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店镇,隶属于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地处汉中城区北15千米处,东、东南、南与
宗营镇相连,西南、西与
勉县褒城镇隔河相望,西北、北与
留坝县青桥驿镇接壤,东北与
城固县老庄镇接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总面积13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33平方千米,占97.8%;水域3平方千米,占2.2%。
历史沿革
因地处褒河以东,旧时街道店铺较多而得名。
1950年,为原褒城县河东店乡。
1953年,改为褒城县城关镇。
1958年,褒城县撤销,改为河东店管理区,划归汉中市。
1961年,成立褒河公社。
1969年,更名为红河公社。
1973年,复称褒河公社。
1984年,改为褒河乡。
1990年,设褒河区。
1992年10月,将褒河区属褒河乡、天台乡及张寨乡的张寨、周寨、花果3个村和新沟桥乡瞿鲁营、邹马、硙里3个村合并设立河东店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辖河东店1个社区,黎明、光明、平安、前山、老丈沟、麻坪寺、沙河沟、贯沟、马家沟、三娘坝、蚂蝗沟、周寨、张寨、花果、瞿鲁营、邹马、蛲里17个行政村;下设6个居民小组、9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河东店镇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石门大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东店镇地处
汉中城区北15千米处,东、东南、南与
宗营镇相连,西南、西与
勉县褒城镇隔河相望,西北、北与
留坝县青桥驿镇接壤,东北与
城固县老庄镇接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总面积13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33平方千米,占97.8%;水域3平方千米,占2.2%。
地形地貌
河东店镇地处
秦岭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北部为崇山峻岭,中部为浅山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主要山脉有安家山、玉皇坪、邱家梁、子房山、圆宝石等。境内最高峰位于花果村溜石板梁,海拔2038米,亦为
汉台区最高处;最低点位于石么里村海拔527米。
水系水文
河东店镇境内河道属
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褒河,自北向南流经黎明、周寨至瞿鲁营流入宗营镇,境内流长7千米。境内河、沟、渠总长度为69.5千米,河网密度0.51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河东店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石英岩矿,地质储量0.07亿吨,已经开发的石英矿位于沥水沟、大东沟等地,矿区面积0.6平方千米,可采量0.06亿吨,年均产量15.5万吨。
自然灾害
河东店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洪涝、冰雹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辖区总人口3197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231人,城镇化率57.02%。另有流动人口1013人。总人口中,男性18567人,占58.1%,女性13408人,占41.9%。总人口中,14岁以下2944人,占9.2%,15—64岁25791人,占80.7%,65岁以上3240人,占10.1%。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人口出生率6.4‰,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5人。
截至2018年,河东店镇户籍人口23208人。
根据汉中市汉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东店镇常住人口为2274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河东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36元。
2018年,河东店镇有工业企业43个;其中,规上企业7个。
2018年,河东店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河东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9%。农业耕地面积10312亩。
河东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2011年,河东店镇粮食生产3850吨,其中水稻291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河东店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575吨;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4070吨。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累计造林1.2万亩,其中经济林1.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78万株,林木覆盖率77.8%,活立木蓄积量141.6万立方米。2011年,河东店镇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883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等,其中柑橘6700吨。
河东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河东店镇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羊饲养量0.13万只,年末存栏500只;牛饲养量700头,年末存栏400头;家禽饲养量19.8万羽,上市家禽14万羽。2011年,河东店镇生产肉类894吨,其中猪肉608吨,牛肉21吨,羊肉40吨;禽蛋404吨,鲜奶300吨。
河东店镇渔业以淡水常见鱼类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300公顷。鱼塘养殖面积24公顷,产量360吨,渔业总产值57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0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大米、食用菌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玉米、食用菌类等。
第二产业
河东店镇是汉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汉江工业产业园及物流产业集群。2011年,河东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3%,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工业园区1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商业网点417个,职工1044人。2011年,河东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8%;人均储蓄15575元;各项贷款余额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16.97%。
交通运输
河东店镇已形成由公路1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十天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3.4千米,双向4车道,有张寨1个出口,通往
勉县。有
316国道、
