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信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2年,历经人民公社管理、国家银行托管等历史阶段,1996年与5农行脱钩,交由人行、银监管理。
农信简介
60年风雨征程,60年改革发展,浙江农信系统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创业、改革、发展之路。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2年,历经人民公社管理、国家银行托管等历史阶段,1996年与农行脱钩,交由人行、银监管理。2003年6月,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要求省级政府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浙委办〔2004〕5号),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浙江省农信联社)成立,履行对浙江农信系统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主要承担“管方向、管班子、管风险、优服务”的行业管理任务。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管理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人行、银监、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农信联社团结和带领浙江农信系统全体干部员工,以服务跨越发展、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造福民生、奉献社会为己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的完美嬗变。目前,浙江省农信联社在全省11个地市设立办事处,下辖38家县(市、区)农信联社、40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村商业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200余个,员工43000余人,已成为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农信系统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经营方向,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等重大创新型金融产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到2011年末,全省农信系统各项存款余额8931.27亿元,居全省银行业第1;各项贷款余额6396.60亿元,居全省银行业第2。承担了浙江省二分之一的农业贷款和近四分之一的小企业贷款,支农支小贷款存量、历年增量、服务覆盖面均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十二五”时期,浙江农信系统将深入实施“一条道路、两场革命”战略构想,打响“浙江农信”品牌,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便民快捷的社区银行、个性鲜明的特色银行、稳健经营的平安银行协调发展的和谐银行,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支持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在新起点上为浙江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标志释义
浙江农信系统标志由图案和“浙江农信”组成。
图案由传统古钱币演化而来。中间既是草书“之”字的写意,又是之江的象形,有明显的浙江区域特性;同时还暗含阿拉伯数字“3”,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生万物”的概念。图案中的绿色象征大地、农业、自然,蓝色象征蓝天、现代、科技,体现出服务“三农”的理念,又表露出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决心。
“浙江农信”,核心要义有三。第一,基石是“浙江”;第二,根在“农”字;第三,本为“信”字。
由图案和“浙江农信”组成的标志整体,既象征着保持全省81家行社的法人主体地位,又寓意着将全省81家法人行社凝聚成为主导地方金融力量的大系统,打响“浙江农信”品牌,提高社会公众对全省农信机构的整体认知度和识别度,进一步促进全系统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走好做强做优之路。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建设“统分结合、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财务良好、内控严密、和谐文明”的“新型浙江农信”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转型创新、打响品牌,将浙江农信建设成为“全国农信的行业标杆”、“地方金融的中坚力量”、“支农支小的领先机构”。
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为确保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浙江农信系统将全面实施“123456”发展战略,即“一条道路、两场革命、三项工程、四种能力、五大平台、六个银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08:52
目录
概述
农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