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
行政管理的总称。包括国家与地方
水法的制定与实施监督,国家与地方水利行政机构的设置,水利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制订与实施,
水事纠纷的调解与裁决,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等。
任务
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是:依法对全国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开发利用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各种
水事关系统筹协调,并负责
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水政策及法规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水政一般在当地的水利部门!
发展
中国历代政府组织治水事业,设置水官,主管水政。在《管子·度地》篇中已有“清为置水官,令司水者为吏”,任务是“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官府、寺舍及州中当
缮治者”。隋唐以后,历代一般都设水部(司),属工部为行政职能机构,负责政务;另设
都水监负责堤防、运河施工和管理,为专业性的办事机构。宋以后在专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上,又多指命沿河地方官员兼管河务,明确地方对河道
防洪必负的责任。这种水政体制沿袭到明清。中华民国时代在水利
行政主管部内部也设有水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行政采取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水利部,行使水利
行政管理的职责,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设立水利厅(局)统一管理水利行政事务。以后中央和地方水利机构均有变化。1988年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水利部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统一规划下,
内河航运、城镇供水和排水分别由交通和建设部门负责行政管理。中国
水灾和
旱灾频繁,
水资源不足,不断加强水政工作至为重要。过去侧重于水利工程管理,80年代后期已向水资源全面综合管理发展。
世界各国水政体制十分复杂,大都采取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即对水灾防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立法、统一规划,而对具体的治理开发、运行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措施,则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注意强化法制,制定政策,以提高
水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重视节约用水。
监察工作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水行政执法,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所属的
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水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组建水政监察队伍,配备水政监察人员,建立水政监察制度,依法实施水政监察。
前款所称水政监察是指水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水法规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遵守、执行水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水法规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采取其他
行政措施等
行政执法活动。
第三条 水利部组织、指导全国的水政监察工作。
水利部所属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范围内的水政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政监察工作。
第四条 水政监察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也作为水政监察的依据。
第五条 各级水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水政监察的领导和监督,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素质,建设廉洁、文明、高效的水政监察队伍。
第二章 水政监察队伍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总队;
市(地、州、盟)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支队;
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大队。
水利部所属的
流域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政监察总队、水政监察支队、水政监察大队。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水政监察队伍内部按照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水资源管理、河道监理等自行确定设置相应的内部机构(支队、大队、中队)。
第七条 地方各级水政监察队伍由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
水利部所属的长江、
黄河、
淮河、
海河、珠江、松辽水利委员会和
太湖流域管理局等
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
流域机构)水政监察队伍由水利部批准成立;流域机构所属的管理单位水政监察队伍由流域机构批准成立。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这、旗)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可在其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设置派驻的水政监察队伍。
第九条 水政监察队伍的主要职责是:
2.保护水资源、水域、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汛抗旱和水文监测等有关设施。
3.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水法规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他
行政措施。
4.配合和协助公安和
司法部门查处水事治安和刑事案件。
5,对下级水政监察队伍进行指导和监督。
6.受水行政执法机关委托,办理行政许可和征收行政事业性规费等有关事宜。
第十条 水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管理同级水政监察队伍。水政监察队伍的主要负责人由同级水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兼任。
第十一条 水政监察人员是实施水政监察的执法人员。
第十二条 水政监察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通过水法律、法规、法章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考核;
(二)有一定水利专业知识;
(三)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水政监察总队、支队,大队的负责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第十三条 水政监察人员上岗前应按规定经过资格培训,并考核合格。
水政监察人员上岗前的资格培训和考核工作由流域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
第十四条 水政监察人员由同级水行政执法机关任免。地方水政监察队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需征得上一级水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核同意。
第十五条 水政监察人员实行任期制,任期为3年。
水政监察人员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可以继续连任。考核不合格或因故调离工作,任期自动中止,由任免机关免除任命,收回执法证件和标志。
第十六条 水政监察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可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行现场检查、勘测和取证等。
(二)要求被调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三)询问当事人和有关证人,作出笔录、录音或录像等。
(四)责令有违反水法规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停止违反水法规的行为。必要时,可采取防止造成损害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对违反水法规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他
行政措施。
第十七条 水政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应按规定着水政监察制服,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政监察证”或“中国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佩戴“中国水政”或“中国水保监督”胸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政监察”或“中国水保监督”
臂章。
水政监察的证件、胸章和臂章由水利部负责监制。水政监察制服式样由水利部规定。
第十八条 水政监察人员每年应当接受法律知识培训。
水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定
长期培训规划和
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
第四章 水政监察制度
第十九条 水政监察队伍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第二十条 水政监察队伍应当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分解制度、水政监察巡查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水行政执法案件的登记、立案、审批、审核及
目标管理等水政监察工作制度。
第二十一条 每年年底水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水政监察队伍负责对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水行政执法机关对在水政监察工作中体出显著成绩的水政监察队伍和水政监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二条 水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为水政监察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勘察、音像等专用执法装备,改善办公条件,给予水政监察人员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执法津贴,投人身伤害保险等。
水政监察工作的装备标准由水利部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水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保证水政监察经费。水政监察经费从水利事业费中核拨,不足部分在依法征收的行政事业性规费中列支,并应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关于“
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水政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不得徇私舞弊。对有违法、违纪、失职、渎职行为的水政监察人员,由水行政执法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成
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8月15日发布的水利部令第1号《水政监察组织暨工作章程(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