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在得人
古文词汇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人,苻雄之子,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苻健之侄,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
原文
苻坚(1)召见高泰,悦(2)之,问以为治之本(3)。对(4)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5),审举在核真(6),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7)。”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8)。”以为尚书郎。泰请固还州,坚许之。(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1)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君主。
(2)悦:高兴,愉悦。
(3)本:根本,指治国的根本办法。
(4)对:回答。
(5)审举:慎重推荐。
(6)核真:考察真实情况。
(7)官得其人:指官府得到了合适人选。
(8)辞简而理博:博:深广。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
译文
苻坚召见高泰,感觉很高兴,便向他询问请教用来治国的根本。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真实的情况(能力)。每个官位得到了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你说得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阐发
审举与核真。高泰说的治理国家或地方,最重要的是在于挑选到合适的人才,这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他提出选择人才的两个关键问题:审举与核真。如果不把住这两关,那么钻营的人就会乘虚而入,任人唯亲的局面也难以改变。
借鉴感悟
我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有一次召见高泰,问他治国之本是什么。高泰答道:“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布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符坚听后赞赏说:“可谓辞简而理博失。”(《资治通鉴》卷一百三·第3260页)
高泰这番话,今人仍不无可供借鉴之处。治本在于能否得人才,得人才在于要经过慎重的推举,慎重的推举在于要对人才考察清楚真实情况,如是未有得到了真正人才而国家治理不好的。我们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在一切战线、一切地区、一切部门、一切单位进行破旧创新的改革,则就需要有大批治国的人才;而大批治国人才的发现,是需要靠上上下下的有识之士来“审举”的。如何“审举”?关键在于“核真”—要考察清楚是否真正的贤才。若不“核真”,就谈不上是“审举”;若不“审举”,安能“得人”;若不“得人”,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当今选拔成千上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时候,我们重温一下古人的这番话,并从中汲取一点积极的精神,似乎还不是多余的。
人物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动战争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洪率族归服,并迁徙到河北临漳一带。后又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不久自称秦王。苻洪死后,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据关中,次年称帝,建都长安。苻健是苻坚的伯父。苻坚的父亲苻雄因辅佐长兄创业有功,被封为东海王。苻雄死后,苻坚袭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13:36
目录
概述
原文
注释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