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全称为汕尾市城区,隶属于广东省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毗邻红海湾和碣石湾两大海湾。现辖3个镇、7个街道,总面积302.11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汕尾市城区常住人口39.75万人。
建制沿革
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置东官郡,海丰县属东官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
1988年1月7日,设立汕尾市(地级)和汕尾市城区,以海丰县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汕尾市城区行政区域。汕尾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原汕尾镇)。2月10日,设立城区建区筹备组。3月24日,中共汕尾市城区委员会、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挂牌成立。
1993年,析出田墘和遮浪两个镇另设
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行政区域仍属城区)。此后,汕尾市市城区辖4个镇和凤山、新港、香洲等3个街道(由原
汕尾镇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城区辖3个镇、7个街道,汕尾市城区政府驻地于香洲街道香城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位于东经115°10’~115°37’,北纬22°36’~22°54’,东临
碣石湾与
陆丰市相望,北与
海丰县接壤,西隔丽江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对望,南濒
红海湾。总面积302.11平方千米。
气候
城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1℃,年平均最高气温38.5℃,年平均最低气温1.6℃,境内雨量充沛,最高降雨量为475.7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029.6毫米。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地貌
城区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形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汕尾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米,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3.7%。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城区资源丰饶,有传统渔场3万平方公里,盛产
鲍鱼、
龙虾、石斑、鲳鱼、海胆等100多种优质高档水产品,沿海滩涂10万亩,适宜开发对虾、鲍鱼等海养基地。
水果资源
城区物产丰富,境内盛产
荔枝、龙眼、芒果等优质水果。
矿产资源
城区境内主要的矿产资源有锡、锆、钨、
石英砂、玻璃砂等。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城区常住人口3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31%,比上年末增加0.18万人。年末户籍人口39.03万人,女性18.82万人,出生人口3450人,死亡人口615人,农业人口14.03万人。
政治
副区长、代理区长:詹响锑
经济
综述
2022年,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9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65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95.09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10.4:30.5:5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162元,增长3.3%。
第一产业
2022年,城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农业产值5.46亿元,增长1.9%;林业产值0.1亿元,增长1.4%;牧业产值2.14亿元,下降3.7%;渔业产值46.81亿元,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增长0.4%。
2022年,城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13万亩,比上年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3.69万亩,增长3.5%;油料种植面积0.7734万亩,下降0.4%。粮食产量1.82万吨,比上年下降0.6%;稻谷产量1.62万吨,增长2.42%;蔬菜产量5.63万吨,增长5.9%;水果产量1.39万吨,增长0.1%;油料产量0.12万吨,与上年持平。
2022年,城区肉类总产量0.65万吨,比上年下降7.0%。其中,猪肉产量0.42万吨,下降7.7%;禽肉产量0.23万吨,下降5.9%。全年生猪出栏5.49万头,下降4.5%;生猪年末存栏2.26万头,增长2.4%。
2022年,城区水产品产量22.46万吨,增长1.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2.20万吨,增长1.2%;淡水产品产量0.27万吨,下降11.4%。
第二产业
2022年,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7.3%,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3.2%,私营企业下降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0.5%,重工业增长9.5%。
第三产业
2022年,城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5亿元,下降1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3亿元,下降3.9%;金融业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5.8%;房地产业增加值35.62亿元,下降14.4%。
2022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行业大类看,批发业销售额60.98亿元,增长76%;零售业销售额101.79亿元,增长8.3%;住宿业营业额2.9亿元,增长7.4%,餐饮业营业额13.12亿元,下降0.1%。
交通运输
截至2022年,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2%,全年货物运输总量998万吨,比上年下降12.8%;货物运输周转量6.99亿吨公里,下降11.9%。旅客运输总量94万人,增长82.0%;旅客运输周转量9735万人公里,下降0.7%。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城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3.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64万人,增长4.7%。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2万人,下降15.3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13万人,下降3.93%。参加失业保险1.04万人,增长32.6%。参加工伤保险1.87万人,下降20.3%。参加生育保险1.7万人,下降11.85%。
截至2022年,城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收入分别为3.03、0.023、0.024亿元,养老、失业保险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0.42、0.046亿元,工伤保险收入比上年减少0.0036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城区各级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招生17283人,比上年增长10%,在校学生70103人,增长6.84%,毕业生16427人,增长6.62%。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3人,在校生99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54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城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54个(按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算,含一村多站)。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城区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全区图书馆共有藏书7.2万册,人均图书拥有量0.18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0%。全年印发《今日城区》内刊36期,《今日城区》各种宣传媒介合计发布新闻超过一万条。
历史文化
概述
考古发现,汕尾市城区沿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随着历史的步伐,这里曾迎来秦汉、南宋等时期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佛、道文化。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白石庵、商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等名胜古迹、文物遗址使汕尾成为继承、发扬、保留中原文化的重要地区。
语言
汕尾市区说粤语的“红卫渔民”是百越族中西瓯和南越遗留下来的后裔,主要从广西、港澳和珠三角等地迁至。
妈祖文化
妈祖于中古时期传入汕尾,其象征和平友谊的精神和救苦救难、扶危济困的美德。因为昔日汕尾以渔为主,渔民四海为家,十分需要凝聚众人之力战天斗地求生存。于是渔民崇拜妈祖,并以妈祖精神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妈祖文化。
戏剧文化
汕尾正字戏形成于元末明初。其唱腔道白均用“中原古音”,音乐属于曲牌联缀体,兼唱昆腔、杂调,风格古朴庄重、浑厚雄壮、文武豪放。
汕尾西秦戏讲的是官话。声腔以正线为本腔,兼唱西皮、二簧,共有34个板式,男女分腔共56种唱法,旋律古雅动听。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粗细兼工,舞美简朴大方。
汕尾白字戏由潮汕南戏遗腔与汕尾民间艺术、地方方言融汇而成,白字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声腔。
民间文化
汕尾地灵人杰,人文荟萃,舞狮、舞龙、钱鼓舞和坐唱等民俗深刻地反映了汕尾的民间风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汕尾渔歌。
风景名胜
城市荣誉
2020年6月30日,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