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沉,汉语常用字,读作chén。沉本作,沈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表示投牛于水,本义是没入水中,后引申为深、重、深沉、沦落、潜伏等义。后来“沈”产生了一个讹变的形体“沉”,而且二字有了分工。
字源演变
本作“沈”,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中,图(A1)字两边的两道弯曲线,表示河道,字中间是“牛”,“牛”旁边的几点,是抛牛沉江时溅起的水珠,像把一头牛丢进河中之状,本是古代祭祀水神的仪式。图(A2)只是将祭祀河伯的“牛”换成“羊”。图(A3)阶段,祭江的牛羊换成了人。周代早期(图B)的“沈”字,“水(氵)”旁放到字的右方,字左部分是图(B1),就是人戴枷锁的形象,与图(A3)的右旁是形体一致。发展到秦代小篆时(图C),“水(氵)”旁移到字左,字的形体从此便固定下来。篆文整齐文字化,这字的人被枷锁套颈部分,便演变为“冘”(yín,读淫),成为从水,冘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沈(D1)。是“冘”的加旁分化字。还有个“湛”字,从水,甚声,表示沉没。后来都用“沈”表示,“沉”是由“沈”讹变而来的俗体字。如今规范化对沈、湛、沉的表义进行了分工:用“沉”表示“冘”的沉重义和“湛”的沉没义;用“湛”表示清澈义。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陵上滈水也。从水冘声。一曰浊黕也。直深切。又,尸甚切。
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沉,冗不成字,非是。
康熙字典
《字汇》:同沈。
《前汉・刑法志》:山川沈斥。注:斥卽斥卤,沈即川泽。
又齐人谓湖曰沈。《郭缘生述征记》:有鸟当沈。
又没也。《诗经・小雅》:载沈载浮。《战国策》:智伯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沈于所闻。
又水名。《后汉・光武纪》: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注:沈水出广汉县。
又《广韵》《集韵》《韵会》:并直禁切,音鸩。亦没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礼・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泽。注:沈如字,刘注直阴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提示
❶“氵”窄“冗”宽,顶部和底部左右旁齐平。
❷“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
❸“冗”,“冖”盖住“几”,“冖”在横中线上方;“几”,撇从田字格中心左侧起笔,撇向“氵”下侧;乙(横折弯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钩部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象形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08:52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