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蚯蚓
中药材
海蚯蚓:体圆柱形,壁薄柔软,前端粗,后端细,形似蚯蚓,体长150-250mm,全体暗绿色,具棕褐色横纹。是钓鱼的良好诱饵。喜欢栖息于有淡水流入的沿海滩涂、潮间带中区到潮下带的沙泥中,幼虫食浮游生物,成虫以腐植质为食。
简介
海蚯蚓:体圆柱形,壁薄柔软,前端粗,后端细,形似蚯蚓,体长150-250mm,全体暗绿色,具棕褐色横纹。头部退化,口前叶为一锥状突起,不甚显着。口在前端,口内有肉质状的吻,能伸缩或翻出,吻短,基部有一环钩吻前端光滑;有一圈触手,伸长时呈星状,收缩时形成皱褶,口位于其中。自第5节开始,共有17个刚毛节,刚毛金黄色,其中自第7节到第17节均有鲜红色的羽状鳃丝。自第3刚毛节开始,每节均有5个环轮,约5节以后的刚毛节,环轮数目依次减少。体后端钝,肛门成一横裂,位于接近体前1/16的背面;肛门腹面前方两侧各有一肾孔。消化道细长,约为体长的2倍,扭曲成螺旋形疣足退化,可分两个肢,背肢为圆锥状突起,有一束细长刺状刚毛;腹肢退化呈横枕状突起,有一行精而短的钩刚毛。无背须和腹须。身体后段甚小,环轮不易看清,疣足刚毛均不显着。
药品采集
介绍几种简便易行且不耗资的海蚯蚓(沙蚕)采集方法,对莱州湾域内都适用。
一、在扇贝残体中采集。莱州湾海域近海都养殖扇贝,每隔一定时间要筛选分笼,淘汰掉个体偏小或畸形者,在这些遗弃的扇贝残体中很容易找到海蚯蚓,且多是管蚯蚓。
二、花蛤残壳中。秋季是渔民采挖花蛤的大好季节。在采挖的花蛤中,由于泥沙混杂,往往有不少海蚯蚓混杂其中,这些海蚯蚓多是泥蚯蚓,海钓效果最好。这可以到船上花蛤堆中翻找。渔民为把采挖的花蛤变为商品蛤,要用铁筛进行筛选,去掉泥沙残骸,在这些泥沙花蛤残骸中搜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在海蛎中采集。海水落潮后,往往有礁石露出水面,礁石上长满了海蛎。这些海蛎中寄生着很多海蚯蚓,且多是那种泥蚯蚓。采集这些海蛎子,既有幸品尝其美味佳肴,又可收采大量优质海蚯蚓,可谓一举两得。
药用价值
海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底栖无脊椎海洋生物(蛋白质含量高达68%),它是鱼、虾、蟹人工育苗和养殖的优质活体天然饵料,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海鲜品,又是极好的钓饵,人称“万能钓饵”,还是生产海洋保健食品和抗癌、防癌、免疫及防辐射的海洋生物药品的主要原料
海蚯蚓体内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富含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物、胶原酶等三种酶系,是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和消除疲劳的有效保健食品,海蚯蚓体内所含的海蚯蚓激酶具有治疗脑血栓、心肌梗塞血栓性疾病的功能,所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记忆力的功效,还具有抗血栓、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此外含有丰富的羟氨酸,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生活习性
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以及珊瑚礁或软底质中均为占优势的无脊椎动物。主要食其他蠕虫及海产小动物。有的有性节出现于体中后部,使虫体呈现两个不同的体区;有的如大眼沙蚕、中沙沙蚕等有性节仅发生在体中部,使虫体呈现前部无性节、中部有性节、后部无性节三个明显的体区。异沙蚕体的主要变化是:口前叶触手和触角缩短,眼变大并具晶体,疣足在无性节仅背、腹须膨大,而在有性节除背、腹须基部膨大外,并出现附加的叶片状突起,刚毛叶变为宽扁叶片状或扇形,刚毛亦逐步为游泳桨状刚毛所替代。雄性的背须具齿状乳突、肛节长出特化的感觉乳突。内部变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组、消化道的自融、体腔充满生殖产物,结果使虫体变化(雄性乳白色、雌性蓝绿色),这都有利于沙蚕由底栖转入生殖浮游。由于环境(温度、月光等)的影响,性成熟的雌、雄沙蚕个体先后离开栖息地,起浮于海面排精放卵。多个雄性个体围绕雌性个体旋转运动,这种生殖现象称为婚舞。婚舞后,雌雄个体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
海蚯蚓-科学延伸
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海边的沙滩中生活着一种名为海蚯蚓的小虫,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人类的极为相像,并且它的血质也非常适合保存和注射。
发现这种小虫的专家福兰克·扎尔说,“给人输送这种昆虫血液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据扎尔介绍,许多其他利用化学方法或动物血液制造人体血液的方法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不少人对这些血液会产生过敏甚至排异反应。而海蚯蚓血液则不会使人产生这些反应,因此,扎尔对利用海蚯蚓血液研制出适合人类的人造血液充满信心。
