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鼻袋熊是袋熊科的一类动物。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等地
澳洲毛鼻袋熊又名
昆士兰毛吻袋熊,是一种袋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虽然它的长相有些凶猛,不好看,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由于栖息地遭破坏和人为捕杀等原因,毛鼻袋熊已经濒临灭绝。
袋熊是属于双门齿目,它们的祖先于5500~2600万年前开始演化。在进入冰河时期前共有11个物种生成,当时其中几类的体型很像犀牛是有袋类中最大的。最早的
澳洲原住民到达时正值
双门齿兽最为普遍的时期,这类动物的灭绝可能是被猎杀、失去栖息地等原因所造成。
澳洲毛鼻袋熊又名
昆士兰毛吻袋熊,是一种袋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虽然它的长相有些凶猛,不好看,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
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体重约25-28公斤,体长95-105厘米,尾长可达5.5厘米,因而形成某矮胖的体型,四肢粗短,前肢的趾头长,
趾甲坚硬,常用以在地面挖洞筑巢,头有咖啡色毛茸被覆,体毛长,呈绢毛状,外耳长,其尖有白色长毛。生长于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Queensland)东部地区约15.5 平方公里的森林地上,根据2001年的调查,该地仅有100个的巢,约70-80只的毛鼻袋在使用,数量甚为稀少。
毛鼻袋熊的分布区有些地方与
袋熊(袋熊产在
澳大利亚和
塔斯马尼亚)重叠,但毛鼻袋熊体型比袋熊小(袋熊体长70-120厘米,体重15-35公斤)。它的毛也比袋熊柔软、光亮、细腻。
挖掘深而长的洞(有时达30米长)居住,洞末端铺上草。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出来吃草及其它
植被。在山区或
岩石地区的毛鼻袋熊挖的洞较浅,有时它们也在岩缝间作窝。多栖息于山丘斜坡,水丰的山崖及岩石问,以前脚掘洞,后脚拨土筑巢,其巢多有一个小孩大小.夜行性,但偶尔也曾在白天觅食,食物主要为
地下茎及草根,青草及
树皮有时亦可当做食物。
生性胆小、谨慎,但在走投无路时也会摆出威吓的架势,踢敌害并发出嘶嘶的威吓声。当地面食物短缺时,它们也会象
海狸那样咬倒树木吃树叶;还能象
大熊猫那样用前爪握住树杆、吃杆上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