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63年7月,在中国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技术报告会上,来自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
顾诵芬提出了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
经过几年的认真准备和反复酝酿,航空工业拉开了研制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序幕。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在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要在米格-21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10月,新型歼击机开始方案论证。在论证会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飞机装单台发动机和双台发动机两种方案。前者是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的方案,后者是采用成熟发动机(涡喷7甲)进行改型试制的方案。在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主持下,会议确定采用双台发动机方案。这个正确的选择,稳妥,可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歼-8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前提。
研制进程
196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罗瑞卿批准了沈阳飞机制造厂提出的新型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同时也赋予了这款歼击机一个新名字:歼-8。
沈阳飞机厂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歼-8飞机试制的准备工作。国家领导人对歼-8飞机的研制十分关心。1965年8月14日,
贺龙副总理在沈阳听取歼-8研制情况汇报时指示:“歼-8要早日搞出来”。8月18日,聂荣臻元帅在给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的信中,详细阐述了新飞机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对歼-8飞机研制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高方启的领导下,由副总工艺师
罗时大主持制订了歼-8工艺方案。这个总方案是在综合了前苏联和英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方案采用了新的工艺协调方法,即以明胶板的模线为依据,使用光学仪器、型架装配机、划线钻孔台。局部置规、局部模胎相结合的协调方法。后来的实践表明,全机11400多个零件。1200多项标准件,从100多个组合件直至前后机身对合,机身机翼对合,以及发动机、油箱在飞机上的安装,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新方法还大大减少了工艺装备,加快了歼-8飞机的试制进度。
正当研制顺利进展之时,高方启于1966年1月29日因病逝世。航空工业部派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刘鸿志到沈阳飞机厂兼任第一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全面领导歼-8飞机的现场设计和试工作。1966年11月,刘鸿志因“
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工作,厂所联合成立歼-8研制指挥部,工厂副厂长王新负责全面组织领导工作。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科技人员、工人还是照常上班,歼-8研制工作没有停顿。
歼-8飞机研制工作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厂承担。歼-8飞机的研制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针对
歼-7飞机的缺点,逐项加以改进,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高:一是最大速度为马赫数2.2;二是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三是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四是基本航程150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五是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六是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
空空导弹;七是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飞机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选用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的推重比为0.89,优于歼-7飞机。
1965年9月,歼-8飞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
黄志千5月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
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12月,歼-8飞机木质样机通过审查,1966年3月,设计人员到工厂与工人、工艺人员结合进行现场设计。1966年底,发出全套飞机图纸,1967年初,发出相应的生产文件,工厂亦立即开始试制。顾诵芬时任歼-8飞机副总设计师。
研制中,歼-8的水平尾翼,关系到飞机是否能安全起飞和降落。然而,在中国研制歼八战机时,条件受限没有可用的试验设备-大尺度风洞,只能用模型进行水平尾翼的测试。
歼-8的具体方案设计在1964年秋季开始,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一种性能超过米格-21、综合作战性能可以与国外同时期超音速战斗机相对抗的机型。歼-8正式研制在1965年5月,作为自行发展超音速战斗机的第一步,主要用来锻炼技术队伍和积累先进战斗机的设计经验,并且用来填补性能更加全面的
歼-9型战斗机完成前的装备空白。
