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成土
地表积水并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壤
水成土是在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呈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由于土层长期处于嫌气还原状态,土壤潜育过程十分活跃,土层中的游离铁、锰还原、移位,形成蓝灰色潜育土层。局部铁、在孔隙、裂隙中氧化淀积,形成锈色斑纹和铁锰斑层。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2个土类。土壤湿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在土体一定的部位显灰蓝色或白色.有锈斑和铁子新生体。水成土的成土形成过程包括潜育过程、淤育过程,腐殖质形成过程、泥炭化过程等。
释义
水成土是在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呈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由于土层长期处于嫌气还原状态,土壤潜育过程十分活跃,土层中的游离铁、锰还原、移位,形成蓝灰色潜育土层。局部铁、锰在孔隙、裂隙中氧化淀积,形成锈色斑纹和铁锰斑层。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2个土类。
水成土由于地形低洼和排水不良,剖面上部常积累腐殖质或泥炭,而下部有潜育化特征。通常将泥炭层厚度小于50厘米的,称为沼泽土;大于50厘米的,称为泥炭土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有明显有机质积累的水成土,称为有机土或沼泽土,对没有明显有机质积累的土壤,美国按土壤形成环境的水热状况、主要诊断层及属性,分别列入相应土纲内受潮湿影响的亚纲中。
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沼泽土(含泥炭土)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几乎所有长期或短期积水和过湿的地方都可以见到,但面积不大,一般分布零星。我国沼泽土分布比较集中的有2个地区,一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等山区和三江平原;二是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即若尔盖和红原县黑河及白河的河谷地区,以中、下游较多。
基本性状
沼泽土的剖面主要由两个发生层组成,即上部为腐殖质层(A)或泥炭层(H),下部为潜育层(G)。因此,沼泽土的剖面构型为AH—G型。腐殖质层颜色较暗;常呈粒状或团粒状结构,草根密集。泥炭层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由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和各种嫌气分解产物组成,厚度小于50cm,以此区别于泥炭土。潜育层呈灰蓝色或浅灰色,质地较黏重、紧实,有机质含量低。沼泽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腐殖质层常在50~lo%/kg,泥炭层高达100—25%/kg,甚至在4009/kg以上,分解不完全,C/N比值宽,多在14~20;潜育层的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仅为10~209/kg。泥炭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一般为300—4009/kg。全氮量与有机质含量相一致,以泥炭层最高。全磷量较丰富;全钾量变化较大,以泥炭层中含量最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高,尤其是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常高达30。50cmol(+)/kg。土壤盐基饱和度变化大,高的达80%一90%,呈中性至微酸性;低的仅30%40%,呈酸性乃至强酸性。干旱地区的土壤或含有碳酸钙的土壤,则呈碱性反应。
改良和利用
我国尚有相当大面积的沼泽土和泥炭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及其所处的自然条件,采取不同的利用途径和改良措施,全面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农业利用方面,沼泽土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剩,通气不良,植物养分不平衡,但不同类型又有差异。草甸沼泽土、腐泥土(腐殖质沼泽土)等,在排除土壤中多余水分之后即可垦种;而泥炭沼泽土等则在排水之后,还需采取修筑台田、掺砂客土、打垄熟化和增施磷、钾肥等相应的改良培肥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在牧业利用方面,尤其是高寒地区,沼泽土和泥炭土是水草丰茂的放牧草场,应逐步建设成为人工草场和刈草地,提高草地的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此外,泥炭在农业、工业和医疗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45
目录
概述
释义
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