据悉,人造血液如果开发成功不仅会缓解医院血库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能够预防因血源污染而发生的各种传染病,并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抢险救灾也具重要意义,因此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重要课题。
挖海蚯蚓
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海钓最好的饵料莫过于管食了。管食是沙蚕的一种,被称为海钓的万能饵料。
休息的时候买了一把小锹,等落潮后去体验一下亲自挖海蚯蚓的感觉。按照钓友传授的妙法去寻找并挖掘,找到管食用贝壳类做的窝,不由分说就开挖。但是,一锹下去却得到的是空管,辛苦了半天收效甚微,到涨潮的时候才有所斩获。
钓海鱼经验就是钓涨潮,平潮和落潮效果一般(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潮水。——编者注)。当潮水刚淹没了海岸线的时候,我用5.4米的手竿钓效果奇佳,只要你抛钩于海中就会有鱼上钩。晚上,将挖管食整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挖管食要“轻靠近、快下手,赶涨潮前的时间段,纵深挖掘可得整虫”。
人工养殖
工厂化人工养殖八十年代首先见于日本,多为首先进行人工育苗,继而实行投苗放养,具体作法多是在人为的室内池(槽)中进行,育苗时不铺沙,放苗养成则要铺粗沙30厘米左右。每日灌水,投饵2-3次,配上充气。如此只要供水及时,温度适宜,密度合理,饵料合适,只需半年即可养成商品,产量一般为每坪10公斤(约合3公斤每平方米)。
粗放型池沼养殖采取人工(或半人工)繁育苗种,土池大面积放养,利用不宜饲养鱼虾的浅池洼地是重点。鉴于这些水域面积较大,又多为初始开发,除害较差,而海蚯蚓本身又是一种饵料生物(包括成幼体),所以清池进水工作务必要比放养鱼虾还要严密,以防遭受多种生物的侵害,影响成活和产量。只要密度适宜,管理得当,亩产可在50公斤以上。
增殖型滩涂放养 是从增殖资源的角度开展工作的。据报道山东和辽宁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海区(潮间带)人工放养即将潜沙的海蚯蚓幼体,增殖海蚯蚓,起到了提高产量50-75倍的可喜成效,方法也很简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
制法
海蚯蚓素有海钓“万能饵”的美誉。海蚯蚓体内富含水分,尤其是气候炎热的季节更不易保活保鲜,困扰着许多钓友。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剩余或准备长期储存,必须盐渍成半干状态的咸饵。以前笔者从钓鱼技术刊物上或钓友处习得盐渍、酒精渍制饵方法,可能是水平有限,也可能是传授者有意回避部分技术关键,制成的咸饵总是难如人意。其特征表现在:盐制时间短,成品有肉质感却水分太多,粘粘的,易变色腐烂,不恋钩,鱼不喜食;盐制时间较长,水分流失严重,只剩皮囊没有肉,有时还特硬,连挂上钩都困难,鱼仍置之不理。总之,要想制成质量上等的咸饵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几年来反复实践,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挫折,终于攻克了难关。根据操作的程序,暂名“盐渍压置法”。
一、将准备好的海蚯蚓除去杂质,用海水冲洗干净,控干多余水分。不能省略清洗环节,不然,有色的污泥会在盐渍和保存过程中污染海蚯蚓,改变海蚯蚓体表的颜色。
二、把控干水分的海蚯蚓用大粒盐拌匀后平摊在多层旧报纸上,然后卷起报纸立在光线暗、排水通畅的地方沥干被盐渍出的海蚯蚓体内的水分。注意海蚯蚓体内渍出的水份及粘滑的体液要及时流出纸卷,不能窝在饵包中。否则会引起海蚯蚓的腐烂。
三、经过两小时的盐渍,海蚯蚓体内的水分基本清除,此时要把海蚯蚓重新平摊在吸水性好的厚干布上卷紧,外层包严后用重物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压置一至两小时,海蚯蚓体表上的残余水分会被干布再次充分吸收。
四、打开布包,海蚯蚓饵呈饼状粘连在一起,用一小把精盐充当隔离剂,用手将饵饼逐条抖开拌匀,换干布包卷后用塑料袋密封藏于冰箱的冷冻室内。
用上述方法盐渍的咸饵呈粉红或枣红色,有肉质感且软硬适度,诱鱼效果突出。其优点有三:其一是渍前的清洗使海蚯蚓与污物“绝交”,保证了后期制饵的原有色泽。其二是报纸卷排水流畅,解决了与布包只吸水不排水的矛盾。其三是干布压置有效缩短制饵的时间,除吸水更彻底外,还避免了在阳光、空气中海蚯蚓发生氧化而变色变质。
性状鉴别
全体呈弯曲的扁圆柱形,长15-250cm,前端粗,后端细,形似蚯蚓。暗绿色,表面具环纹及深褐色条纹。自第5节开始,共17个刚毛节,刚毛金黄色。疣足退化,背肢为圆锥状突起,有一束细长刺状刚毛。气腥,味咸。
参考资料
海蚯蚓.医学百科.
海蚯蚓介绍.用药安全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1 21: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