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大地》是
范稳所著小说。小说以西藏东部边缘地区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化为背景,塑造了一群非常有特点的人物形象:有藏传佛教的活佛,纳西东巴教的代表,基督教的传教士;有红汉人的干部还有不惧天地鬼神的
康巴汉子,以及西藏土著
宗教苯教鼻祖的魂灵,小说就是在这种宗教和现实交错、多种民族混居、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氛围里,打造出了一系列惨烈而有光彩的故事和性格突出、生动可见的人物形象。
小说叙述滇藏交界处,
卡瓦格博雪山之下,
澜沧江大峡谷之中所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间的跨度长达百年。小说内容丰富,头绪纷繁,人物关系
盘根错节,可以说它描写了包括
藏族、
纳西族、
汉族在内的这块五方杂处之地100年来的历史变迁。虽说写变迁,却并不沿用习见的社会政治历史视角,也不沿袭家族故事的老套,而是侧重于
宗教衍变交融史的角度。这一选择本身就带来了某种新异性。小说以上世纪初两个法国传教士进入
澜沧江峡谷掀开了故事的帷幕,我们得以饱览了一场神父与
喇嘛纳西族长和万祥等人延续了三代的恩仇爱恨,然而这不过是线索而已,全书的容量要大得多,与之相联系的,是众多面目各异的
宗教
然而,《水乳大地》绝不靠所掌握史笈的稀罕和神秘而炫奇斗艳,也不靠
宗教生活的怪异场景取悦读者,它包含着严肃的思考。不管作者的探索是否接近了真理的高度,仅就把
纷乱如麻的头绪梳理清楚已属不易,要是能寻绎出有价值的思想线索就更难得了。尽管故事铺展得很开,伸出的枝叉甚多,小说的章节忽而世纪初,忽而世纪末,忽而20世纪30年代,忽而70年代,颠来倒去,如旋动的车辐让人眼花缭乱,但全书还是有一条主动脉的,那就是从冲突、动荡走向和谐、交融。展开在我的眼前的这幅图画是,争斗不断,灾害不断,人祸不断,但同时爱的潜流不绝,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助精神不绝,人类友爱和寻求融合的力量不绝,最终形成了百川归海、万溪合流的多种文化水乳交融的壮阔场景。这不是虚构的
乌托邦而是现实。想象力飞腾,不断出现魔幻与神奇的细节,不断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切换,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神秘氛围,是《水乳大地》在艺术上突出的特色。不必讳言,一开始传教士用火枪和望远镜买通野贡土司的情节,会立刻让人想起《
百年孤独》。
这部书受到了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应该是符合事实的。但是,必须同时指出,由于作者深刻地体悟了他所描写的这片土地,领会并感应到它的神韵,使他关于
魔幻的笔墨不是移植,而是本土化的,富于创造性的。死而复生的凯瑟琳,骑着羊皮鼓飞行的敦根桑布
喇嘛不过,也许作者多年来过于执著地潜心于滇藏
宗教文化的研究,沉溺于学术性,写过专著,也许作为一个“行走者”,作者过于重视“采风”方式,致使小说在如何将知识、史料转化为
文学意象的环节上仍有火候不够之处,尽管在组合拼接上作者下了大力,也仍有借助史料言说历史的智性化痕迹。作者不得不像一个远观者,站在峡谷之巅,全知全能地“观望”也即摹写历史,而我们也就像剧场里的观众只能“看戏”,难有置身其中之感。但我们看到了大地的再生,新生,那也是可以叫作
涅盘的。纵观全书,表现的是毁灭中的新生,碰撞后的升华,这也是可以称为大地的
涅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