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隶属于江苏省
泰州市。地处
泰州市中部,东、北与
姜堰区相连,南与
高港区接壤,西与
江都区毗邻,总面积229.5平方千米。2022年,海陵区常住人口57.9万人,户籍人口46.30万人。截至2023年6月,海陵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
历史沿革
周时,属地称海阳。
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隶属临淮郡。新莽时(9-23年),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更始帝即位(23年),复海陵县属广陵郡 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仍属广陵郡。
刘宋,南齐因之。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并为郡治。北齐、南陈、北周因之。
隋开皇三年(583年),海陵郡废,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吴陵县,为吴州治所。武德七年(624年),吴州废,吴陵县复为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626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
十国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乾贞(927-929年)中,并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海陵县为泰州治所。后周,两宋因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泰州升为泰州路,海陵县为泰州路治所。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泰州路改为泰州,海陵县随属扬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县省入泰州。区境直属泰州。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民国二年(1913年),泰州改称泰县,属淮扬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为泰县行政区驻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
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泰县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5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称苏中泰州专区。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泰州行政区。10月7日分治,泰县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
1953年1月,泰县划归扬州行政区。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
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
1996年7月,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县级泰州市改建为海陵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将
姜堰市的寺巷、鲍徐、塘湾、白马、野徐5个乡镇和
泰兴市的口岸、刁铺、永安洲、田河、许庄5个乡镇划归海陵区管辖。同年,从海陵区划出口岸、刁铺、许庄、田河、永安洲、白马、野徐7个乡镇,新设
高港区,区政府驻
口岸镇。
1999年,海陵区辖8个街道、4个镇、4个乡:城中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
城西街道、下坝街道、西仓街道、泰山街道、丰乐街道、九龙镇、鲍徐镇、
塘湾镇、寺巷镇、东郊乡、西郊乡、
泰东乡、朱庄乡。
2003年,姜堰市(今姜堰区)
苏陈镇十里铺、凌窦两个村划归海陵区泰东镇管辖。
2004年4月29日,城中街道办事处的五一、公园、书院、方洲、翟桥和已批待建的南蒲、丰裕7个社区居委会划归泰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泰山街道共管辖12个社区居委会,城中街道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两街道区划调整后,以青年路为界,向东至东城河,南至新高桥老通扬运河,北至人民东路北侧为城中街道辖区;向西至南官河,南至新高桥老通扬运河,北至人民西路北侧,属泰山街道。
2006年1月6日,东郊乡并入
城东街道。西郊乡并入
城西街道。撤销塘湾镇,设立
凤凰路街道。撤销泰东镇,设立
京泰路街道。
2008年,姜堰市(今
姜堰区)的苏陈镇、罡杨镇划归海陵区;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代管 (森北居委会原森北村、渔行、运河居委会)行政区划属城西街道。
2010年年初,城中街道与
泰山街道与区划调整为
城中街道。
2019年10月,
姜堰区华港镇划归泰州市海陵区管辖。
2019年11月,扬州市
江都区浦头镇引江新村东野、永兴2个村民小组划入泰州市海陵区
寺巷街道大王居委会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海陵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
城东街道、
城西街道、
城南街道、
城中街道、
城北街道、
京泰路街道、
红旗街道、
九龙镇、
罡杨镇、
苏陈镇、
华港镇。另辖:
海陵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火车站街区,海陵区人民政府驻地城中街道府前路2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泰州市中部、
江苏省腹部、长江三角洲与里下河平原交界处。东、北与
姜堰区相连,南与
高港区接壤,西与扬州市
江都区毗邻,东西最大距离24.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8千米,总面积22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陵区,以通扬公路为界,区内北部属里下河平原区,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均为地质年代的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南部多属平地,北部河网密布,地面标高2.6~5.5米,最高处岳阜标高20.28米。
水文
海陵区地处
长江(通南)水系与淮河(里下河)水系的交汇处,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境内水域广泛,约四分地一分水。属于长江水系的河流包括:南官河、周山河、老通扬运河、城河、翻身河、王庄河、中市河、西市河、东市河、玉带河、刘西河、扬子港、五圩河、城南河、凤凰河、东谢河、前进河、景庄河。属于淮河水系的河流包括:引江河、泰东河、新通扬运河、卤汀河、稻河、草河、老东河、盐河、五叉河、庆丰河、九里沟、七里河、东风河、九里河等。
气候