成功首飞
1968年7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完成总装。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进行首次试飞。上午9时半,试飞现场总指挥、空军副司令
曹里怀命令放飞。飞行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从歼-8飞机方案论证到首飞,其间经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阶段,历时4年10个月。
1968年9月15日,歼-8型飞机02架进行了整机静力破坏试验。当加载到92%设计载荷时,中机身多处折断,试验结果不合格。面对挫折,广大技术人员没有气馁,继续攻关,到1968年12月加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验证和澄清了各种技术问题。
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许,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机场上,试飞员王焕进行了首次试飞,高度为3000米,时速500公里,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后,歼-8型飞机在阎良试飞研究所继续进行试验,由鹿鸣东担任试飞员。在继续试飞中,飞机遭遇了跨音速抖振故障,很长时间不能超过音速。设计人员反复攻关,采取多种办法,终于在1977年彻底排除了跨音速抖振故障。紧接着,歼-8型飞机又解决了发动机空中停车等重大技术难题。
1978年6月,
王昂驾驶歼-8进行高空作加力边界试验,飞机在高空时突然双发同时停车。他一面观察飞机下滑情况,一面起动发动机。12000米的高度里他连续3次轮番起动发动机失败,转眼飞机就跌落到近3000米高度。
王昂终于第六次尝试时,发动机启动成功。这时飞机距离地面仅有1500米。王昂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飞机,取得了歼-8飞机无动力情况下在高、中、低空中的准确下滑率。地勤人员也根据王昂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原因,消除了隐患。
1979年12月31日,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歼-8型飞机设计定型。1980年3月2日,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在1969年到1979年的十年试飞中,歼-8累计飞行1025个起落,共计663个飞行小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生产定型。
歼-8型飞机从首飞到设计定型,历时10年之久,其研制过程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
歼-8Ⅱ研制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
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
火控系统。为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飞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3月18日,歼-8Ⅱ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顾诵芬时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
衍生型号
歼-8系列
1、歼-8白天型
歼-8的原型机在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12月31日正式定型。由于交流供电系统和雷达系统的进度问题,原计划的“全天候型”蜕变成了只安装直流电和测距器的“白天型”,动力装置为两台WP-7B发动机,固定武器系统为两门30毫米机炮,另可挂载4枚霹雳-2空空导弹。白天型后来大多按照全天候型的标准进行了改进。
2、歼-8A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初为歼-8配套的射雷-4型火控雷达研制成功,根据空军的要求,沈阳飞机公司开始研制歼-8全天候型飞机,编号为歼-8Ⅰ型(上世纪90年代随着空军编号的改变,该机被改称为歼-8A),射雷-4型机载火控雷达是我国第一种单脉冲火控雷达,对于RCS=5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可以为20公里,与该雷达配套的射瞄-8光学瞄准具是我国第一种采用陀螺稳定的瞄准具,射瞄-4、射瞄-8与机载导弹火控计算机构成歼-8全天候型的火控系统,令人遗憾的是,歼-8配套的霹雳-3型空空导弹研制迟缓,这样空军决定仍旧给歼-8配套现有的霹雳-2型空空导弹,根据空军要求,我国相关厂所对霹雳-2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霹雳-2乙重点提高抗干扰和引信早炸的的问题,主要是采用致冷硫化铅导引头,并且采用了新的光学透境,提高了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对于原来的红外近炸引信进行了改进,为了提高导弹的机动性能,还使用了来自霹雳-5乙翼面舵,整体性能相当于美国的AIM-9E空空导弹,其他武器包括;两门23-2双管23毫米航炮、机载57毫米航箭等武器,新的导弹结合新的机载火控系统,让歼-8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歼-8全天候型于1977年开始研制,1982年试飞成功,1985年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
3、歼-8E
为进一步提高歼-8A的性能,沈飞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推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资料显示,歼-8E在1996年的3月31日首飞(与歼-8ⅡM的首飞同天)。由于歼-8各型(指机头进气的歼-8系列)在1987年就停止了生产,E型都是在A型机上完成改进的。歼-8E垂尾顶部有两个小黑点,是新安装的全向告警天线,也是识别A型和E型的主要特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新型歼击机陆续装备部队,歼-8型歼击机在空军的地位开始下降,不过考虑到当时空军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歼击机数量有限,新机由于数量偏小,被做为空军的“拳头”部队和“种子”飞机来使用,因此仍旧使用歼-8型歼击机执行日常紧急拦截作战飞机来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歼-8机队的作战能力,空军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提高,主要项目包括;用JL-7AG型火控雷达替代了原来的SL-4型火控雷达,与后者相比,JL-7AG的探测距离提高到30公里左右,武器改装为霹雳-5乙空空导弹,同时相应对
