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是
华北平原内位于
黄河以北的地区,南界
黄河,北至
燕山,西邻
太行山,东濒
渤海,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河北平原上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域主要是
河北省的
冀中南地区、
山东省的
鲁西北地区、
河南省的
豫北地区以及京津的平原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9000万,以华夏族为主。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
石家庄、
保定、
邯郸、
德州、
新乡、唐山等。属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经济文化繁荣,交通发达。整个区域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乾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雨量由南向北随
纬度增加而递减。
尤其在夏季季风迎风面的
丘陵地带,这种夏季暴雨的现象更为明显,再加上海河本身淤塞严重,因此,常形成洪涝灾害。年降雨量的变化甚大,集中在单一季节的情况越北、越
内陆,越明显,雨量变率往往达百分之三十左右。
土壤植被
华北平原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或褐色土。平原耕作历史悠久,各类自然土壤已熟化为农业土壤。从山麓至滨海,土壤有明显变化。沿燕山、太行山、平原中部为黄潮土(浅色草甸土),冲积平原上尚分布有其他土壤,如沿黄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大河的泛道有风沙土;河间洼地、扇前洼地及湖淀周围有盐碱土或沼泽土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黄潮土为华北平原最主要耕作土壤,耕性良好,矿物养分丰富,在利用、改造上潜力很大。平原东部沿海一带为滨海盐土分布区,经开垦排盐,形成盐潮土。
华北平原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生植被早被农作物所取代,仅在太行山、燕山山麓边缘生长旱生、半旱生灌丛或灌草丛,局部沟谷或山麓丘陵阴坡出现小片落叶阔叶林;南部接近亚热带,散生马尾松、朴、柘、化香树等乔木。广大平原的田间路旁,以禾本科、菊科、蓼科、藜科等组成的
草甸植被为主。
未开垦的黄河及海河一些支流泛滥淤积的沙地、沙丘上,生长有沙蓬、虫实、蒺藜等沙生植物。平原上的湖淀洼地,不少低湿沼泽生长芦苇,局部水域生长荆三棱、湖瓜草、莲、芡实、菱等水生植物。在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上生长各种耐盐碱植物,如蒲草、珊瑚菜、盐蓬、碱蓬、莳罗蒿、剪刀股等。
自然资源
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
粮食作物有
小麦、水稻、玉米、
高粱、谷子和
甘薯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
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和胜利油田。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和苏北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文化资源丰富。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保定、邯郸、安阳、德州、沧州等。
主要产业
现华北平原已是中国小麦、棉花、花生、芝蔴、烤烟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区,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红枣等的主要产区。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盐产地。已在兴建“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华北平原周边富产煤炭,又在平原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已建成大港、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唐山、天津、石家庄、邯郸、沧州、德州、新乡等。
华北平原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新乡、德州等城市的
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三大水系
华北平原,整个平原上有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等三大水系。其中,海河是此区域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于天津附近汇聚入
渤海。整个海河平原的范围西以
山西高原与
黄河流域接界,北为
蒙古高原,东北与辽河流域接界,南面黄河,东临渤海,
流域面积达到三十一万平方公里。
海河平原是以淀和泊众多而得名。这是因为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北流,劫夺了海河各大支流河道入海,或者把本来由西向东入海的河流截断,使集中到北面低处天津附近汇合成为海河,然后入海。
海河水系象一把扇子那样,海河是扇柄,五大支河(永定、大清、子牙、卫河、北运河)扇形散开。由山西黄土高原流下的河流更有大量沙泥带下,沿途形成“悬河”或“自然堤”,于是,平原地面实际上是布满不少洪水分流的高河床,形成不少脊状高地和槽形凹地。
雨季五河洪水齐来,流量达5,000秒立方米,而海河排洪能力只有1,500秒立方米。因此,洪水泛滥,凹地积水便成为淀和泊了。如著名的南泊(即大陆泽)和北泊(即宁晋泊),东淀(即三角淀)和西淀(即白洋淀)等。解放初(1960年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洼淀还有十三个。
而在古代洼地更大,可占平原面积七分之一。宋代且连合淀泊,积水成池,以抵抗金人的南侵。这是海河平原和其他平原不同之点。因为沿海还有由
泻湖所成洼地在内之故。如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等,即为泻湖所成洼地。
南泊古称大陆泽,相传是
大禹引黄河所入的低地,唐时南北30里东西20里,今已淤为平地;巨鹿古城1108年被淹,深埋地下二丈多深处(1919年发现),为内丘到邯郸间九河所汇低地,即在太行山流下沙河等扇形地前缘凹地所成。北泊即晋宁泊,现亦干涸,洪水期才有10平方公里水面。南、北泊2,000年前是相连的。合称“大陆泽”。
东淀即三角淀,受大清河泛滥而成,故又称“溢流淀”,由于每年淤沙达1,200万立方米,故1958年时已成季节湖了。西淀即白洋淀,面积50万亩(1958),由143个小淀组成,低水期还有4~7米水深,为永定河和滹沱河扇形平原间洼地。蓄洪、航运、水产都很出色,有“华北明珠”之称,可惜也淤平一半,由1965年起,已经干涸六次,故亟应恢复。
此外,最大的洼地文安洼,正是各河汇流的中心区,故积水面积特大,水深可达8米。这里古代是个海湾,古禹河即入此海。海迹洼地还有黄庄洼。可见海河平原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沿海为海积平原,中部为河积洼地,西部为太行山山足平原。
平原现状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在
河北邯郸发现地裂缝以来,海河流域平原区已发现地裂缝200多条,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区,其规模由长达数米到500米,最长达数千米。河北省柏乡县地裂缝,始发于1996年,这个地裂缝已长达8000米,可见深度为1.5米,宽度为半米以上,且深度和宽度仍在扩大。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裂缝主要由构造裂缝、塌陷伴生裂缝、地面沉降裂缝和脱水干裂缝类型组成。其中,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不均匀性沉降,产生地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产生了脱水干裂缝。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是造成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超采地下水还带来地下漏斗形成、湿地
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
生态环境问题。
水系整治
水患原因主要是由于古代黄河北流,破坏了原来平原水系平行东流的规律所致。因此,根治之法,就是恢复平原上各河东流入海,减轻洪水集中天津一道入海。天津以下,由于洪水集中,河道向曲流发展(有72沽),常成涝区,并使天津每年水淹上街,如1939年天津大水,淹116个县,经济损失巨大。内部平原如黑龙港区也是个“南北七十二连洼,淹了上洼淹下洼”的内涝区。
平原各河汛期20,000秒立方米洪量,排洪水道只约4,000秒立方米(1970),故“夏汛秋涝”已成规律,“春旱起碱”也很常见。这种“洪、涝、旱、碱”四大害都要解决。改变扇形水系缺点的办法是开“减河”,和在上游筑水库、造林。减河包括各大支流的新渠、新河在内,还有排河。大致恢复各河东流入海情况。在1970年已可排洪近30,000秒立方米(主要为漳卫新河、北、南排河、捷地减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碱地也随着获得较好解决;但是旱害仍未解除。海河平原在半旱区,雨期在6~9月,雨势又大又连续,几场大雨即需抗洪,过后每要抗旱。1920年大旱,98县受灾,春旱几成规律。
上游兴建水库截去了不少水量,人口增加和工业用水又耗用大量地下水,致使天津市一些地面由于地下水减少而下沉,下沉量达1.5米,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个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的吸水盆,地下水位低于外围60米;再加上减河排去大量河水,因此,解决养活一亿人口的海河平原的缺水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把黄河的水引入平原,把长江的水北调,即“
南水北调”,
滦河水南调等,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