海陵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毫米,年降雨日平均为116.3日。年间变化很大,1956年降水量为1694毫米,而1978年仅为395.5毫米。一年中有三个多雨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春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季节。一般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进入秋季,11月中旬进入冬季。大致上冬季为4个多月,夏季三个多月,春、秋各二个多月。常年风向以东南风居多,春夏雨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3.4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陵区,可利用的水源主要为长江水,水量每年约为12.2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海陵区,水面广阔,资源丰富,主产鱼、虾、蟹、蚌、龟等。
矿产资源
海陵区,矿产资源以砖瓦黏土资源为主,总量约124.83万立方米,暂无其他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海陵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水埋深650~1800米,水温38℃~70℃,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碘、溴、锶等微量元素。
人口
2022年,海陵区常住人口57.9万人,较上年末减少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72万人,城镇化率92.78%,较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46.3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0.2万人。户籍人口中,出生登记1922人,人口出生率4.15‰;死亡注销3781人,人口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长率-4.01‰。
海陵区有少数民族29个,共1139人,占人口总数的0.27%。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回族居多,有319人。各镇街中以城中街道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有415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海陵区地区生产总值733.0亿元,可比价增长3.1%(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15.0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03.31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43.0:55.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379元,增长2.9%。
市场
2022年,海陵区市场监管登记私营企业21542户,增长4.6%,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290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54.70亿元,增长12.0%。市场监管登记个体经营户59831户,增长5.7%,其中新登记个体户5103户。新登记个体经营户资金额107.01亿元,增长4.5%。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海陵区固定资产投资331.05亿元,增长25.9%。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制造业投资增长33.6%,25个制造业行业中19个行业正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30.2%、45.1%和492.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1%,大型基建项目支撑作用显著,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88.4%。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4.2%;民间投资增长22.7%,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3.6%。
房地产投资56.86亿元,增长14.5%。商品房销售面积80.48万平方米,下降33.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53亿元,下降30.3%;土地购置面积9.86万平方米,下降57.8%;土地成交价款8.41亿元,下降8.4%。
财政
2022年,海陵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增长0.2 %。其中,税收收入23.8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下降14.1%,税收占比6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65亿元,增长10.5%。其中,教育支出7.4亿元,增长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亿元,下降6.4%;卫生健康支出4.97亿元,增长31.5%。
人民生活
2022年,海陵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辖区口径)为50042元,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874元,增长5.2%。从城镇居民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36355元,增长5.1%;经营净收入7858元,增长5.6%;财产净收入6902元,增长3.8%;转移净收入7759元,增长6.1%。
第一产业
2022年,海陵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1亿元,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6.84亿元,增长0.4%;林业产值888万元,增长5.4%;牧业产值1.59亿元,增长16.9%;渔业产值3.77亿元,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2亿元,增长17.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5%。
粮食播种面积18.99万亩,较上年增长1150亩。粮食总产量9.0万吨,较上年增长507吨。其中,夏粮产量3.11万吨,增长1.2%;秋粮产量5.89万吨,增长0.2%。粮食亩产474.1公斤,较上年减少0.2公斤。生猪累计出栏4.84万头,增长29.1%;生猪存栏3.5万头,下降5.6%;家禽出栏59.19万只,增长19.1%;禽蛋总产量5524吨,增长91.1%。
