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的业务范围是电磁无损检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检测、
电力电子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及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检测仪器的研制、开发,成果的转化及技术培训等。
简介
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激光技术、电力电子新技术、结构检测等方向的研究生,为相关部门培训检测评价方面的技术人才。本中心包括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水利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有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检测、电力电子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三个研究、开发小组,他们的课题都是围绕“中心”的研究、开发项目。
本中心包括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水利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有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检测、电力电子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三个研究、开发小组,他们的课题都是围绕“中心”的研究、开发项目。
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频谱分析仪、
网络分析仪、
阻抗分析仪、场强测量设备,高灵敏度数字示波器,
LCR测试仪,标准信号源和功率放大器,各种天线和测量探头、钢筋混凝土结构雷达、
钢筋扫描仪、
光谱分析仪、
电磁屏蔽室、大型横电磁波室、
功率分析仪、钳型电力分析仪等,价值约200多万元。
学术带头人
邹 澎
邹 澎: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电磁计量和电磁兼容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电磁环境、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的研究,在环境电磁场的测量、理论计算和预测,电磁兼容的理论分析、计算、测量和应用技术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1992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省教委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一本专著:《环境电磁场测量》(
中国计量出版社,1992),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的两个研究项目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金峰
高金峰,1963年1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郑州大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中心副主任,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网络管理中心主任)。
自1979年9月始,在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原郑州工学院、
郑州工业大学及郑州大学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评为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1996年获郑州市“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02年度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指导硕士研究生41余人,已有29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读研究生12人。主持或参加科技开发与服务项目近20项,已有10项项目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累计科研经费100余万元。作为第一获奖人分获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星火贰等奖1项、科技进步叁等奖2项;作为第二获奖人,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叁等奖1项。主持的产品开发项目,生产厂家接产后,成为
中国烟草总公司下文推广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县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际会议、各级刊物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一级学报及核心刊物论文20多篇。有6篇第一作者论文被SCI和EI收录,并被重要刊物发表的论文引用20余次。
出版专著及教材5本,其中,独著《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科学出版社,28.2万字),译著《
电气设备手册》(科学出版社,50万字),参编研究生教材《
现代电路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0万字),参编本科生教材《信号与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2万字)。参编的研究生教材是国家学位工作办公室最早推荐的10本教材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有
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信号检测与处理、电子技术应用等。在多年来的科研工作中,既坚持不懈地进行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课题的研究与跟踪,又将研究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非线性电路系统中的混沌、同步与控制方面。应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电量、非电量的检测与控制,低压配电控制系统的软
硬件开发等。
刘平
刘 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射频技术和
等离子体技术。多次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参加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主持了磁镜等离子体射频加热系统研制项目,参加了磁镜和托卡马克上的等离子体射频加热实验研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磁镜型等离子体火箭研究,验证了这类火箭的科学可行性,第一次成功测量了等离子体火箭的推力;
大功率开关电源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已经在企业中应用,转化为经济效益。
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高频通讯的
等离子体天线研究;横向合作项目,射频感应等离子体源射频发生器研制,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研制,高效率射频发射机研制等。
禹延光
禹延光,女,2000年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于郑州大学获副教授职称,目前被信息工程学院聘为教授。2002年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光学工程学科完成博士后研究。自2002年,应邀访问过意大利PAVIA大学、法国Toulous大学以及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同国内外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传感理论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该研究方向基于一个新浮现的测试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反馈干涉,实现对各种参数(如振动、位移、温度、激光参数、血液流动等)的高精度传感与测量。这种非接触、高精度测量方案,其研究涉及光学(半导体激光器)、电子学和精密测试科学,是信息传感、采集和探测的重要手段。
主要学术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参加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项。省级鉴定项目一项。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英文文章18篇,SCI检索4篇,EI检索14篇。合作出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著作一部。在IEEE期刊、会刊,英国JOA期刊以及国内《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连续发表关于所研究课题的学术论文多篇,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朱海堂
朱海堂(1964—),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型工程材料及其结构性能研究、在役工程的监测与健康诊断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等工作。2005年2月前往
日本茨城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从事
新型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以及混凝土结构物的健康监测与诊断研究。
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在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列入我国国家规范或行业标准,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王忠勇
王忠勇,博士,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998年6月毕业于
西安交通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
日本大阪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课题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军工课题3项,企业横向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理论上主要从事混沌控制和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发表在《物理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国家重要期刊上,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前景。应用上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及
过程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开发,为浙江横店集团开发的《电容包卷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深圳谱诺玛公司开发的《智能射频式商店防窃检测器》《基于DSP技术的商品防窃检测器网络》项目技术先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荣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科与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 和“河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人才培养
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激光技术、电力电子新技术、结构检测等方向的研究生,为相关部门培训检测评价方面的技术人才。
一、研究生培养
1、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 2、电力电子新技术 3、结构检测
二、培训
1、电磁环境检测 2、电磁兼容检测 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产品开发
2、激光自混合干涉型位移测量传感器研究;
3、“多点-1点”微波传输通讯系统;
4、环保设备运行状况无线电监测系统;
5、新型微波传输线的研究;
8、电阻类计量器具新型半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9、收、发一体的ESA检测器的研制;
10、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检测设备研制;
11、ICP射频等离子体源研制;
14、11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
15、智能射频式商品防窃检测器;
19、烟草收购县级联网系统;
20、实验动物楼温度、湿度及差压控制系统。
合作单位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河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河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