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凉州为十三州之一,其地东起陇坻,西至西域东界,
河西和
陇右同属
凉州刺史部,自此开始,
河西和
陇右这两个互相毗邻的地区在
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日趋紧密,逐渐演变为一个区域共同体,河陇地理概念也随之生成。
十六国时期,地处西北的河陇地区政局相对稳定,加之
五凉政权“文教兼设”,遂使河陇地区成为当时
北方的学术中心之一,河陇文学也在五凉时期达到了唐前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河陇文学受河陇
边塞“风声气俗”的影响,河陇文学自
先秦以来即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刚直劲健,慷慨任气,激荡着
华戎交汇的雄宏气势和力量。
班固在《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尚勇力鞍马骑射。故《
诗经·
秦风》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班固的这段论述,立足于地域文化的视角,将河陇一带的边塞属性、尚武之风与文学作品的慷慨之气联系起来,强调《
诗经·
秦风》是河陇地区“风声气俗”的历史产物和文学呈现,比较深入地阐释了河陇文学与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陇地区的著名作家,大部分出自河陇著姓。尤其是
天水赵氏,
陇西李氏,
狄道辛氏,
安定梁氏、皇甫氏、张氏,
武威段氏,
敦煌张氏、宋氏、索氏、氾氏、阴氏等“河陇世族”或“西州著姓”。
东汉后期,河陇地区的著名文士及其作品,足以代表当时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的一流水准。
梁竦著《七序》,
班固见而称赞。“凉州三明”(
皇甫规、
张奂、
段颎)文武兼备,名重当时。
侯瑾、
赵壹跻身于《
后汉书·文苑列传》。
王符隐居著书,指陈时弊,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之一。
秦嘉、
徐淑伉俪情深,《赠妇诗》堪称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张芝、
张昶书文兼擅,引领了汉末新的
士林风尚。
十六国时期,
前秦氐族苻氏、
后秦羌族姚氏、
北凉卢水胡沮渠氏、
南凉鲜卑秃发氏(河西源氏)、
西秦鲜卑乞伏氏等作家群的出现,为多元一体的河陇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新的色彩和新的文学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