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前身为三河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始建于1999年4月,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2001年9月被
科技部、
农业部、
水利部、国家林业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银行等六部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2010年1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科发农[2010]4号);2011年8月,园区又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6年11月被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花卉)。2019年12月31日,入选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名单。
总体规划
(一)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原则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作为园区发展的巨大引擎和推动力,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
(二) 信息先导,跨越发展的原则
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融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飞跃。
(三)产业融合,产园互促的原则
促进传统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及其他相关服务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四)低碳循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现代循环经济再循环化、再利用化、减量化、可控化的“4R”原则,谋划园区实施方案、建设布局和运营模式,综合提升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市场导向,品牌竞争的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并积极推观光农业品牌的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
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实现了水、电、路、讯、气等“五通一平”和硬、绿、美、亮、净“五化”条件。道路:铺设柏油路8条11公里;供电:现有变压器25台,满足了企业的用电需求;通讯和宽带: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商全覆盖;绿化:市政绿化面积68亩,绿化覆盖率达42%。
区位交通
园区地处
燕山南麓,位于北纬39。55′,东经116。58′,为京、津、唐“金三角”地带,西距北京50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东距
唐山120公里,京秦、京平铁路穿腹而过,
102国道横贯东西,京沈高速、
京秦高速从南、北两侧擦肩而过。区位独特,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
自然条件
三河市位于
海河流域下游,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促,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为659.8毫米,相对湿度平均为58%,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70小时,无霜期217天,最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基本保持着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种植制度。三河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浅水层开采深度100米左右,深水层开采深度260-300米,水质纯净,无污染,年开采量为9024万立方米,可开采储量达1.6亿立方米。这些都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土地资源现状
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属浅平洼地地貌类型,土壤多属潮土土类,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0.89%,含氮0.058%,碱解氮49PPm;全磷0.017%,速效磷9PPm;全钾2.19-2.20%,速效钾108PPm;pH值7.0左右,呈弱碱性。总体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速效养分缺乏,但土层深厚,适耕期长,耕性好,适种性广,只要适当追施磷、氮肥,便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理想土壤。园区有着较好的灌溉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
配套服务
五星级服务水平:实行首问负责制、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制和项目代办制、项目督办制、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等多项为项目建设提供审批前、建设中、投产后的一条龙全程一站式优质服务制度,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产业格局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入驻企业1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另外,在全市范围内点状布局吸收8家专业园,纳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基地,形成了“花木、蔬菜、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燕赵园林公司是中国梅花北方种质资源基地,“凯卉春”鲜切花占领北京市场40%以上份额,山清种植公司生产的“双孢菇”为北京周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及三河市产业扶贫基地,至2021年百宏牛场为国内最先进恒温恒温现代 化养牛场,盈盛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至2021年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物质天然气公司,翻翻高技派乐活农场,采用全自动智能温室形式,全套引进荷兰设备和技术,产品全部销往北京高档酒店和高品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