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是在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保险系社会保障教研室、原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商学院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48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9人,兼职研究人员29人;教授39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中心主任为
邓大松教授,副主任为
李珍教授和赵曼教授;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曼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邓大松教授、李珍教授、
袁志刚教授、林义教授、李绍光教授和
周长城教授。
近三年来,中心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攻关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0多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出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著作和教材40余种,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50多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此外,中心与实际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先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十多篇咨询报告,均被采纳。中心研究人员辜胜阻教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路和对策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赵曼教授针对湖北省再就业培训工作提出的“一站式”再就业培训模式建议引起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心研究人员还担任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高校的顾问与学术兼职。通过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中心提高了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社会保障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中心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并且在全国社会保障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中心依托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论坛举办了全国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研讨培训班,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和实际部门人员以及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形式和讲授内容都受到一致好评。中心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
中心培养的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硕士等高级专门人才增长很快。截至2005年,仅中心本部毕业研究生人数达114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87人,获得博士学位27人;在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109人(其中博士生38人,硕士生71人)。中心培养的博士有的成为政府和企业重要岗位的负责人。此外,中心成员也是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已招生共600余人,中心已成为全国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题体系及主要教学内容研究》先后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中心同国内外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4次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和5次国内学术研讨会。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交流的很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中心经常派员到国外讲学、访问与进修,近三年共有21人次出国讲学、访问与进修。中心还接受国内多所高校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进修和国内外访问学者访问。来自
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研人员以及来自国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湘财证券、美国安泰国际金融公司深圳代表处等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共196人先后参加了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美国伯明翰大学教授James R. Killingsworth、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Howard W. Houser、美国安泰保险公司(驻亚太地区)副总裁David Henry等25位专家和学者先后来基地讲学和访问。通过这些活动,中心发挥了对外学术交流窗口和学术纽带作用,成为本学科的全国学术交流基地。中心拥有社会保障专业和公共经济管理专业两个博士点,拥有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唯一的一个社会保障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社会保障学科还被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4年,中心又成为国家“
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这是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平台。 中心将秉承“博达、求索、创新、奉献”的精神,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努力建成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政策服务咨询中心、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学术交流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为繁荣我国的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学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