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龙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汪正龙,男,安徽南陵人,1965年3月生,文艺学博士。2001年4月起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及西方美学。
所授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西方文论”,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马列文论”、“西方现代美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及西方美学。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
独著
文学意义研究》(22.1万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编著
《文学与形式》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译著
《虚构与想象》(译著,伊瑟尔原著,合译,34万字,由本人主译并校对)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合译,安德鲁本尼特和尼古拉罗伊尔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文学的无知》(合译,安德鲁本尼特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协编教材
1、《文学理论基本问题》(陶东风主编,本人撰写第六章“文学与文化、道德及意识形态”计4.4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中文专业本科生百部阅读书目导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本人编写“文学概论”阅读书目导读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20世纪中国文学史》(苏光文主编,本人撰写其中关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部分的内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4. 《文学理论研究导引》(主持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20世纪国外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发表论文
1、《论文学意图》 《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
2、《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虚构理论及其意义》 《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
3、《论文学的指称》《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4、《对西方哲学史两种写作范式的超越》 《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5、《论作为一种游戏现象的文学》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
6、《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思考》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7、《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5期
8、《作者理论与文学问题》(译文)《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9、《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的可能性》《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10、《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现实主义》 《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11、《文学语言的空白结构和意义生成》《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12、《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评》 《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2期)
13、《“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一段问题史》 《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
14、《论文学意义的存在方式》 《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3期)
15、《本质追寻与根基失落——从知识背景看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
16、《马克思早期美学中的感性论思想》 《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17、《文化研究的得失与文学理论的知识重建思路》《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18、《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 《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19、《文学与爱情》《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20、《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与文艺思想关系的再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1、《文学与战争》《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22、《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23、《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24、《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解与重建的方法论思考》《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25、《亚理士多德悲剧净化说新释》 《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
26、《评二、三十年代左翼文艺理论界文学与读者大众关系的理论》 《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5期
27、《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28、《福柯与马克思-一个思想史的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3期
29、《认识之真、心理之真与价值评判之真——论作为为文学历史评判尺度的艺术真实》 《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30、《西方诗学中的“诗史之辩”及其理论思考》 《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31、《论20世纪文学意义观念的转变》 《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
32、《文艺学研究30年》《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
33、《性别视角及其限度——女性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文艺争鸣》2002年第6期,
34、《2009年文艺学热点分析》,《文艺争鸣》2010年8期
35、《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5期
36、《文学的道德诉求与道德超越——文学与道德关系的一个悖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37、《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 《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
38、《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
39、《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比较与结合中的美学问题》《学术论坛》2014年第1期
40、《评新世纪前后关于“美的规律”的论争》 《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
41、《文学原理——创作论》 《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42、《王元骧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创新》《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第2期
43、《读者反应批评之后的阅读理论》(译文,合译)《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4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多重内涵、当代反响及面临的挑战》《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45、《论文学中的神秘》(译文)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46、《“正读”、误读与曲解》 《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47、《卢卡契与20世纪现实主义论争》《江汉论坛》2013年第2期
48、《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现状与走向管窥》《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
49、《日常生活:一种新的诗性可能性及其难题》《文学评论丛刊》2000年第1期
50、《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意义研究概述》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51、《马克思与批判理论的四个维度》《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52、《问题意识、开放式与层次性——从现有教材的基本模式看文学理论教材的理念设定与模式建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53、《评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54、《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55、《私人意义与文学写作》 《艺术广角》2002年第1期
56、《意义的意义》 《文艺评论》2002年第5期
57、《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关于弗洛伊德学说与马克思理论比较中的几个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8、《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情感语言的区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9、《2006年文艺学热点透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0、《评社会学释义、心理学释义和结构主义释义》《孝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61、《重新认识全球化》 《书与人》2001年第6期
62、《论杰姆逊的美学思想》(译文,申科原著)《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8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论伊格尔顿》(译文,合译,麦克马洪原著)《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8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论马克思早期美学中的感性论思想》 《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转载于2003年《中国文学年鉴》)
65、《价值中立与理论公度性:文化批评的语境设定》《东方论坛》1997年第4期
66、《人与文学》 《湖北作家论丛》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
67、《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与黄裳裳合作)《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2期
68、《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5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
69、《官感的欢狂——莫言小说创作新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2期
70、《寻求超越:评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武汉作家通讯》1989年第1期
71、《本质追寻与根基失落——从知识背景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8期)
72、《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思考》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73、《为新学科立传——评杜书瀛等主编〈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与赵宪章教授合作) 《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74、《“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一段问题史》 《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期)
70、《虚构与人类生存》 《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1月27日
71、《阵痛的美丽——评王新民诗集<;美丽的阵痛>;》 《长江科技开发报》1988年5月13日
研究课题
1、《马克思与当代美学》,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主持,2001-2004,已结项)
2、《文学意义研究》,南京大学校级项目(主持,2001-2002,已结项)
3、《文学理论基础导引》(主持,“南京大学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项目,2003-2004)
4、《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参与,北京市重点教材项目,陶东风主持,2002-2004,,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西方美学史》(参与,国家社科十五项目,汝信主持,2001-2005,本人参与写作第四卷《20世纪西方美学》),该书2005年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6、《当代文学变体与形式创新研究》(参与,2004年国家社科项目,赵宪章主持,2004-2006)
获奖情况
1、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文学意义研究》)。
2、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文学意义研究》)
3、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文学意义研究》)
4、《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996-2002,《论文学意图》)
5、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二等奖(1999)
6、台湾中流文教基金奖(1998,“艺术与日常生活”论文系列)
7、湖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0,论文《人与文学》)
参考资料
汪正龙.南京大学.
汪正龙.国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3 22:15
目录
概述
所授课程
研究方向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