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沪西丝竹家薛孝慈在
新世界游乐场内举办“丝竹游艺”活动。活动中,将《
梅花三弄》(三六)、《熏风曲》(
中花六板)、《
行街》、《
四合如意》、《
云庆》、《
欢乐歌》、《慢六板》、《慢三六》等八首乐曲分别写于八块牌子上,丝竹爱好者可从中任意选曲上台演奏。由此产生“丝竹八大曲”。
行街
所谓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种边走边演奏的形式。
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有两个版本并存。一是由《小拜门》、《玉娥郎》、《行街》及其变化重复部分组成。二是由《行街》、《快六板》、《柳青娘》、《快六板》、《行街》尾声组成。二者不论其组合的曲牌有所同异和多少不一,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行街》及其变奏为主体,所以它们都属变奏性的联缀体。
全曲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慢板轻盈优美;快板则热烈欢快,且层层加快,把喜庆推上高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曲运用支声
复调织体写法,各个乐器声部既充分发挥个人演奏特长和乐器性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合之则相互协调融合,从而构成了多样与统一的合奏整体。这也是
江南丝竹支声性复调织体的特点。
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民间艺人以《
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
《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
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
亦可用箫、二胡、
琵琶、
扬琴等少量乐器演奏,拟“舜弹五弦,以歌《南风》” 之古意,取名《熏风曲》,亦名《虞舜熏风曲》,格调则更为雅致。
慢六板
慢六板: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源出于《
老六板》,较《
中花六板》节奏速度技法更加趋于和缓,秀雅流畅,富有情韵。
欢乐歌
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 (A1A2A)的
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
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
三六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它的原始谱是流水板,在
李芳园的《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里收录有此曲,改名为《梅花三弄》,并在各段加有
小标题,分段方式也与老谱有出入。在
江南丝竹中,本曲在原始谱的基础上,根据加花的程度,分为《老三六》(即《
原板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三首独立的乐曲。
此曲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主体由多个曲调组成,各个曲调间采用一个相同
乐段的“
合头”串连。不尽相同的曲调形成调式、速度上的对比,构成分散、聚合的效果,使旋律更加活泼流畅,欢快而具有弹性。
用“合头”连接若干曲调,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曲,是我国
民间音乐中流传很久的一种曲体结构形式,它在江南
锣鼓曲牌中也谱遍使用。
四合如意
四合如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四合是
曲牌名,包含由多首曲牌联合成套之意。此曲又名《桥》,为
丝竹素材汇聚而成的综合大曲。
《四合如意》因流传地区不同,有《苏合》、《杭合》、《扬合》等不同版本,其中以上海地区流行最广,是一首由八首曲牌联缀而成的大型套曲。包括《小拜堂》、《玉娥郎》、《巧连环》、《云阳板》、《紧急风》、《头卖》、《二卖》、《三卖》。
乐曲以散板开始,接下的
慢板是《三六》的放慢加花,此曲最大的特色是在后半部分的“卖”,由多种丝竹乐器轮流独立演奏,演奏者可即兴发挥,争相献技,有相互传接和竞赛的意义,故又称为“赛”,演奏者彼此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并与合奏穿插进行,相逐成趣,变化自如。最后
丝竹齐鸣,渲染出一种热闹欢腾的气氛。
慢三六
慢
三六: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又名《花三六》,系以《三六》的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放慢加花变奏,独立成曲。乐曲乐观明朗,亲切动人。
云庆
云庆: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系从《锣鼓四合》套中的《云庆光》一节发展而来,又名《景星云庆》、《庆云板》。曲调轻松优美,常在节日和喜庆
堂会中演出。
全曲共分三段,首段悠扬抒情;中段明朗活泼;
尾段热烈兴奋,节奏顿挫有力。
乐曲主要采用齐奏,更好地表现了人们喜庆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