108国道过境,其中316国道(108国道在境内与316国道重合)境内长16千米,双向车道公路1条,境内长16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4条,总长11千米。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6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25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11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文化艺术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7个,藏书2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张寨“农二哥”诗社等。
1996年3月,河东店镇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31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0.18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幼儿园(所)4所,在园幼儿523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7所,在校生1417人,专任教师142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640人,专任教师60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200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其中,省属高校1所),在校生7000人,专任教师600人。拥有硕士点2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
卫生院1所;病床2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2张。专业卫生人员165人,其中执业医师42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7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2.4人。2011年,河东店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5万人次,住院手术696台次,出院病人0.4万人次。重点医院有汉江职工医院、汉中市精神病院、河东店镇医院。
2011年,河东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9/10万,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3万人,参合率95.2%。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东店镇有体育场地7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全镇已实施3批全民健身工程,在全镇7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7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
社会保障
2011年,河东店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87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4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75亩,倒塌房屋6间,直接经济损失46万元,救灾支出31万元。
历史文化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与眉县境内。由褒斜道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石刻组成。褒斜道是古代最早的跨越秦岭的人工栈道,因取道于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褒斜道自战国时就凿石架木,修起了栈道,后来又经历代增修加凿,始成自汉中至陈仓(今宝鸡)的交通要道。褒斜道沿线迄今仍留有多处古栈道遗迹。
石门遗址位于褒斜道的南端,汉中市北约20公里褒谷南口,呈洞状,南北向,在褒河西岸,与河道平行,也称“小石门”。褒斜道的北端也有一座石门,名为“大石门”。石门为我国最早的一座人工隧道,开凿于汉代,后又经北魏永平二年(509年)重新修建。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门的开凿方法是“火焚水激”,外国学者赞誉“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出在中国的陕西褒城”。
石门上雕刻有许多汉魏以来历代名人的留诗题名,统称为“石门石刻”。题刻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关于修建褒斜道和石门的题跋史料考证;二是关于修筑山河堰的相关碑刻;三是题诗、题名和题额等。
其中《鄐君开通褒斜道碑》《杨君石门颂》《石门铭》《修山河堰记》等,世称“石门十三品”,亦称“汉魏十三品”,是摩崖石刻中的珍品。
石刻中最早的是创立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碑》,记述了汉中郡守鄐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雄浑古朴。
《杨君石门颂》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所刻,额题为:“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铭文赞颂了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的事迹。字体是隶书,书法古朴雄健,堪称汉代书法的珍品。
刻于石门东壁的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石门故道的事迹,铭为楷书,王远书写,字体流畅飘逸,秀丽隽永。
这些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隧道的珍贵文献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汉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素材。1971年,因石门附近要修建褒河水库,所以全部石刻被转移到了汉中市博物馆,并在那里进行复原、展览。
1961年,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石门栈道风景区
石门栈道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河东店镇境内的褒谷口。石门”位于褒斜道南端,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石门”开凿于汉明帝时期(东汉永平六年),是为贯通褒斜栈道而修建的,隧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中国古代“火烧水激”的原始技术凿成的,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石门十三品是分布在汉中褒斜古道南端及石门隧洞附近珍贵的十三方石刻。它是由专家从104方摩崖石刻中所挑选出来的十三方精品,它不仅是记述古褒斜栈道和古石门变迁的珍贵史料,又是代表着中国汉字发展的重要历程,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日本学者种谷扇州曾这样赞美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大书法家于右任为鉴赏石门石刻的书法精髓,在石门摩崖下兴奋得眼泪直流,还在洞内留宿一宿,并留下了这样一首诗:“朝临石门铬, 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康有为,邓石如等不计其数的书法家无不对石门石刻崇拜。中国最早的工具书《辞海》二字就是在石门十三品文字中选出的,由此可见石门碑刻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