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塘
渔业术语
泛塘指当养殖水体中溶氧量低于其最底限时,就会引起鱼类大规模窒息死亡的现象。
泛塘原因
泛塘原因错综复杂,需要综合分析,主要以下个方面。
1、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快增长和繁衍,导致呼吸所耗费的溶氧增加而使得水体缺氧。
2、肥料、鱼类排泄物及其它沉积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耗去大量溶氧。如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过发酵的农家肥,饲料投喂过多而大量剩余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发酵分解等都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得水体严重缺氧。
3、气温、水温增高,气压低,从大气溶于水中的氧有减无增。
4、连续的阴雨天气,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又消耗大量氧气使得水体缺氧。
5、天气的突然改变,比如雷阵雨气压很低,水中溶氧减少,而短暂的雷雨,使池水的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的对流使池底腐殖质翻起,加速分解,继而消耗大量氧气,有时并伴随着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释放导致鱼的大量缺氧死亡。特别是沉闷的凌晨,经过一夜的消耗水中的溶氧已经到最低点加上沉闷的天气导致水体严重缺氧,如果没有及时增氧措施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泛塘。
预防泛塘的发生,是池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和抢救工作。
1、池塘养鱼,特别是精养高产池一般投放的鱼种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但一定要合理的调节放养密度,严禁超过池塘的最大蓄鱼量。不要盲目的用大量施肥的办法来不断提高浮游生物量或大量投喂人工饲料来提高产量,那只会导致恶化水质、增加缺氧的危险,因此池塘养殖要实行合理密放,看具体情况施肥。
2、施放的农家肥,特别是粪肥,应发酵后使用;投喂饲料要科学合理,不要盲目依赖多投饲料来提高产量。对于水体恶化的池塘要经常冲水,降低泛塘的危险 。塘底的淤泥不能太厚,其深度不要超过10cm。对于池塘过深的淤泥,必须在每年清塘晒干清除出池塘。
4、养殖期间在不影响池水肥度的情况下,要不间断地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质达到肥、活、爽的要求。
5、实行“轮捕轮放”养殖法,实行捕大留小或捕大补小,及时抽稀蓄鱼量即降低泛塘危险又增加池塘鱼类产量。
6、配备增氧机和抽提水设备,定期加注新水,定期开机增氧,增加预防缺氧“泛塘”的能力,同时对泛塘发生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救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现象描述
泛塘则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和雷阵雨天气,最易发生泛塘事故,并多发生在半夜到凌晨这段时间内,且池塘水质越肥、鱼越密则泛塘的可能性越大、泛塘程度越严重。气压很低,水中溶氧减少,而短暂的雷雨,使池水的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的对流使池底腐殖质翻起,加速分解,继而消耗大量氧气,有时并伴随着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释放导致鱼的大量缺氧死亡。泛塘死鱼以银鲴、鳊、鲂、鲢、鳙等较常见,其它种类较少死亡,鲤、鲫一般不易死亡。
判断与解救
时间判断
中毒死,在白天、夜晚都可发生。一般无季节、天气之分,与池塘水质肥瘦、塘鱼放养密度关系不大。多与厂矿排污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或是农田施药时在池塘中清洗施药器械;以及防病治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个别不法分子投毒偷鱼等有关。泛塘则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和雷阵雨天气,最易发生泛塘事故,并多发生在半夜到凌晨这段时间内,且池塘水质越肥、鱼越密则泛塘的可能性越大、泛塘程度越严重。
表现判断
发生塘鱼中毒时,鱼类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能力而死。而泛塘表现为塘鱼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各处,口一张一合,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收氧气。严重时在浅水处浮头的银鲴、鲂鳊等,浮头后便肚皮慢慢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朝上而死。
种类上判断
塘鱼中毒死亡一般不分种类与大小,连底层鱼如,甚至泥鳅等都会死亡,严重的全塘鱼死光。泛塘死鱼以银鲴等较常见,其它种类较少死亡,鲤、鲫一般不易死亡。
解救措施
以上两种原因引起的死鱼,只要发现及时,均可解救。发生泛塘的急救措施是及时大量冲注新水和开机增氧,水源加注不便又没有增氧机的池塘可施用过氧化钙进行增氧,或泼洒黄泥浆、明矾等凝结剂。塘鱼中毒的急救措施是,凡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应立即大量冲注新水,放出池中老水,连排连灌,直到池鱼恢复平静。水源困难的池塘,应立即拉网捕鱼,将鱼迅速转移到无毒的池塘或水沟、网箱中暂养,等原池塘的毒水处理妥当后再放回原池塘。对甲胺磷、辛硫磷、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引起的中毒,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浆的办法缓解毒性,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对毒杀酚、五氯酚钠等农药引起的药害,采用泼洒人尿的办法有解毒作用,每亩水面泼洒300千克~400千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8 10:25
目录
概述
泛塘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