教师在海外著名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珞珈青年学者4人。
学院拥有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设计学、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工业设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六个硕士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城乡规划、建筑学、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本、硕两个层次分别于2016年、2018年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复评;建筑学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城乡规划学为“985工程”建设学科,在综合应用GIS、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方面,被国内同行认定为开辟了新的办学方向。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每年暑期开展中、美联合设计坊,学院教师与外籍教师联合讲授设计课;学院与荷兰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合作20余年,并与英、法、美、韩、意、德、澳、新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大学、组织、科研机构等开展了联合教学、合作科研和学生交流。
2013年开始,学院获批教育部为期五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英国邓迪大学进行建筑学专业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2017年5月该项目获批延长五年。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另有相关行业高端培训、研修班、短训班等各类层次的继续教育。
学院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学校齐全的学科门类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具有“人文化、数字化、国际化”综合素养的创新人才,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竞赛中斩获大奖,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及台湾光宝创新奖佳作奖等,发展势头强劲。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是研究为人类活动和审美需求创造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的学科,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等。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设计技能,了解建筑学相关知识,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房地产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可在建筑设计院所、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公司,各级建设行政部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单位,建筑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建筑结构与选型、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建筑法规、建筑构造、生态智能建筑、建筑防火、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原理及设计、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等。
城乡规划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是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和人居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城乡规划理论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可在规划设计、决策咨询、城市开发、城乡建设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规划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以及从事市政工程规划、环境生态、景观规划、国土规划等工作。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区域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环境与生态,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法规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兴学科。着力培养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同时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与创新的专门人才。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加强产品分析、评价、造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胜任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形态构成、摄影基础、制图、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模型制作基础、人机工程学应用,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设计方法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三维图形及动画设计、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以美术、雕塑、装饰、建筑、园林、材料以及心理学为基础,着重提升学生的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以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环境的多个方面,整体考虑人工和自然等空间要素。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全面掌握室内、室外设计和私人、公共空间设计的综合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现代艺术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设计软件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系列课程、展示空间设计系列课程、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陶瓷艺术设计、素描 、色彩、壁画设计、设计表现、艺术家居设计、景观雕塑设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系列课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术机构
院教授委员会
负责学院各有关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重大决策的审议,科研成果的审定,重要工程设计方案的评选。
主任委员:詹庆明
副主任委员:李志刚 王炎松
委 员:牛强、刘卫兵、罗巧灵、黄凌江、彭正洪、彭建东、童乔慧、路由、魏伟
秘 书:肖 俊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负责对本科生、研究生授予学位的评定讨论,并推荐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 席:李志刚
副 主 席:黄凌江
委 员:詹庆明、魏伟、罗巧灵、牛强、武静、程世丹、王炎松、童乔慧、刘炜、楚东哓、黄敏、彭正洪、张文军
秘 书:李向阳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魏伟
副主任委员:黄凌江
委员:黄敏、牛强、刘炜、邓俊、刘华、焦洪赞、许小兰、蒲向军、杨丽、姜敏、夏唯、李鹍
秘书:汪正慧
教学机构
城市规划系: 主任 | 牛强; 副主任 | 蒲向军 罗巧灵 武静
建筑学系: 主任 | 刘炜; 副主任 | 李鹍 杨丽 李欣
设计学系: 主任 | 邓俊; 副主任 | 罗雪 陆虹 姜敏
图学与数字技术系: 主任 | 刘华; 副主任 | 靳萍、夏唯
实验中心: 主任:焦洪赞; 副主任 | 刘凌波 高薇 任亚鹏
行政机构
党政办公室
主任:肖俊 副主任:孟伟、段鹏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主任:李向阳 副主任:秦靓、向菁
本科生工作办公室
主任:汪正慧 副主任:欧阳玉、陶翊婷
学院团委
院团委书记:陈曦 团委副书记:陶翊婷
党组织机构
学院党委:
党委书记:张文军
党委副书记:沈有先、匡松
党委委员:李志刚、魏伟、黄敏、张翰卿、李向阳
规划系教师党支部:
支部书记:牛强
组织委员:刘学军 宣传委员:魏伟  纪检委员:蒲向军
建筑系教师党支部:
支部书记:李鹍
组织委员:童乔慧 宣传委员:胡晓青  纪检委员:童乔慧(兼)
图学系教师党支部:
支部书记:靳萍
组织委员:刘华 宣传委员:刘永  纪检委员:刘华(兼)
设计系教师党支部:
支部书记:胡凯
组织委员:黄敏 宣传委员:罗雪  纪检委员:罗雪(兼)
学院党政办党支部:
支部书记:李向阳
组织委员:段鹏 宣传委员:王建军  纪检委员:段鹏(兼)
办学理念
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科支撑是:人文、科学、技术。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学宗旨是:设计城市、设计中国、设计未来。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院理念是:学生为本、学风为根、学者为大、学科为重、学术为上。
城市设计学院的工作思路是:教学为本、科研为源、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出影响。
城市设计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办学及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合作成果显著,与荷兰、法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开展了国际合作,其中与荷兰已有20年的合作历史。2005年起,我院10余名学生已经分别在十次国际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
科研成果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6:20
目录
概述
专业设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