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系统
特定区域由人可进入的或具有水力联系的相互连通的洞穴管道
洞穴系统,是特定区域由人可进入的或具有水力联系的相互连通的洞穴管道,也指具有复杂洞穴通道和洞厅的洞穴。
摘要
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 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
名词释义
特定区域由人可进入的或具有水力联系的相互连通的洞穴管道,也指具有复杂洞穴通道和洞厅的洞穴。
简介
概论
中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 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不少洞穴在隋唐之前就已有游人参观、探险,留下大量石刻、题记等文物。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亲自探查了南方300余个岩溶洞穴, 成为世界洞穴探险和考察的先驱。近代,以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为代表的我国岩溶洞穴考古和洞穴文化研究举世瞩目。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中外联合洞穴探险活动的开展,探测了一批探测难度很大的巨型洞穴系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越来越多的岩溶洞穴被发现、被探测、被开发。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调查的洞道长度超过500米的岩溶洞穴在400个以上。截至2002且5月,我国实测长度超过3000米的洞穴有108个;被开发的游览洞穴总数约3000个;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洞穴近百个。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统是广西乐业百朗地下河洞穴系统,已探测到总长达75公里的洞穴通道;其次是湖北省利川县腾龙洞,水洞和旱洞总长度为52.8公里;贵州省修文白龙洞洞穴系统、镇远聋子河大溶洞、绥阳双河洞和多缤洞的洞道长度都超过20公里。许多洞穴中有巨大的洞穴厅堂,全世界已知平面面积大于30000平方米的单个厅堂共有24个,中国就占有7个,贵州格必河洞穴系统中的苗厅面积11.6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从单个大厅的体积看,广西乐业县大槽洞穴中的红玫瑰大厅体积为7百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
名词解释
[白云石]即白云岩的矿物名称,其化学成份为CaMg(CO3)2。  [边石]水流过积水池边缘形成的碳酸钙沉积。边石的边为花边,有的成小坝,边石内常积水成塘。边石是地下水沿不平坦洞穴底部流动时由于二氧化碳散逸,碳酸钙沉淀形成。
[边石坝]横过水流方向形成的凸向下游的坝状边石。
[穿洞]沿地下河道或脱离地下水位的河道的两端开口、洞内透光的洞穴廊道。
[洞穴]英文cave,自然形成的人可进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蚀、侵蚀和风蚀作用而成。
[洞穴沉积]由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洞穴机械沉积、流水沉积以及次生化学沉积物沉积的通称。
[洞穴探险]英文caving,即进入洞穴进行探险活动。
[洞厅]具有较大洞长和洞宽的洞中空穴。
[落水洞]由流水沿裂隙进行侵蚀、溶蚀以及塌陷作用形成的消泄地表水的垂向洞穴,常与地下洞道或洞厅相连,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洞穴崩塌堆积]从洞顶、洞壁、洞口伴随崩塌作用形成的块石、碎石和角砾石堆积物的统称。
[洞穴生物堆积]主要由动物粪便、骨骼所形成的土状洞穴堆积物。
[地下河]又称暗河,具有河流特性的地下通道。
[洞穴生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洞穴生物只能在洞内特定环境中繁衍,在洞外已失去生存能力的生物,故又称真洞穴生物。如低等植物藻类、微生物、脊椎动物盲鱼、盲鳅,无脊椎动物蜘蛛、马陆、班灶马、蜈蚣等。洞穴动物眼睛明显退化,缺乏色素。广义洞穴生物指洞内分布的所有生物种群。
[洞穴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只在洞口附近出现一些特殊植物,向内随着光的强度减弱,植物种类迅速减少,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它们主要有羊齿植物、苔藓和地衣、藻类。
[洞穴动物]包括真洞穴动物、喜洞穴动物和寄居性洞穴动物。a.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洞内黑暗世界中,不能生活于洞外环境的动物,体内通常缺少色素,完全没有眼或仅有很小的眼,但触角很长,嗅觉灵敏,具有低消耗能量的新陈代谢。如洞穴鱼、洞螈、洞穴蜘蛛、尺蛾和膜足硬肢马陆。b.喜洞穴动物,在洞穴内完成生命循环、能在洞外黑暗潮湿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蚯蚓、某些蝾螈。c.寄居性洞穴动物,临时寄居于洞内的动物,如蝙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17:47
目录
概述
摘要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