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徐汇区汇师小学创办于1870年,简称汇师小学,是
上海市开埠以来校史最长的学校之一。历经类思小学、汇师小学、
徐汇中学小学部、徐汇区
蒲西路小学、徐汇区中心小学、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等阶段,1998年9月实行转制并恢复汇师小学的校名。
因徐光启而得名的
徐家汇地区,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
科学文化的地区之一。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在徐家汇地区,主要以法国教会势力为最大。1850年,他们在徐家汇创办了一所
教会学校,取名
徐汇公学,即
徐汇中学。1884年,法国教会又在
蒲西路120号处造了一座
小教堂,称为始胎堂。始胎是圣母怀耶稣之意。始胎堂除了传教外,也办了一个蒙学班,主要是读经班,同时也学些文化。传教士普遍称它为“外学堂”,以区别于在天主教内西方洋
修会直接管辖的“内学堂”。
1904年,法国教会在始胎堂附近建造大教堂,即徐家汇的天主堂。该教堂根据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与法国
巴黎圣母院为蓝本,建成一座
哥特式建筑,历时6年,至1910年开堂。此后,读经班也迁至蒲西路221号当时的天文台原址。那时正值辛亥革命期间,教会为适应当时的形势,给外学堂起了一个正式的校名,叫类思小学。类思,也可译成圣类思或圣路易斯,是天主教的一个年轻圣人的名字。以类思命名小学,就是要师生以类思为榜样,做到“抛弃俗世,安于神贫,绝对服从。”这也是教会给类思小学制定的办学宗旨。
1910年后,
蒙学班迁到浦西路221号。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时期,教会为适应当时的形势,把蒙学班改名为类思小学。类思是天主教一位年轻圣人的名字,以类思命名小学,就是要师生以类思为榜样,勤奋博学,正义勇敢。1925年,教会在类思小学北面建造了一所徐汇师范,类思小学变成徐汇师范附属小学。1934年,徐汇师范停办,改名为徐汇中学,类思小学也改名为汇师小学。上海解放后,汇师小学曾先后改名为徐汇区蒲西路小学,
徐汇区中心小学,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1998年恢复汇师小学校名。
学校当前占地24余亩,建筑面积15568平方米,现有约30个教学班, 近1500名学生,良好的
硬件设施与校园环境,为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
政治素质高、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的98名教职员工,区学科带头人1人,局学科带头人3名,局中青年骨干教师7名,
中学高级教师11人,
小学高级教师61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在岗教师数的73.5%,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的73人,占教师数的74.5%。
学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上海市
心理辅导示范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并获得上海市
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汇师小学以京剧为主要特色,也有校
合唱团、鼓号队等。校合唱队曾多次获得区级奖项。汇师小学注重学生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早晨,学生在操场上做着
早操;午间,学生们在操场上嬉戏追逐。
“依照颁布课程标准实施智能训练,而且自学辅导的原则主张智能之发展,便能适应并推进现实
社会生活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