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灭尽经
佛教经典
佛教经典,又名《佛说法灭尽经》,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槃前讲述末法时代后期佛教与佛法彻底灭亡之时的惨状。参见《乾隆大藏经》第466部(第47册)。是佛教著名的预言经,此外预言经还有《十梦经》、《七梦经》等。
内容简介
佛陀曾在涅槃前,住在拘夷那竭国。其对弟子阿难及他人说,在其身后佛法将会有灭亡的时候,彼时社会混乱、魔道盛行。会有魔鬼假装佛教徒,对佛法进行破坏。即使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佛教修行者对世界的苦难作出贡献,也难免受到这些魔鬼们的嫉妒与贬低,使虔诚的佛教徒无法进行修行。这些魔鬼只知道贪淫无道,毫无怜悯,伤害众生,对佛法毫不尊敬。佛法要灭亡的时候,人们无法对佛法有恭敬之心,天界的善人哭泣,天逢干旱、粮食无收、瘟疫肆虐、死亡遍野。民众更加苦难,而官吏贪得无厌,恶人将越来越多。最后,日月时间变短,寿命也随之短促,男子寿命很短,而女子则长寿。后天降大水、众生混杂于水中被鱼鳖吞食,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来救,而众多魔鬼从中阻碍、驱赶。部分有善根的众生,进入山野地方,淡泊名利遵守佛法,以得到欢喜。之后,又有诸天卫护着 月光童子菩萨出世,月光童子菩萨与众人相逢,共同兴盛佛法正道,一共有五十二年。
佛法要灭亡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会首先消失,之后十二部经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现,沙门的袈裟忽然间就变成了俗家样式。佛法灭亡时,就如同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格外亮一点,随即马上熄灭。这样之后,要过数千万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众生长寿,并得以救度。
佛陀取该经为“法灭尽”,宣告一切众生,希望大众能分别决断。
另外经文中的“月光”指得并不是月光菩萨,而是指忉利天的月氏天子,后来转世为佛陀称赞的月光童子。《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中说道“佛言。天帝。月氏天子佛欲释命当护正法受持奉行。如来灭度之后。最于末世法欲尽时。当住此阎浮提。于彼世时当授人民如是比像深妙之法。优奥无量精进将养。化不可计亿百千人住斯法忍。法没尽后人间终没。生兜术天弥勒菩萨所。启受于此诸佛世尊微妙之道化。”
图书原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然无所说,光明不现。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尚,教化平等,怜贫念老,救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
“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佚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没,当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尅,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处,日月转促,人命转短。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无有豪贱,没溺浮飘,鱼鼈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与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王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圣王去后,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
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
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注释:
1. 佛在拘夷那竭国。即拘尸那揭罗国城,又称拘尸城,或拘尸那城,汉译茅城,位于今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尔镇(Gorakhpur)凯西亚村(Kasia),唐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云:“拘尸那揭罗国,城郭颓废,邑里萧条,故城砖基周十馀里,居人稀旷,闾巷荒芜,城西三四里,渡恃多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起树类槲(音胡),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其大砖精舍中,作如来涅槃之像,北首而卧(卧佛),傍有窣堵波(即半球状坟冢),无忧王所建,基虽倾陷,尚高二百馀尺,前建石柱,以记如来寂灭之事。”
