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隶属于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地处
安阳县东部,东隔安阳河与吕村镇相望,南与辛村镇、瓦店乡毗邻,西与白璧镇、
崔家桥镇相连,北与河北省
邯郸市临漳县接壤。区域面积46.7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55006人。
建置沿革
永和镇,原为汉代内黄县地,晋于此置
长乐县,北齐废长乐并入
临漳县。
隋
开皇十年(590年),分临漳、
洹水二县于此重置长乐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长乐县为
尧城县(治在今
安阳县永和镇),隶属
相州(今
安阳市)。
隋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尧城县改属
魏郡。
唐
武德元年(618年),置相州总管府,
尧城县复属相州。
唐
天宝元年(742年),
相州又改为
邺郡,尧城县属河北道邺郡。
唐
乾元元年(758年),
邺郡复改为相州,尧城县复属
河北道相州。
后梁开平年间(907年~911年),永定县改为长平县。
宋
天圣七年(1029年),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定县为永和县。
金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
彰德府,永和镇属河北西路
彰德府安阳县。
明代为永和三里(110户编为1里),属河南彰德府安阳县。
1947年,永和集改属
邺县(分安阳东部、临漳漳河以南置,驻辛店集)。
1954年,邺县并入
安阳县,永和为安阳县第十二区政府驻地。
1955年,并区设乡,置永和中心乡,属安阳县瓦店区。
1958年,改乡为社,置永和
公社,下辖39个行政村,直属安阳县。
1983年,改社为乡,永和公社改为
永和乡,辖村未变。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永和镇辖铁炉、田营、王小庄、朱小庄、冯村、王家口、陶村、栗村、后油房、后李、后荣、何营、西荣、东荣、刘庄、陈市、关村、贺庄、永和北街、永和东街、永和西街、杨家堂、沙里、后刺头、东邢济、西邢济、伍庄、小百官、牛房、小寒、裴庄、史庄、庞湾、沿村台、赵奇、程奇、苏奇、张奇、王奇、郭奇4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永和镇下辖4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位于永和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和镇地处
安阳县东部,东隔安阳河与吕村镇相望,南与辛村镇、瓦店乡毗邻,西与白璧镇、
崔家桥镇相连,北与河北省
邯郸市临漳县接壤。区域面积46.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永和镇境内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平均海拔61米。
气候
永和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6℃,1961年气温最高,平均14.6℃,1956年气温最低,平均12.5℃,极端最高气温41.7℃(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年平均日照数2525.7小时。年总辐射114.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56.8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52.9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年雨量275.7毫米(1986年)。
水文
永和镇境内有沮河穿境而过,自西向东直入卫河,河槽宽50米,深5.5米,流量为18~25立方米,流速为0.5米/秒。境内河长8千米。春夏两季流量较少,常因上游灌溉截水而断流。境内还有沮南渠,沮南渠有沮南、沮东两个渠系,两大渠系共有干、支渠45条,长19.63千米。
自然灾害
永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暴雪、冰雹、大风等。干旱发生次数较为频繁,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据198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共出现干旱11次。
人口
2011年末,永和镇辖区总人口4.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万人,城镇化率20.6%。总人口中,男性2.54万人,占52.3%;女性2.32万人,占47.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
2017年,永和镇常住人口48473人。
截至2018年末,永和镇户籍人口5500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永和镇财政总收入327.73万元,比上年增长8.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8.6万元,增值税54.23万元,企业所得税10.32万元,个人所得税2.8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3万元,印花税6.37万元,非税收入133.05万元。
2018年,永和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6个。
农业
永和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万亩,人均1.06亩,全部为水浇地。2011年,农业增加值7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9.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16万吨,人均885千克,其中小麦1.96万吨,玉米2.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主要品种有白菜、豆角、黄瓜、大葱、西红柿等。
永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末,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0.95万头;羊饲养量0.31万只,年末存栏0.12万只;家禽饲养量约49万羽,年末存栏约36万羽。
工业
永和镇工业以化工、食品加工、内衣加工、建筑材料为支柱产业。2011年,工业增加值2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1%。工业企业18家,职工8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300万元。
商业
2011年,永和镇有商业网点10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12420元,比上年增长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永和镇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3000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16所,在校生5000人,专任教师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00人,专任教师1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04.12万元,比上年增长8.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73%。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永和镇有各类科技人才3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46人,农村实用人才143人。
文体事业
2005年7月,建成永和有线电视台。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800户,入户率37%。
2011年末,永和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38个,藏书12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永和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病床40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永和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户,人数49人,支出7.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621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27户,人数1528人,支出15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7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2人。社区服务站40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6万人,参保率95.9%。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永和镇有邮政局1个,邮政业务收入200万元,其中纯收入35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3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7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6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18万户。
交通
永和镇境内有省级公路3条:安楚路、安林高速公路、219省道;总长22千米,县级公路3条:县北环路、伍柳路、瓦永路,总长24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永和镇因乡人民政府驻永和村得名。
文物古迹
永和镇境内留存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永和大石桥及小朝寺、刘李堂等历史遗迹,拥有苏奇灯笼画、印花布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和石桥位于安阳县东20公里的永和集西头,横跨
洹河故道上。桥下部为宋时建筑,桥面系明代重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东西向,为三孔曲拱,全长39.5米,宽6.8米,桥面弧长31.5米,高8米。全桥通用青石构筑。桥面用长1.5米、宽1米的条石270块铺成。桥墩为长方体,面阔3.7米,进深6.05米。桥拱用肩形石砌成。中间大拱宽7米,两侧小拱宽4.5米。两侧镌有高浮雕龙头。拱券面石上刻有云龙、天马、海狮、牛、羊等图案。刀工粗放,线条苍劲。桥面的青条石,因年深日久过往车辆倾轧,留下两道车辙,深8厘米,宽13厘米,两辙相距1.27米。桥面两侧有青石栏板。栏板长2米,宽1.3米,厚20厘米,用28根望柱衔接固定,上刻历史故事和花卉图案。桥两端由抱鼓石摆成八字形,柱顶雕有雄狮和仙桃。1986年11月公布为
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