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
君主被供于庙时的称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历史渊源
起源时间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废止时期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所以周王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一同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开始恢复
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延用了两千年之久。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和刘秀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其余有庙号的西汉皇帝如刘奭(shì)、刘骜刘衎等因功绩不多而除庙号。
东汉有庙号的也只有三人: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另外东汉和、安、顺、桓四帝也曾有庙号,但这些庙号在汉献帝时以无功德为由被取消。
泛滥年代
自三国起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甲骨文五世
分类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比如吴始祖孙坚、成汉始祖李特、后秦始祖姚弋仲高句丽始祖高朱蒙、后凉始祖吕望北魏始祖拓跋力微、金始祖完颜函普等,被称为始祖的人大多数都是开国皇帝通常为了强化皇权的威严,通过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始祖来展示自己的皇统。
这是自从汉太祖刘邦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
烈祖同样是王朝开创者或复兴国家的君主,但与太祖、高祖、世祖比他们开创的基业有限,仅能割据一方,如汉烈祖刘备、魏烈祖曹叡、南唐烈祖李昪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李渊杨坚等,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滑稽了。
而且这期间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像刘知远等死后一律是高祖,连前蜀南汉这种偏安一隅的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作为庙号。
用“圣祖”来做庙号的有,“唐圣祖李耳”、“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郑圣祖郑森”、“大南圣祖阮福晈”,除了爱新觉罗·玄烨、阮福晈二人是真正当过皇帝,郑森是越南后黎朝郑氏政权的领袖以外,其余几人都是被神化的人物,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正式作为帝王的庙号。
此外,以“圣”为庙号的皇帝,还有辽圣宗耶律隆绪李圣宗李日尊,陈圣宗陈晃,黎圣宗黎思诚等。
一般作为新时代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人物的特定庙号,大抵上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却开创了新时代。
世祖偶尔也可作为立国者的庙号,如东汉的刘秀、三国的曹丕西晋司马炎。有时也可指世系转移,宋孝武帝北齐武成帝陈文帝朝鲜世祖虽然建树不多,但到他们这一代世系传承转入旁系,这和世宗类似。
唐朝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有时将世祖写成代祖。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从商太宗算起,历史上庙号太宗的将近30人,这其中有汉文帝晋简文帝宋明帝梁简文帝北魏明元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晋简文帝、宋明帝、梁简文帝等少数几个,其他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
世宗暗喻世系传承转移,支系入继大统。唐朝因为避李世民之讳,世宗临时改成代宗王夫之曾经讥讽过南明朝臣为朱祁钰上庙号代宗是不学无术。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高宗的君主一般都处于王朝中衰起点,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宋高宗的庙号代表的则是功过参半,他立国于江南,保住半壁江山是他的功,但假借秦桧之手除去了岳飞等抗金武将,则是他的过。清高宗弘历使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但他统治晚期生活过于奢靡,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留给嘉庆帝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腐败成风的国家。所以嘉庆才给他上高宗庙号,寓意功过参半。唐高宗在位后期权力被武则天架空。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浚是个例外。南齐高宗萧鸾表里不一,表面崇尚节俭实际生活奢侈,跟北魏交战屡战屡败,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大越高宗李龙翰是典型的昏君。
正统王朝中有五个仁宗,宋仁宗辽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里中等以上的皇帝,性格宽厚仁慈,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之前元代只有世祖时期才开过科举。
这个庙号的皇帝也是比较好且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的庙号。最出名的就是宋孝宗,他虽然非高宗亲生但却视高宗为生父。在得知高宗驾崩以后孝宗哭了几天几夜。也无心恋政,便传位给太子赵惇,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岳飞平反并给岳飞的孙子封爵。他本人几度想光复中原无奈身边无可用武将。史学家也叹息“高宗朝有复兴之臣,而无复兴之君。孝宗朝有复兴之君,而无复兴之臣。”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从小命运坎坷,但是在他继位后却励精图治,把自己父亲遗留下来的问题全处理掉了。他在位期间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孝宗本人亲眼见到过后宫的争斗,所以他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谥议罪。这一切都称得上是“孝”: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因此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
这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尽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在位期间还有两场事变,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而且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7岁,享年和宋英宗差不多。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明穆宗高丽穆宗、清穆宗同治帝无一不是英年早逝
神宗名褒实贬,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西夏神宗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联元抗金没得到实惠,反而屡战屡败导致江山濒临崩溃;明神宗将国家搞的一塌糊涂。
德宗也不是好庙号,有此庙号的皇帝:唐德宗李适(kuò)、辽德宗耶律大石、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都曾遭遇战乱而逃亡。
历史封号
太祖
太初祖
始祖
统祖
世祖
王祖
高祖
烈祖
肃祖
显祖
圣祖
懿祖
献祖
睿祖
严祖
敬祖
宪祖
玄祖
德祖
惠祖
毅祖
靖祖
义祖
文祖
翼祖
信祖
僖祖
庆祖
顺祖
宣祖
昭祖
景祖
徽祖
衍祖
穆祖
宁祖
元祖
熙祖
仁祖
成祖
度祖
桓祖
高上祖
裕祖
肇祖
兴祖
弘祖
禧祖
英祖
庄祖
正祖
纯祖
渊祖
淳祖
太宗
中宗
高宗
世宗
显宗
肃宗
孝宗
烈宗
恭宗
敬宗
睿宗
玄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庄宗
明宗
惠宗
康宗
景宗
定宗
成宗
庆宗
元宗
光宗
义宗
戴宗
圣宗
真宗
安宗
仁宗
兴宗
靖宗
毅宗
道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崇宗
献宗
徽宗
钦宗
熙宗
章宗
桓宗
宁宗
襄宗
理宗
哀宗
度宗
端宗
裕宗
艺宗
熹宗
思宗
注:朱由检的庙号在弘光朝初定思宗,后改毅宗,隆武朝又改威宗,但是思宗最为耳熟能详,后世一般提及朱由检的庙号都是思宗,故将思宗放到此表中。
绍宗
礼宗
嘉宗
纯宗
翼宗
简宗
弘宗
其他信息
庙号变更和多个庙号的帝王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被取消的庙号
此表格内容仅包括本朝后世帝王取消前世帝王所上的庙号,不应包括改朝换代被毁宗庙的帝王。否则,如《旧五代史》记载,后梁灭亡后,后唐庄宗“诏除毁朱氏宗庙神主,伪梁二主并降为庶人”,那后梁太祖朱温是否也应该划分到此表。其他像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元末和明末那些动荡混乱的时代,最终胜利者不承认之前并立的政权,更何况他们为先人所上的庙号,那这些庙号是否应该认为是被取消。
不被承认的庙号
此表格内庙号虽来源可寻,但不被后世所承认。
来源不明的庙号
此表格内庙号史书中未见记载,或为后人推断臆造,真伪难辨,仅供参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0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