光学瞄准具进行了改进,以支持霹雳-5乙的离轴发射能力,还就是加装了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和箔条/照明弹投放架,提高飞机的电子战能力,改进后的歼-8被称为歼-8E。
4、歼-8R
是在歼-8白天型基础上衍生的战术侦察型,配备了引进的照相侦察吊舱,内装长焦距相机。
5、歼-8ACT
在歼-8A基础上发展的技术验证机,用于模拟式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技术验证。1989年1月首飞成功。为歼-8ⅡA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歼-8Ⅱ系列
歼-8Ⅱ是沈阳飞机研究所设计,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歼-8”基础上研制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
1981年,顾诵芬被任命为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1983年投入试制,1984年6月12日首飞成功,研制周期仅为17个月。1996年3月31日,歼-8ⅡM型首飞成功,成为一种
多用途战斗机。其主要改进有:换装了俄罗斯“ZHUK-8Ⅱ”雷达和
R-27中距空空导弹;配备了全惯性/全球定位
组合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使飞机可以全天候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攻击;可完成自主导航,空空拦截,空中格斗等多种任务。发动机也换装为两台大推力“涡喷-13B”发动机,提高了机动性。中国生产型的“歼-8ⅡM”称为“歼-8ⅡD”,并加装了空中受油系统,可以通过“
轰油-6”
空中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
歼-8B
歼-8B即歼-8Ⅱ型,为适应新的作战要求,沈飞对歼-8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将进气方式改为两侧进气,在头部空间安装了208雷达(即SL-5,原计划采用的SL-8雷达进度未能赶上),发动机改为WP-13AⅡ,并更换了一些新设备。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10月15日,通过设计定型,这是歼-8B的01批次,因雷达性能较差,并没有大规模生产和装备。208型单脉冲火控雷达是在歼-8使用的204型的基础上研制的,理论上可以导引超视距发射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02批次除了安装计划中的SL-8雷达外,还加装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型
大气数据计算机、平显火控系统、通讯/导航/数据传输系统等新型设备,初步具备了中距拦射能力和一定的对敌攻击能力。02批次1989年11月首飞,1995年12月定型。
全机相对歼-8的总更改率达70%以上。中美双方曾于1987年签订了向中国出口能改进55架次歼-8Ⅱ的相关设备的合同,总金额高达5.5亿美元。该计划被称为“
和平典范歼-8C
F-16相应部件。新型火控计算机可为歼-8Ⅱ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除此以外,还加装了1553B数据总线等“和平典范”工程中未能获得的关键设备,性能较02批次再上一个台阶,但似乎没有大量生产。
歼-8D
歼-8D是歼-8B的改进型,空军和海航的许多歼-8D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歼-8B上改进而来的,部分D型的垂尾顶端的有与E型相同的雷达告警天线。歼-8D在歼-8B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型的雷达(中国国产SL-5A,后期部分换装了KJL-1),换装了较多的航电设备。D型立项时间稍晚于C,故编号次之,主要是为了实现空中受油能力,而且主要是B型接受改进而来的,故大规模类似C型般全盘置换火控和航电设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为D型都服役在海空的拳头部队,设计时主要是考虑提升探测和火控能力。
歼-8ⅡM
歼-8的出口型号,它同样在B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改动幅度较大。为了提高机体寿命,还动了结构和材料上的脑筋。雷达换成了俄罗斯的“甲虫-8”,火控、综合显示、电子对抗、导航等系统都有换装了国内外的新设备,发动机也换成了WP-13B。可挂载弹种也囊括了中、俄两国的绝大多数品种。该型机1996年3月31日首飞,但始终没有外销纪录。
歼-8ⅡACT
在歼-8ACT的基础上,沈飞自1992年开始又开展了验证数字式四余度
电传操纵系统的计划,在歼-8B的基础上加装了电传系统,并在主翼前段加上了一对小型的固定式鸭翼,意在使飞机的气动重心前移。1996年12月31日,该机首飞成功,全部试飞项目在1999年6月结束。
歼-8Ⅲ
歼-8Ⅲ01号机于1993年12月12日首飞成功,1995年10月转场试飞院参与定型试飞。然而由于配装的“昆仑”发动机和XX71G型雷达问题层出不穷大大拖延试飞进度,发生两次坠毁事故最终促使歼8Ⅲ工程下马。
歼-8F
歼-8F和歼-8G此二型号可使用中
远程导弹,重点针对敌防空网和大型舰船编队。试飞期间使用了涡喷-13B发动机,2000年底首飞。所使用的中远程导弹类似于采用四台
冲压发动机的俄罗斯Kh-31系列超音速导弹。该系列导弹主要有反舰、反辐射两种型号。
F型被认为是首款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并且还是歼-8Ⅱ系列中功能最强大的一个型号。J-8F增加的新功能包括新的火控雷达(JL-10或1492型)、能够发射PL-12(SD-10)
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MRAAM)、“镜面”坐舱以及更强大的WP-13BⅡ
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二次燃烧的推力可达~7000kg)。此外,F型战机的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也被加强。与J-8D改进型一样,J-8F可能还装有空中加油管。
歼-8F在外观方面与J-8Ⅱ系列的早期改进型总体上相似。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两个机翼上的两个翼栅(以前改进型只有一个)以及机鼻处的雷达天线罩新的火控雷达具有无线电命令转发器,能够在PL-12MRAAM进行“超视距(BVR)”攻击期间对其进行中途更正。该雷达还可用于引导俄制MRAAM,如R-27(AA-10)和
