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舱壁是指在规定压力下能保持不透水的舱壁。可达到一舱或数舱破损时,船舶不沉的目标。由于进水后舱壁上静压力为线性分布下大上小,因而舱壁板厚的分布也为上小下大。为保证极端情况,如油水舱至通气管高度的压力之下舱壁板不至破损,舱壁板上设垂向扶强材和水平桁材,扶强材和水平桁材两端尽可能设肘板,以保证提高强度的有效性。
结构介绍
水密舱壁是中国古代造船工艺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造船技术的一大突破。水密舱壁的出现,才产生了
水密隔舱,使船舶在破损时具有足够浮力和稳性。
水密舱壁将船体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密闭的舱段(或舱室),以免海损时一舱进水漫溢至其他舱段(或舱室),从而保证船舶破损后的浮性和稳性,使船舶具有一定的不沉性。水密舱壁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通常,船舶的防撞舱壁、机炉舱前后壁、
尾尖舱舱壁必须是水密舱壁。除尾尖舱舱壁外,所有水密舱壁均应通至舱壁甲板。水密舱壁应尽量少开口(孔),若必须开口时,则应有妥善的水密设备封闭。
作用
一是能起到加固船体作用,增加船体构造强度。由于舱壁跟船壳板紧密连结,起着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而且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使造船工艺简化。
二是水密舱壁将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在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从船的整体来看,仍然保持有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如果进水太多,船支撑不住,只要抛弃货物,减轻载重量,也不至于很快沉入海底。如果船舶破损不严重,进水不多,只要把进水舱区里的货物搬走,就可以修复破损的地方,不会影响船舶继续航行。因此,水密舱壁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产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三是采用水密舱壁将船舱划分成许多舱室,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不同的货主可以同时在个别的舱区中装货和取化,提高了装卸的效率,又便于进行管理。便于货物装卸、保管,可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结构
水密舱壁将船体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舱室,并具有提高船体强度,控制火灾蔓延,增强船舶
抗沉性等作用。
横舱壁是保证
船体横向强度的重要结构,较长的
纵舱壁能提高船体的总纵强度,形成左右舱或边舱,油船上的纵舱壁还能减轻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不利影响。
作用于主船体舱壁结构上的外力有由船底、舷侧和甲板传递来的力,舱内油、水的压力,进坞时龙骨墩的支撑力,以及破舱进水后的水压力。舱壁应有足够强度抵抗外力作用而不会变形或损坏。
平面舱壁
平面舱壁由平直的舱壁和交叉骨架构成,也是板架结构。
平面舱壁板的长边成水平方向布置,以利于钢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减薄,以减轻结构的重量。平面舱壁上的骨架是用球扁钢或角钢等制成的垂直扶强材,用焊接J字梁制成的水平桁和垂直桁,其端部分别与舷侧或甲板纵桁相连接,形成连续结构。干货船上的横舱壁均不设桁材,以免占有效的舱容,影响货物装载量。横舱壁的骨架一般都装在朝向船中的一面。
槽形舱壁
槽形舱壁由钢板压制焊接而成,它以槽形折曲代替平面舱壁上的型钢扶强材,保证舱壁的强度和刚性。在相同的强度下,其结构重量小于平面舱壁,且大大减少了结构制作中的焊接工作量,也给清舱工作带来一些方便,广泛应用于油船、散装货船以及干货船的深舱中。
槽形舱壁中槽形刨面的布置方向决定于舱壁宽度和高度的比值。一般沿尺度较大的方向布置槽形。
设置要求
①客船应设置
首尖舱舱壁或防撞舱壁,该舱壁应水密延伸到舱壁甲板。该舱壁应位于距首垂线不小于船长的5%而不大于3m加船长的5%处。
②货船应设置防撞舱壁,该舱壁应水密延伸到
干舷甲板。该舱壁与首垂线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船长的5%或10m,取较小者;但经允许,可不大于船长的8%。
③当船首设有长的上层建筑时,客船的首尖舱舱壁或防撞舱壁应风雨密地延伸至舱壁甲板的上一层完整甲板。货船的防撞舱壁应风雨密地延伸至干舷甲板上一层的甲板。货船的干舷甲板以上防撞舱壁延伸处的开口数量,应在适应船舶设计和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减至最少。所有这类开口应能够风雨密关闭。
④客船应设置
尾尖舱舱壁和将机器处所与前后客、货处所隔开的水密舱壁,这些舱壁应水密地延伸到舱壁甲板。货船应设置舱壁将机器处所与前后客、货处所隔开,该舱壁应水密延伸到
干舷甲板。
⑤对货船:穿过防撞舱壁的管子应装有能在干舷甲板以上操作的适当的阀,其阀体应安装在首尖舱内的舱壁上。阀也可安装的防撞舱壁的后侧。防撞舱壁上不允许开门、人孔、通风管道或任何其他开口。
⑥舱壁布置应注意合理均匀。当舱长大于30m时,应有保证
船体横向强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