2022年,海陵区设施农业面积1375.7公顷,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9653公顷,较去年同期增长1023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9.64万千瓦,较上年末增长5.0%;新增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推进“数字赋能”,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种业智慧管理平台两大应用场景。九龙镇和罡门、周埭、姚家、界沟、唐甸等5个村(涉农社区)通过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村验收。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海陵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75亿元,增长5.4%。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工业产值增长7.3%,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产值增长11.0%,外商投资工业产值下降17.3%。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1.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业产值下降18.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下降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02亿元,增长8.2%;征收期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723.97亿元,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18亿元,增长299.5%,亏损企业亏损额9.57亿元,下降38.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63亿元,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8亿元,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75亿元。
建筑业
2022年,海陵区建筑业总产值344.05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房屋建筑业产值291.26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31.94亿元,建筑安装业产值1.89亿元,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8.95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数14.3万人,其中,工程建筑人员数4711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148家,较上年末增加4家。其中,特级、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4家,较上年末增加3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海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6亿元,下降2.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9亿元,下降3.0%。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类消费下降3.9%,餐饮收入类销售增长18.6%。从消费类别看,中西药品类需求上扬,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24.5%。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8%。
旅游业
2022年,海陵区拥有星级饭店4家,旅行社36家。接待境内外游客288.1万人次,下降32.5%;旅游总收入5677.01万元,增长44.1%。累计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点(区)6家。凤城河景区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静安路商旅文街区入选2022年度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对外贸易
2022年,海陵区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下降15.6%,其中,出口总额18.1亿美元,下降16.6%;进口总额1.9亿美元,下降24.0%。江苏奥泰家具有限公司成功获评江苏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个,完成新批协议注册外资8.63亿美元,增长200.9%;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增长2.1%。房地产利用外资1036.43万美元。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乐金电子、梅兰化工两家企业实现增资扩股。
金融
2022年,海陵区金融系统本外币存款余额2220.9亿元,增长9.3%;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2232.6亿元,增长13.1%;金融系统本外币存贷款余额4453.5亿元,增长11.2%。保费收入48.7亿元,增长22.69%。分险种看,财产险收入8.51亿元,增长8.5%;人寿险收入40.2亿元,增长26.2%。
交通运输
启扬高速、阜溧高速、328国道、宁启铁路、523国道穿过海陵区。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海陵区拥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1467人,招生3995人,毕业3723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28993人,招生4673人,毕业4338人;幼儿园48所,在校学生13086人,招生3821人,毕业4700人。专任教师总人数3858人,其中普通中学1205人,小学1668人,特殊教育学校8人,幼儿园977人。学前教育入园率保持99%以上,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6.8%,省、市优质园占比96.8%。二附中中考创近十年最佳成绩,城南街道社区教育“爱+”课堂获评2022年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科学技术
2022年,海陵区专利授权量2139件,下降1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4件,增长41.5%。发明专利拥有量1836件,增长12.9%。累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6家,增长31.0%。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350个,增长25.0%,技术市场成交金额21.5亿元,增长10.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2%。成功举办第四届“科企联姻”大会。获批省级众创空间3家,创历史新高。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泰州市图书馆、泰州市海陵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泰州市文化馆、泰州市海陵区文化馆。
2022年,海陵区拥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455.6千册,增长26.5%。艺术表演团体51个,演出场次308次,观众人数达57.45千人次。根据农村戏迷“点单”,组织小雨天艺术团、梅乡京剧票友联谊会等团队送戏下乡。在全省率先开展非遗品牌形象门店评定工作,对泰州篆刻等4类9项非遗项目进行了公布。
体育事业
2022年,海陵区建成室外健身设施64处。编排“手球操版本草纲目毽子操”,被人民日报等36家全国性媒体转载。组队参加江苏省第二届健身气功网络比赛,获全省特等奖第一名。全力以赴手球、少儿乒乓球、自行车等省运会重点夺金项目备战,获5枚省运会金牌;输送海陵籍运动员200名,获得21.5枚省运会金牌。
医疗卫生
