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
南北朝萧衍诗作
《河中之水歌》被收入《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题为梁武帝萧衍作。《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均作无名氏作。此诗以莫愁女为题材。莫愁在六朝极为有名,亦有种种不同记载。此篇中谓其洛阳人。大约是南朝乐府中美女的泛称,如汉乐府中的罗敷一样。《河中之水歌》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用韵灵活对偶较为工整。
作品原文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①。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②。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③。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④。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⑤。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⑥。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⑦。
注释释文
词句注释
①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②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正字通·系部》:“织素为文者日绮。”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③卢郎妇:一作“卢家妇”。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④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⑤丝履(lǚ):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汉桓宽盐铁论》即谓“今富者常踏丝履”。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⑥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⑦望:怨,怨恨。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元稹《筝》:“莫愁私地爱王昌。”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通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据《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早卒。妇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详诗意,此“东家王”当非富贵者。
白话释文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创作背景
莫愁是乐府诗里非常著名的人物。她在南朝乐府中首度出场,此后便频繁出现在诗文和民间传说中,影响极为深广。从文学传统来看,“洛阳多美女”之说肇于南朝梁代,与梁人热衷创作 《洛阳道》有很大关系。
《河中之水歌》很可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梁武帝萧衍综合了《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及《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极力铺叙豪贵之状的手法,围绕“莫愁”二字,着力渲染了一位“人生富贵何所望”的洛阳佳丽。虽然在传说中,女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地容貌出众,这种情形却使得莫愁的美貌格外引人注目。
作品简析
文学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名家点评
明代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评日:“寓古调子纤词,晋后无能及者。”(《诗薮·内编》)
晚明诗论家陆时雍谓之:“亦古亦新,亦华亦素,此最艳词也。所难能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诗镜总论》
清代诗论家陈祚明赞云:“风华流丽,调甚高古,竟似汉魏人词。特结句稍,方便归帝“。
近代学者吴闿生谓此诗:“以收束制胜”(《古今诗苑》)。
作者简介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南京市),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502年(南齐中兴二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朝梁代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且颇有政绩。他在位的晚年爆发了“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现存诗歌有80多首。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其七言诗。梁武帝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梁武帝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梁武帝萧衍等南朝文士为后世唐代七言诗歌盛世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释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