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水库,曾称东方红水库,是广西
灌阳县第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水车乡穿岩自然村附近
灌江上,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加固设计后最大坝高为44.5米,坝顶长为200.1米, 总库容5010万立方米,
防洪库容157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2563万立方米。该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88年6月枢纽工程土建任务全部完成。东干渠灌溉面积1.21万亩;西干渠灌溉面积0.99万亩。
水车水库曾称东方红水库,是全县第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水车乡穿岩自然村附近灌江上,坐标为北纬25°26’东经111°13’。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加固设计后最大坝高为44.5米,坝顶长为200.1米, 其左、右两侧为非溢挡水重力坝,中部为溢流泄洪坝段,长74.1米,宽33米, 布置12扇,每扇高9.5米、宽4.8米的卧式平面钢闸门。坝顶高程248.5米,溢流段堰顶高程228.7米。总库容501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57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2563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流量为4863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流量为7579立方米/秒,
设计洪水位最大下泄流量为4670立方米/秒,
校核洪水位最大下泄量为7500立方米/秒,在坝两端高程230米处设有断面为1.4×1.2米的取水口,为灌区工程东西干渠出水口,各引用2.5立方米/秒的流量,设计共灌田22000亩。左坝段后为电站厂房。
该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围水清基。因当时未经勘测设计,开工不久下马。1964年后,县人民政府多次向上级要求兴建此项工程。1967年11月桂林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队勘测编制
设计任务书上报, 1969年7月完成扩大初设,经自治区水电厅批复同意兴建,定名为东方红水电站。同年6月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开工兴建。指挥部由县革委生产指挥组、县水电局等有关单位组成。 民工从9个公社抽调,最高上马人数达9000人,采取群众性突击和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整个工程声势浩大,广大民工顶烈日,冒严寒,凿石放炮,围水清基,提出“炸平五马山,修好拦河坝”的口号,工程进展较快,1969年12月完成第一期围堰导流,1970年12月完成第二期基础围水,1971年1月完成大坝左岸及电站厂房清基和大坝浆砌至217米高程。1972年工程指挥部对原扩大初设作了修改。自治区水利工程安全检查组经考察后指出需要加固处理。1973年至1976年,因设计洪水标准未确定,施工暂停。这时期右坝段砌至232.2米, 左坝段砌至241米高程,溢流口砌至228.7米高程。1974年临时蓄水灌溉。1975年桂林地区水电局设计队进行加固设计, 1980年8月桂林地区水电勘测队与县水电局共同完成工程加固续建初步设计。1984年又进行补充设计。加固工程由桂林地区水电施工处完成,加固内容有左、 右岸重力坝高程增高。 1988年6月枢纽工程土建任务全部完成。 从1969年到1988年6月整个枢纽工程共完成土方7.18万立方米、干砌石0.2万立方米、浆砌石7.11万立方米,
钢筋混凝土、混凝土2.35万立方米,投工280.94万工日,总投资917.15万元。
灌区工程包括东西2条干渠。其取水处分别位于大坝两端高程230米处,左端输水至西干渠,右端输水至东干渠。2条干渠引水流量均为2.5立方米每秒,整个工程由县水电局勘测设计,经地区水电局和自治区水利厅批准。东、西干渠开工日期为1972年10月。施工采取专业队常年施工与群众性突击队相结合的方法,渠道由生产队完成,任务分段落实到队,指挥部担负施工指挥、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在施工中实行责任制,定时、定质、定量、定材料消耗, 工程进度较快,1973年坝首以下长5公里渠道基本完成。1974年水车段渠道开始通水受益,1975年跃进渡槽竣工。并开工兴建创业、胜利、创新、前进等渡糟,1976年共打通隧道12座,架好料石渡槽4座。1978年12月东干渠建成,渠长36公里,经过水车乡的水车、德里、同德和文市镇的月岭、清塘、桂岩、昭仪等村,灌溉面积1.21万亩;西干渠长38公里,经过水车乡修睦、璃碧、蔡家洞、官庄和文市的瑶上、西就、联合、达溪、马莲等村,灌溉面积0.99万亩。整个东、西干渠共完成土方47.8万立方米、石方3.4万立方米,投工165万个、投资132万元。其主要附属物:东干渠有隧道6座,长1170米;渡槽11座,长1410米;公路桥、人行遭、 涵洞等共47处。西干渠有隧道8座,长2893米;渡槽8座,长915米;公路桥、人行道、涵洞等4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