2. 如来三月,当般涅槃。般音盘,乐也,《尔雅.释诂》曰:“怡、怿、悦、欣、衎(音看)、喜、愉、豫、恺、康、妉(音耽)、般,乐也”;《诗.卫风.考盘》曰:“考盘在渊”,毛传云:“考,成;盘,乐也”;《书.无逸》曰:“文王不敢盘于游田”,西汉孔安国传云:“文王不敢乐于游逸田猎”,清阮元挍勘云:“按《后汉书.郅恽传》注,引此经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3. 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央,尽也,《汉武帝.李夫人赋》云:“惜蕃华之未央。”
4. 来诣佛所。诣音益,候至也。
5. 稽首于地。稽音启,《周礼》:“辨九拜”,稽首之礼最尊。
6. 五逆浊世。《佛光大辞典.五逆》释文云:又作五逆罪,即五重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有大乘五逆和小乘五逆之分。小乘五逆(单五逆)指:害母(又作杀母)、害父(又作杀父)、害阿罗汉(又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又作出佛身血)、破僧(又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则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将成为堕无间地狱之因,故亦称五无间业,略称五无间,或五不救罪。分别而言,前三者指故意杀害父、母、阿罗汉。破和合僧复分为二,离开原来所属之教团,而成立新教团,行布萨、羯磨等事,称破羯磨僧;若立异师异说,而另组教团,则称破法轮僧。此外,俱舍论卷十八载,五无间同类业,又作近五无间、五无间同分、近五逆、类似五逆。即与上述之五无间业同类之五种罪业,指:污母阿罗汉尼、杀住定地菩萨、杀有学圣者、夺僧合缘及破窣堵波。 (二)大乘五逆(复五逆),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 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中之杀父、杀母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通说之五逆。 关于五逆罪之轻重,大乘义章卷七说杀父最轻,杀母次轻,杀阿罗汉罪复转重,出佛身血转转弥重,破和合僧最重。〔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四分律卷四十六、十诵律卷三十六、俱舍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九、顺正理论卷四十三、瑜伽论记卷三上、卷五、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四、俱舍论光记卷十八〕。
7. 魔道兴盛。《佛光大辞典.十魔》释文云:“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语出《大智度论卷五》。
8. 魔作沙门,坏乱吾道。沙音娑,沙门,又作娑门、桑门,《毛诗.鲁颂.閟宫》曰:“牺尊将将”,西汉毛苌传云:“牺尊,有沙饰也”,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沙,苏河反,刻凤皇于尊,其羽形婆娑然也。”
9. 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好,华丽;五色,彩色。
10.菩萨。菩提萨埵之简称。菩提,觉悟;萨埵,众生。
11.辟支。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
12.罗汉。即阿罗汉,即自觉者,小乘佛教中,修行所能达到之最高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应、不再生死轮回;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
13. 不识字句。字,文义;句,句读。
14. 为强言是。牵强附会。
15. 罪竟乃出。竟,毕也。
16. 无三宝处。三宝,佛、法、僧。
17. 县官尅罚。尅,苛刻也。
18. 沙门袈裟,自然变白。白喻俗界;缁喻僧界。
19. 恬怕自守。《康熙字典》:怕通泊。
白话文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国,再过三个月就是佛陀将要入涅槃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众与菩萨众围绕在佛陀的身旁,还有无量无数的群众都前往佛所住处,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礼拜。
世尊只是静静地沉默没有说话,身上也没有光明显现。阿难尊者向佛陀顶礼后对佛说:“世尊在往日说法前与说法后,都有大威德光明显现,今有无数大众聚会一处,为什么没有见到一点点光明呢?这当中必定是有什么原由的,我们愿意听闻这其中的意义。”佛陀仍旧沉默,不作回答。
