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英文: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又称为“注音字母”,简称“注音”。是用来表示标注汉字字音的一种符号。 譬如:『中华』一词的注音符号拼作『ㄓㄨㄥ ㄏㄨㄚˊ』,对应的汉语拼音是『zhōng huá』
内容梗概
注音符号,又称为“注音字母”,简称“注音”。是用来表示标注汉字字音的一种符号。
音乐作品
为了方便记忆注音符号,赵元任先生专门创作了一首记忆注音符号的之歌《注音符号歌》
使用情况
中国大陆在1918年至1958年这段时期在使用,后来被汉语拼音所取代。在大陆地区只有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而中国台湾地区仍在沿用。中国台湾的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入门课程。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
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采用表声字的原始古字来代表,因其
笔划最少。
(符号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注音符号的历史
第一式
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期间备有“记音字母”,凡三十八,声母二十四,韵母十四,临时用于审定“国音”,当时,以刂为ㄉ,丨为ㄍ,彡为ㄙ,为ㄟ,厶为ㄥ,并未立ㄦ。后将之正式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布。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布“注音字母”,此字母为改良旧日反切而作,用以标注汉字读音,故曰“注音字母”。凡三十九,声母二十四,韵母十五(新增韵母ㄦ;“一”竖写作“一”,横写作“ㄧ”,以区别破折号“——”),其中,有十六个参考了
章炳麟的“纽文韵文“ㄌ”、“ㄋ”、“ㄇ”、“ㄈ”、“ㄗ”、“ㄘ”、“ㄙ”、“ㄕ”、“ㄏ”、“ㄧ”、“ㄩ”、“ㄛ”、“ㄟ”、“ㄠ”、“ㄢ”、“ㄥ”,再另取部分汉字得出其余二十三个字母,并造一字母“ㄦ”。
1919年,印行《国音字典》(老国音),注音字母为标注国音之用,亦可名曰“国音字母”,又依音理改订字母次序:ㄅㄆㄇㄈㄪ、ㄉㄊㄋㄌ、ㄍㄎㄫㄏ、ㄐㄑㄬ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1920年,特开临时大会,从“ㄛ”分出“ㄜ”,初时“ㄛ”兼表两音,令人茫然,而“注音字母”业已颁定,不便再有增加,故于“ㄛ”上方正中加小圆点“·”,以示区别,后连写成“ㄜ”,注质、月、陌、职、缉诸(入声韵)开口呼之字,“ㄛ”则用于注歌、哿、箇、觉、曷、药、合诸韵中字,又决议“ㄦ”兼做声母,用于转写外文。
1930年,中央常务会议决议,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
1932年,在“编定《国音常用字汇》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帀)”,作为“ㄓ”、“ㄔ”、“ㄕ”、“ㄖ”、“ㄗ”、“ㄘ”、“ㄙ”7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即虚母)。同年5月7日,正式以“新国音”取代“
老国音”,汉语改采北京音为标准,“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不再使用,只用于标注方言。
第二式
1986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以
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
注音符号第二式”,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
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地区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使之能够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
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
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2008年9月16日,台当局“行政院跨部会会议”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提案,确定推行汉语拼音后废除汉语注音,不再使用民进党政府6年前决定的通用拼音。持续多年的两岸“拼音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注音符号”仍为中国
