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后镇,隶属于
福建省
南平市
延平区,地处延平区东部偏北,
武步溪上游。东与
宁德市
古田县凤都镇接壤,西与
南山镇毗邻,南与
巨口乡、
赤门乡相连,北与
建瓯市
迪口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14.4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洋后镇常住人口为6440人。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积善乡遵教里。
明代时期,属南架遵教里。
清袭明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四区(大凤区),为遵教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樟湖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遵福乡,属南平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第二区(大琪区)。
1950年10月,设洋后乡、大演乡、大禄乡、后坪乡,属第二区(凤池)。
1956年8月,改为洋后乡、大演乡、大禄乡,属大凤区。
1958年11月,属大凤飞跃公社;次年,属大凤公社。
1961年9月,成立洋后公社,属大凤工委。
1963年3月,属南平市。
1984年9月,改为洋后乡,驻洋后村。
1992年12月,改为洋后镇。
1995年1月,撤市设区,属南平市延平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洋后镇辖10个行政村:洋后、南新、王乾、后坪、中洋、坑门、大演、良坑、大禄、浮山,下设75个村民小组。有70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洋后镇辖10个行政村:洋后村、南新村、大演村、中洋村、坑门村、王乾村、后坪村、大禄村、良坑村、浮山村,镇人民政府驻洋后街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洋后镇地处
延平区东部偏北,武步溪上游。东与
宁德市
古田县凤都镇接壤,西与
南山镇毗邻,南与
巨口乡、
赤门乡相连,北与
建瓯市
迪口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14.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洋后镇地形以高山、半高山为主,少部分为
丘陵地。主要山脉有太宝山山脉、银山头山脉。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境内最高峰银山头位于东部,海拔1237.7米;最低点大演村位于东南部,海拔230.7米。
气候
洋后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
气温16.3℃,1月平均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6.3℃;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9℃(1953年8月10日)。年平均
日照时数1709.9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9%,日照最多年份出现在1963年,为2236.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日照最少年份出现在1952年,为1317.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0%。年总辐射98.8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
降水量17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2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066.4毫米(195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21毫米(197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5月,5月最多。
水文
洋后镇境内属
闽江水系。
武步溪自宁德市古田县樟仔林入境后汇入闽江,境内流域面积约达379平方千米,境内河长55千米。
自然灾害
洋后镇主要有洪涝灾害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2次,主要发生在5—6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18日,由于连续强降雨,山洪暴发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农田、道路被冲毁严重,致使全镇总经济损失达4787万元。
自然资源
洋后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高岭土矿、铁、辉绿岩矿、铅锌矿、硫铁矿等。毛竹资源丰富,有毛竹林面积1666.7公顷。
人口
2011年末,洋后镇总人口1283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44人,城镇化率45.5%。另有流动人口959人。总人口中,男性7064人,占55.04%;女性5772人,占44.96%;18岁以下2643人,占20.6%;18—60岁8521人,占66.4%;60岁以上1672人,占13%。人口以
汉族为主,达12340人,占96.1%;有
畲族1个少数民族,共496人,占3.9%。2011年,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1.1‰,
人口自然增长率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7人。
2017年末,洋后镇常住人口为5769人。
根据延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洋后镇
常住人口为6440人,其中男性3501人,女性2939人;常住人口中0-14岁1178人,15-59岁3447人,60岁及以上1815人(其中65岁及以上132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洋后镇完成
财政总收入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6万元,比上年增加20%。完成营业税92.5万元,增值税270万元,企业所得税36.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4元。
2019年,有工业企业2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洋后镇
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4.7%。
粮食作物以
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2593吨,人均202千克,其中水稻1505吨。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3公顷,产量88吨;蔬菜种植面积30公顷,产量5064吨,主要品种有包菜、大白菜、芋子、山药,其中包菜745吨,大白菜1062吨,芋头18吨,山药26吨。
洋后镇畜牧业以饲养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羊饲养量850只,年末存栏430只;牛饲养量105头,年末存栏48头;家禽饲养量8.9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19吨,其中猪肉203吨,牛肉5吨,羊肉10吨;禽蛋388吨。畜牧业总产值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5%。
2011年末,洋后镇累计造林3866.7公顷,其中防护林1933公顷,经济林866.7公顷,竹林1733.4公顷,四旁树木1.2万株,林木覆盖率76.7%,活立木蓄积量58.3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866.7公顷,产量3985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油奈,其中柑橘2808吨,油奈160吨。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200吨,渔业总产值2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
工业
2011年,洋后镇实现
工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2家,实现产值6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洋后镇有
商业网点78个,职工121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0万元,比上年增长8%。
金融业
2011年末,洋后镇存款余额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各项贷款余额0.4亿元,比上年增长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洋后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4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6所,在校生492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5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38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7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洋后镇有剧院1座,座位600个,每万人拥有1个,年演出5场次,观众达5000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12场次,观众达6000人次;俱乐部12所;
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1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
2011年末,洋后镇有体育场地3处。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洋后镇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11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万人次,住院手术3台次,出院病人42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91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洋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户,人数7人,支出9468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12.7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4户,人数370人,支出25万元,比上年增长9.2%,月人均56.3元,比上年增长0.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0人,支出10.1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农村医疗救助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0人次,共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临时救济28人次,支出0.5万元,比上年增长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2万元。参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604人,参保率92.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洋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2千米,投递点8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1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5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600件,征订报纸13.7万份、期刊2412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34.5%;移动电话用户143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0%;光缆线路总长达30千米,主干电缆达100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300个,宽带接入用户300户,比上年增加6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洋后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生产能力1000吨/日。
2011年末,洋后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8.8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7条,总长度78.5千米,用电负荷5390千瓦。
2011年末,洋后镇有花坛10个,四旁树木0.5万株,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洋后镇有801县道(洋莱线)过境,境内长度10.8千米。2011年末,全镇10个行政村的公路进行硬化改造33.5千米,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11年,客运总量7.9万人次,货运总量3000吨。
历史文化
洋后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洋后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