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带指海洋上的自然地理分带。和陆地表面相比,广大的海洋水域,表面均一,海洋表层的温度、
盐度、
气体组成、表面水层动态以及海生生物的分布等也都具有纬向地带性。但由于海洋水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巨大的运动性,故海洋地带性的表现不如陆地自然带清楚,各带之间的界限也只能约略地确定,海洋自然带也较陆地为少。
和大陆自然带的划分一样,热量带仍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基础。根据冬季水温的分布,海洋表层水体可分为:冷水(20℃)等不同的类型。这样整个海洋可以划分出七个热量带: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和南极带。其中两个是具有恒定极低温度、浮冰、极夜和极昼的近极地地带;两个是四季分明的温带;一个是具有恒定高温的赤道带。
①
北极带,地处高纬区,太阳辐射量较少。冬季干冷,最冷月1~3月平均温—30~-40℃;夏季凉爽,7~8月份平均温0~5℃。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有
北极鲑、
北极鳕、
北极熊及海豹等;
②
北温带,大体相当于北纬30~60°。全年盛行西风,气候温暖湿润,最热月8月平均温10~22℃,最冷月2月0~10℃。因受洋流及大气环流影响,大洋东侧的平均温比西侧低5℃。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以鳕、鲱、毛鲜鱼、鲽、多种藻类、贝类及
甲壳类等为主;
③北热带,大体位于北纬10~30°。全年气温均较高,冬、夏季温差不大(最热月平均温22~25℃,最冷月15~20℃)。多热带气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带内东西部海区气温、降水差异明显。海洋生物亦属贫乏型,主要是同种个体数量的贫乏,其中以沙丁鱼、鲐、鳀、虾等较重要;
④
赤道带,大体介于南北纬10°间。终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5~28℃,年降水量1500~2000米,赤道附近可达2000~3000毫米。海洋生物较丰富,属多生物型,以
竹荚鱼、沙丁鱼、鲭、鲷、鲈、
头足类等为主;
⑤
南热带,位于南纬10~30°。热量、降水与北热带相似。亦属少生物型;
⑥
南温带,大体介于北纬30 ~60°。全年盛行西风,其中南纬40~60°洋面上,因三大洋相互连通,风力很强,素有“咆哮西风带”之称。热量、降水状况类似北温带。
海洋生物资源属丰富型,尤以
磷虾及鲸资源丰富,但因食物链短,生态系统脆弱;
⑦
南极带,大体在南纬60°以南,相当于
南极辐合带以南。冬季严寒,夏季最热月2月平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250毫米。海洋生物贫乏,以冷水性磷虾、鲸类及
海象、海豹、
企鹅等为主。
7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学者博格达诺夫(D.V.Bogda- nov)等对海洋自然带作进一步详细划分,从南、北极带中划分出亚南极带与亚北极带,从南、北热带中划分出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最终将世界海洋划分为11个自然带,每个带同陆地上的自然带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