R-77(AA-12)。该雷达同时改进了空对地和空对海模式,可发射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包括激光或卫星制导炸弹和俄制Kh-31
反舰导弹。
歼-8F可作为PLAAF现有四代战斗机的相对廉价的辅助。F型首飞于2000年,并在2004年春季首次成功试射PL-12MRAAM。F型于2003年进入PLAAF服役并且仍在生产。
歼-8FR
歼-8FR战斗机同时具备侦察能力和空战能力。
歼-8FR侦察机以歼-8F战斗机为基础研制。与早期的歼-8R将航空照相设备置于外挂吊舱中不同的是,歼-8FR上的23毫米机关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则是照相器材。除了执行侦察任务外,歼-8FR仍具备较强的空战能力。该机可携带两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此外,歼-8FR还可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飞行距离。
歼-8FR还可携带红外照相机或
合成孔径雷达,以便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侦察任务。中国军方还为这些侦察机安装电子情报和信号情报侦察吊舱。
歼侦-8F
歼侦8F是沈飞用J8ⅡF的机体改装的战术侦察型。歼侦8F不仅装备了光学侦察设备,还装备了电子侦察设备,是解放军战术战役侦察的重要节点。
歼-8G
歼-8G于2006年首飞定型,并已列装驻新疆空军部队。歼-8G是中国研制的新歼8超音速攻击机代表作,主要特点是它的高空高速特点,能在25000米的高度进行超音速巡航,由于其最大速度达到2.5马赫,是中国空军现役战机中速度的极值。歼-8G的发动机采用中国新研制的昆仑涡喷发动机,推重比达到美标准的7.5,在加上涡喷发动机的加速特性好的特点,能很快就能加速到最大速度,这对于快速进入和快速脱离战场很有帮助。
歼-8T
2009年9月23日,歼-8T首次以模型方式在第十三届
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展出。该型号进行了气动改进,改进了机翼从而获得减阻增升、改善起降条件和提高机动性能的效果;还增加了模块化多任务舱。
服役动态
列装入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截止2010年底,解放军空军共有60架歼-8A型,108架歼-8B型,36架歼-8D型,24架歼-8F型,48架歼-8H型在役;另有20架歼侦-8,24架歼侦-8F型在役,此外还有12架歼-8EG型在役,用于防空和反雷达任务。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2010年48架歼-8A/B/D/F在役。
退出现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11年10月开始退役歼8。因为其1969年首飞,但直到1980年才正式服役,等到服役时已经属落后,所以生产总量并不多。由于歼8机动性较差,所以如今大多被用于执行侦察和电子战任务。截止2011年初,中国大约有300架歼8还在服役。
歼-8Ⅱ战斗机是中国曾经的主力战斗机,虽然中国已经装备了歼10、歼11等战机,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歼8Ⅱ战斗机在发挥余热。
中美撞机
中美撞机事件,又称81192撞机事件,发生于2001年4月1日。当天,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
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飞行,
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Ⅱ战斗机监视拦截,其中一架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
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
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死亡。而美国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中国指责美机故意撞向歼-8战斗机,并在没有通知和许可的情况下降落于中国领土;而美国说法,EP-3是被失控的歼-8战斗机所撞击,并被中国的另一架歼-8带到陵水飞机场。中美双方对此事件依然存在争议,未达成共识。
总体评价
1985年11月,歼-8战斗机获中国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0年歼-8Ⅱ战斗机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自从1980年服役以来,歼-8相继研制出歼-8白天型,全天型,歼-8Ⅱ等多个系列机型。特别歼-8Ⅱ型飞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主力战斗机种之一。在三十多年的漫长服役岁月里,歼-8不仅准备对抗ⅠDF、F-14、F-2和F-15等各型战斗机,就是面对“猛禽”F-22也可能要上去缠斗一番。在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还并不强大的年代,歼-8捍卫着中国的蓝天。
歼-8Ⅱ战斗机是中国曾经的主力战斗机,虽然中国已经装备了歼-10、歼-11等战机,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歼-8Ⅱ战斗机在发挥余热,继续巡航值班。(《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新闻网、环球网 评)
作为自主产权第一机,歼-8放飞的是中国人的梦想,挺起的是中国人的脊梁。歼-8飞机的研制之路充满艰辛坎坷,中国航空工业的先驱们,用激情、热血甚至生命,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的科技报国精神。
歼-8系列战斗机在30多年的服役岁月里,一直活跃在与对手主力战机对抗的最前沿,为捍卫祖国的海空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半个世纪的歼-8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壮大的宏大叙事,虽历经坎坷和曲折,却硕果累累。在此过程中,歼-8不仅作为一款战斗机型驰骋蓝天守卫陆域海疆,同时还承担了大量试验飞行任务……这些验证飞行所取得的经验和数据,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后续发展。(中国军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