2022年,海陵区拥有卫生机构211家,其中医院22家,卫生院12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2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433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8018张,卫生院拥有床位4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94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843人,注册护士3886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海陵区城镇新增就业12728人,开发优质岗位1.2万个,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61场,新增劳务合作基地3家,累计举办带岗直播16场,发布灵活就业用工信息30期,新增灵活就业参保8559人。引进高层次人才414人,其中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274人。
2022年,海陵区参保总人数29.6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9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4.75万人。实际享受长护险待遇总人数1658人,结算长期护理费用1938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7113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保5032人,维护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对象2869人。打造基层医保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3个省级、8个市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积极推进26家定点医疗机构为民服务点建设。
民俗文化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1年5月24日,撂石锁(海陵撂石锁)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Ⅵ-64。
风景名胜
望海楼
望海楼,位于老城区东南隅古城墙转角处,东南临城河,西近文昌阁和南山寺。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始建,原名海阳楼,取面对太阳和大海之意。清康熙年间知州施世纶重建,更名靖海楼。2006年9月,在原址重建望海楼,并辟为望海楼公园,占地约15.4万平方米(含水面8.6万平方米),园内建有文会堂、范仲淹雕像、文正广场、泰州古城池铜质地雕、碑苑等,是凤城河景区内展现泰州古城风貌的重要历史性建筑。
日涉园
日涉园,位于海陵北路68号。是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陈应芳修建的园林,取《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定名为“日涉园”。占地仅1500平方米左右,但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以山响草堂为主体,向四面拓展。园内古柏、砖拱隧道、湖石,多系货真价实的明代遗物。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日涉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城隍庙
泰州城隍庙,位于邑庙街22号。始建于唐,先后于北宋元符二年、明正统四年、万历二十年、清雍正初、咸丰四年多次重修。现存庙宇前后3进,山门5间,审事厅5间,大殿10间,二十四司30间和地方庙、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22间,南北总长124.47米,大殿和二十四司总宽42.5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是江苏省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城隍庙。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泰州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政试院
学政试院,位于府前路2号。明初是凤阳军抚使院,万历年间改为都察院,清康熙时改为学政试院,又称扬郡试院,为考秀才的场所。原建筑有头门、仪门、考棚、大堂、思补堂、东楼、西楼、上房、下房、福神祠等,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主体建筑头门和思补堂仍保存完好,都是清初按《营造法式》建造的宫殿式建筑,庄重威严。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学政试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丝光薄荷糖
丝光薄荷糖,具有百余年生产历史,素有“三里香糖”雅称(口含一粒糖块行三里路才溶净)。价廉物美,质地坚脆,工艺考究,色泽透明,保持适中的薄荷清香。夏季食用清凉爽口、生津解暑、清心提神。在医药上对润喉、去暑、止晕有一定功效。一锅糖一般有几十公斤,先是配料,接着熬制,后作冷却、嵌丝光条,再行拉条,后压模成型,最后包装,全过程需要一小时。
嵌桃麻糕
嵌桃麻糕,选料精致,工艺考究,条形端正,厚薄适宜。色泽灰白的麻糕片中嵌人蝴蝶状的核桃肉片,更显得造型优美。选用上等白芝麻、绵白糖粉、炒米粉、优质核桃肉,加上各种天然香料,按传统配方严格计量,然后再经搅粉、过筛、压粉、嵌桃炖制、回气、开条、切片、排盘、烘烤、起盘包装等18道工序制成。产品含糖35%、植物性脂肪12%、植物性蛋白质16%,以及丰富的维生素、核黄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养血益气、健胃补脾、滋养肝肾、强神壮力的功能。1952年作为慰问品赠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8年后多次被省外事部门作为礼品赠送外宾。1983年获商业部优质名特产品证书。
小磨麻油
小磨麻油,生产始于明代,已有300多年历史,当时均为一家一户用小石磨生产,故有“小磨麻油”之称,以质纯、色明、味香而享誉全国。其脂肪防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 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是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青春。 2010年,泰州小磨麻油制作技艺进人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鱼汤面
鱼汤面,90年代后,海陵人盛行吃早茶,鱼汤面得以风行。考究的是鱼汤的熬制。师傅们先将长鱼(鳝鱼)卡用油煸炒,把杂鱼洗净沥干后放人油锅煎炸至焦黄色,二者与猪大骨一起,加葱、姜、料酒,大火培烧,不断搅拌,熬至汤汁浓厚呈乳白色,用筛滤去骨渣,浇入放好油和调料的熟面碗内,再撒上一点胡椒粉,一碗浓稠醇厚、色质乳白、鲜香少腥的鱼汤面,便可呈与食客。
荣誉称号
2018年,海陵区入选江苏省双拥模范城。
2019年,海陵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0年6月,海陵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8月,海陵区入选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9月,海陵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海陵区入选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2年12月,海陵区入选江苏省2022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