阿难尊者象这样请问了三次,佛陀才对阿难及大众说:“我入涅槃后,佛法将要灭亡的时候,在这造五逆业的浊恶世间,魔道兴盛。魔在佛门内,外表装作修道人的样子,破坏捣乱我们的正道。穿着世俗人的衣裳,喜欢豪华的袈裟及各种彩色的服饰。喝酒、吃肉、杀害生命、贪图口味。没有慈爱之心,互相憎恨嫉妒。有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出现在世间,精进修习道德,对一切事物以诚敬相待,人们所可尊崇归向,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怜悯贫困、关爱老人、教育帮助穷人及苦难者。长期的以经典、圣像,教人恭敬、学习、遵行、供养。广做一切功德,心里面所想的全是恩赐众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献自身、舍弃万物去救济他人。不自爱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诽谤宣扬这些修道人的过恶,排斥、贬低、驱赶、遣散、除名,使不能够安住修道。”
这 些魔比丘共同造业,自此往后不修道德,寺庙空空没有一个修道人,道场(包含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荒废也不会去修整,到最后就毁坏了。他们只知道,贪取财物积聚不散,也不去修真正的福德。贩卖奴婢(包含购买劳动力)及财物,耕田种植(包含从事生产图财),焚烧山林(包含破坏环境伤害生命),伤害众生没有慈 心。根性低劣似同做人奴婢的人(包含金钱奴隶、名利的奴隶),出家作比丘、比丘尼,没有道德,放纵淫欲,行为污浊混乱,男女在一起不能遵守礼度。使正道逐步淡薄、消损,都是由这样的人造成的。或者有人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查,来依赖我们学道。恳求做个沙门,却又不能修持戒律,每半个月虽然表面上也可能有诵戒,但心里厌倦懈怠根本不想听闻,或者是把前面与后面略去,不肯完全尽说。经文不肯读诵与学习,或有读的人,又不能识别文字与章句,强辩自己的解说为正确,不肯去咨询明白的人,自高自大求好名声。以弄虚作假故作优雅的样子,以为很光荣,盼望别人都来供养自己。这些魔比丘(包含在家众魔头)在死后,精神该当堕落在无择地狱当中。在造作了五逆罪恶业中,所遭受的饿鬼、畜生之果报,都要经历过恒河沙那样多的劫数。三恶道罪受完之后,才出生在边疆小国及恶地,没有三宝的地方。
法要灭的时候,女子们精进修行,长期的作功德,男子却懈怠骄慢,不能采用法语。看到修行的沙门就象看见粪便臭土一样,没有信爱恭敬之心。佛法快要消失没有了的时候,各种天界中的善人都流泪哭泣,水与旱互不协调,五谷粮食不能正常成熟,不能够得到好的收成,还有很多温疫疾病四处流行,受灾死亡的人数非常多。人 民忙碌辛苦,官府却谋划得很苛刻。不能顺合道理,整天想的是享乐及迷乱。恶人越来越多,就象大海中的沙子那样多。善人却很少,只有一两个。劫将要到达尽头,所以日与月的时间也变短了,人的寿命也转而短促。四十岁头发变白,就成了老年人,男子因为放纵淫欲,精力费尽而死亡。男子的寿短,女子的寿长,或者有男子寿命六十岁,女子却有七、八、九十岁或至一百岁的。到后来,有大水忽然发起,经常一下子就来到,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期。世间人们不能正信,依旧作往常的事。很多众生混杂在一起,不管是豪门还是贱姓,都沉没漂浮在水中,被鱼鳖等吃咬。当时有菩萨、辟支、罗汉,想来相救,众魔却从中阻挠、驱逐,使不能赶到、 相会、参预解救。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根性的众生,进入大山有福德的地方,泰然淡泊遵守本份,以达到欢喜快乐寿命延长。后来,有诸天卫护着月光童子菩萨出世,月光童子菩萨与三乘众人遭遇相逢,共同兴盛我们的正道,有五十二年。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首先会消灭掉,十二部经典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会再出现,连文字也不能见到。沙门的袈裟不觉之下,就自然地变成了俗家样式,跟在家人的服装没有什么两样了。佛法灭亡时,就好比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变得更亮一点,跟着就灭了。我法灭时,就跟油灯灭时相似,也会兴盛一下。自此 以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样之后,要过数千万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滋润茂盛,树木很长很大,人都有八丈高,人寿命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到救度的数量,多得到没有办法称名计算的。贤者阿难向佛礼拜后,问佛说:“应该用什么名字叫这部经呢?怎样的去奉行受持呢?”佛说:“阿难!这部经的名字可叫做‘法灭尽’,宣扬告知一切众生,让众生能分别决断。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后,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全部都向佛顶礼离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6:3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