台湾地区汉字的主要
拼读工具之一,是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地区自1958年推行汉语注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仍有标注。
注音读记写
拼读发音
【参考资料:】
记忆口诀
ㄅ:海豹玩球有一套,鼻子顶球不会掉。
ㄆ:巫婆婆,脾气好,骑著扫帚怕跌倒。
ㄇ:猫咪猫咪在哪里?原来躲在帽子里。
ㄈ:大风吹,裤子飞,风吹裤子到处飞。
ㄉ:大菜刀剁剁剁,大公鸡躲躲躲。
ㄊ:美人鱼儿真特别,她的双腿变鱼尾。
ㄋ:鹭鸶鸟儿有怪癖,爱把牛儿当马骑。
ㄌ:老妈老妈骑老马,老马老马气老妈。
ㄍ:大哥二哥双胞胎,谁是哥哥让你猜。
ㄎ:哥哥自夸又耍酷,单手吊著一棵树。
ㄏ:大家一起溜滑梯,溜完滑梯画画去。
ㄐ:姐姐漂亮怕变胖,手拿镜子不肯放。
ㄑ:稀奇稀奇真稀奇,风吹帆船走千里。
ㄒ:淅沥沥,淅沥沥,伞和雨滴玩游戏。
ㄓ:仙人掌,本领高,不怕沙漠烈日照。
ㄔ:两根香肠串一串,好吃好玩又好看。
ㄕ:大水瓢儿装满水,打翻水瓢一地水。
ㄖ:星期日,大扫除,妹妹认真擦窗户。
ㄗ:仔细学,认真跳,芭蕾舞姿最美妙。
ㄘ:蔡小姐,摆姿势,用心去猜别猜错。
ㄙ:三角铁,敲不碎,声音清脆让人醉。
ㄚ:阿公阿公发脾气,拿起弹弓打飞机。
ㄛ:松鼠伯伯要过冬,树洞当窝不怕冷。
ㄜ:鱼饵鱼线和鱼钩,河边钓鱼快乐多。
ㄝ:咩咩咩,咩咩咩,羊儿上街买番茄。
ㄞ:人鱼公主不快乐,海底世界多垃圾。
ㄟ:风儿吹,婚纱飞,新娘新娘真美丽。
ㄠ:不要笑我年纪小,我的肌肉你瞧瞧。
ㄡ:烤肉炉上烤肉香,肉香飘散在四周。
ㄢ:玩具枪,装子弹,弟弟想当小侦探。
ㄣ:闪电打雷声音大,只要小心不用怕。
ㄤ:胖子跑步像金刚,慌慌忙忙真紧张。
书写格式
注音符号可以用于横式注音,也可以竖式注音。横式注音要标注在汉字的上面,而竖式的是要标注在汉字的右面。
以“以进大同”为例
竖排
横排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注音符号的排序
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时,次序大致依
三十六字母的传统,以“见溪”开始,“来日”结束,其顺序规定如下:
声母: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
介母:ㄧㄨㄩ
韵母:ㄚㄛㄜ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
声母:ㄅㄆㄇㄈㄪㄉㄊㄋㄌㄍㄎㄫㄏㄐㄑㄬ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介母:ㄧㄨㄩ
韵母: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字母表
与汉语拼音的转换
汉语注音符号和
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
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注音符号的表格,其中括号内即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ㄜ”对应汉语拼音中的“e”,“ㄝ”对应汉语拼音中的“ê”。然而在汉语拼音中,“ê”除个别单用情况外,均被简写为“e”,如“ie”、“ue”等。另一个特殊情况是“ㄦ”汉语拼音写作“er”,但作韵尾时仅写“r”。
由于北方方言中“风、峰、翁”等字大多因为异化作用发成ong,故而注音方案并未单独设置“ong”的符号,所以“ㄨㄥ”在汉语拼音中写作“ong”,“ㄩㄥ”写作“ueng”。
因为没有实际上的“iu”、“ui”等音节,所以韵母“丨ㄡ”即“iou”在拼音方案中简写作“iu”,“ㄨㄟ”即“uei”简写作“ui”,“ㄨㄣ”即“uen”简写作“un”。
单成音节的“丨”、“ㄨ”、“ㄩ”分别写作“yi”、“wu”、“yu”。“ㄩ”在很多情况下简写成“u”,详见汉语拼音方案。
读法
中括号标注(“【】”)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单音
(单音参考资料来源:)
连音
(连音参考资料来源:)
语调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
阴平,调值55,四角点声时不标,调号标注时不标或标为“ˉ”);
第二声,(
阳平,调值35,四角点声时标在左下角,调号标注时标为“ˊ”);
第三声,(
上声,调值214,四角点声时标在左上角,调号标注时标为“ˇ”);
第四声,(
去声,调值51,四角点声时标在右上角,调号标注时标为“ˋ”);
第五声,(
入声,调值5,四角点声时标在右下角,调号标注时标为“·”,新国音已取消)。
注:另有“
轻声”,标为“˙”,竖写时标在最上方,横写时标在最左方,属于声调丢失后的特殊发音,故不算入发音法。
(语调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