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流域性特大洪水
海河流域发生的流域性特大洪水。经水利部综合分析研判,依据《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命名。
流域简介
海河流域总面积达30余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五大支流的洪水全部要经过天津的海河干流汇入渤海。海河水系有五大支流,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这些支流呈扇状分布,最后汇集于海河干流。
洪水信息
形成原因
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北上与冷空气交绥影响,7月28日8时至8月2日8时,海河流域5天面平均雨量达153毫米,降雨总量487亿立方米,为海河流域1963年以来的最强降雨。受强降雨影响,子牙河系、永定河系、大清河系先后发生了编号洪水,宁晋泊、大陆泽、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区、共渠西、永定河泛区等8个蓄滞洪区相继启用。其中,永定河发生1956年以来最大洪水,大清河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无论是海河流域遭遇的降雨还是在海河流域形成的洪水,都是极端且罕见的。
暴雨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带来了非常充沛的水汽,二是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三是太行山前的地形抬升作用。
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产生的强降雨 主词条:
洪水特点
从洪水的形成原因及特点看,太行山、燕山迎风区为大暴雨的集中地带,发源于迎风坡的子牙河、大清河等河系呈扇形分布,各河洪水一般均以陡涨陡落、洪量集中、洪峰高、历时短的形式出现,极易造成特大洪水。此外,海河流域山区地形陡峻,植被覆盖较差,降雨产汇流快,从山区降雨到河道出山口出现洪水,最长不过1~2天,短的仅几个小时。同时,山区、平原之间过渡带短,河流源短流急,洪水出山后,直接进入平原地区,洪水来势迅猛。
洪水演进
2023年7月31日,水利部判定,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2023年8月3日,水利部判定,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2023年8月12日,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发布:根据最新洪水调查和实测成果,经水利部综合分析研判,2023年海河流域子牙河发生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依据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本次洪水判定为流域性特大洪水,并命名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等级分类
依据相关规定,流域性洪水分为三个等级:流域性特大洪水、流域性大洪水、流域性较大洪水。
划分代表站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七大江河流域分别有洪水划分代表站,代表站能够实时监测水文数据并上报。当发生洪水时,会依据这5个河系洪水组合进行初步判定。海河流域的代表站分别为:
北三河水系的蓟运河于桥水库、潮白河密云水库、北运河北关枢纽;
永定河水系的官厅水库和三家店枢纽;
大清河水系的新盖房枢纽和十方院水文站;
子牙河水系的黄壁庄水库和艾辛庄枢纽;
漳卫河水系的岳城水库和元村水文站。
发生水系
子牙河
2023年7月30日,受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黄壁庄水库当日23时入库流量涨至3615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水利部将洪水编号为“子牙河2023年第1号洪水”,为2023年中国大江大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
水利部维持京津冀洪水防御Ⅱ级应急响应,8个工作组正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防汛一线指导地方做好洪水防御工作。
永定河
2023年7月31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发布消息,海河流域永定河系永定河三家店水文站当日11时流量达到500立方米每秒,为永定河2023年第一次达到编号标准的洪水,依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确定此次洪水编号为“永定河2023年第1号洪水”。
大清河
2023年7月31日11时,海河流域大清河系拒马河张坊水文站流量达到1600立方米每秒,依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确定此次洪水编号为“大清河2023年第1号洪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已派工作组赴京津冀晋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督导洪水防御工作,并派出水文应急监测队,赴北拒马河重点断面开展“以测补报”应急监测。主词条:大清河2023年第1号洪水
全力抗洪
应急响应
2023年8月12日20时,根据《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应急响应预案》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海河防总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降至Ⅱ级,海委将洪水防御Ⅰ级应急响应降至Ⅱ级。
治理方略
海委防御处解读防御体系:面对流域性特大洪水,海河流域采取“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略。
洪水防御
基于暴雨洪水特点和流域本底条件做好洪水防御工作,充分发挥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作用,综合运用天气雷达、测雨雷达、雨量站、各类水文测站,精准预报、监测雨情,实现关口前移、防线外推,为应对暴雨洪水赢得宝贵时间。
具体到本轮暴雨洪水防御,在北运河洪水防御工作中,海委按照水利部部署,科学调度北运河北关、土门楼等枢纽,滚动会商分析研判,动态预测北关枢纽洪峰流量,不间断组织京冀两地实时调整调度措施,最终合理调度运潮减河、青龙湾减河分泄流量,成功避免了下游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启用。在永定河洪水防御工作中,海委与北京反复会商,研判官厅山峡洪量变化趋势,提出卢沟桥枢纽采取梯级加大拦河闸泄量,相机利用大宁水库等分蓄洪水的措施,并提醒天津、河北做好永定河泛区运用准备。在大清河洪水防御工作中,海委与天津、河北多次会商研判,综合大清河南北支上游来水情况、水库蓄泄情况、白洋淀水位控制及东淀行洪滞洪情况,深入研判贾口洼蓄滞洪区启用可能性。督导天津、河北两省市充分发挥上游水库拦洪作用,科学合理控制白洋淀水位,为东淀人员撤离、洪水分泄争取时间;有序做好东淀蓄滞洪区人员转移避险、围堤隔堤巡查防守等工作,及时清除阻碍行洪的阻水堤埝,为行洪创造良好条件。
调运物资
2023年8月6日晚,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再次紧急向天津调运700万条编织袋、300万平方米复膜编织布、1000件救生衣等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截至2023年8月9日17时,大清河台头段水位6米,上百米宽的大清河道水位达到7月31日行洪以来的最大值。河道垄沟内有的大树被淹没大半只剩树顶,而堤岸那边,便是村民连片的房屋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
2023年8月10日消息,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北方主要河流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先后发生编号洪水,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级别。为此,海河流域各方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抗击洪水,保卫家园。
泄洪入海
行洪河道
天津市境内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新河是天津承载洪水的主要河道。由于海河流域持续行洪过程,这三条河道行洪河道持续高水位运行。
根据洪水测报,7月27日至8月14日,天津市累计承接上游洪水29.2亿立方米,下泄入海水量24.44亿立方米,预计后续还有12.3亿立方米洪水入境,洪水退水过程将持续到9月底。
自2023年7月31日至8月11日16时,位于天津的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等3条入海河流,共计下泄本次海河流域洪水超过22亿立方米。大清河继续保持高水位运行。永定河上游行洪已接近尾声,永定河泛区正在缓慢退水。子牙河洪水正通过天津市滨海新区子牙新河向下游行洪,行洪过程总体平稳。连日来,天津的主要入海闸口已经悉数打开、全力泄洪。
资源利用
2023年8月12日,根据实际情况,海委调度海河下游局管理的西河闸枢纽,通过西河(子牙河)小流量分泄大清河来水入海河,一部分来水经新开河、金钟河进入永定新河入渤海,一部分来水由海河口泵站排入渤海,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改善天津市中心城区水环境,并在确保海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减轻大清河压力。
流域历史
2023年8月11日,水利部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和复盘检视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7月下旬以来海河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主词条: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15:16
目录
概述
流域简介
洪水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